教培行業大變革,及早轉型,開啟人生的第二成長曲線

永強是我的表弟,生在安徽的一個18線的小縣城,高考那年以全縣第二名的成

績考入上海的一所985大學。

前幾年運氣爆棚了,入職了新東方。月收入已經跨入了3萬+的門檻。7月24號“雙減”政策正式落地。

很不幸,永強應聲失業。老婆自打生了二胎就沒出去工作了,去年又換了學區房,每月的房貸接近2萬了。

永強失業疊加中年危機。

表面上看,永強的失業是由於“雙減政策”的出臺。但是這次的行業整頓,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公平。即使是沒有這個“黑天鵝”事件,也幾乎沒有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會是一直向上的。

諸如職場危機、中年危機、行業危機等狀況,很可能會在任何一個職場人的身上出現。

最近讀了查爾斯。漢迪的《成長的第二曲線》,感觸頗多。

90歲高齡的管理哲學大師,給我們指出來應對職場危機的方法就是:正確認識人生髮展的S 行曲線,在人生變的無趣之前及時轉換賽道。

那咱們就來看一下,這位智慧老人給我們開出的這味良藥到底是什麼?

教培行業大變革,及早轉型,開啟人生的第二成長曲線

01 認清趨勢,及時轉換賽道

面對職業選擇的十字路口,我們對下一個職位的關注點,往往首先放在薪酬、職級晉升通道、甚至年終獎等等具體的數字上。

但是新人想要拿到很高的薪酬是不太可能的。

要想成功逆襲,忍受暫時的收入下降是必要的。

永強現在失業了,還面臨鉅額的房貸,是不是可以從大房子暫時搬出來,租間小一點的,甚至把老人接來帶孩子,老婆出去工作。永強利用這段時間抓緊尋找自己的新賽道,做好職業轉型,也就是開啟成長第二曲線。

在這本書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解釋了,人生的發展軌跡是場馬拉松,不是賽馬。當我們用馬拉松的視角看待職業發展時,暫時的輸贏就不那麼重要了。

認清行業發展趨勢時,暫時的後退是為了積蓄能量,為了更好

前進。

比如永強的例子,教輔行業的整頓呼聲由來已久,只是永強選擇做了鴕鳥,不願意承認罷了。抑或是抱有僥倖心態。

“雙減政策”的出臺,行業走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對於從業者來說,早轉型早受益。晚轉型只能越陷越深。

對於每個職場人來說,認清行業發展趨勢,才能讓自己職場越走越順。這就是所謂的“大勢所趨”。認清行業發展趨勢,有利於我們及時找到成長的第二曲線,實現新的發展。

02 跨越第二成長曲線,迎來新發展

教培行業大變革,及早轉型,開啟人生的第二成長曲線

那到底什麼成長第二曲線呢?

漢迪在《成長第二曲線》中告訴我們:

人生是一個探索之旅,特別是對自我的探索。

生活中的任何經驗都不會白白浪費,這有點像我們中國人常說的每一段路都不會吧。

書中提到作者漢迪的妻子,年輕時愛好攝影,但是為了照顧家庭,暫時放棄了工作。但是她沒有放棄自己的特長。等孩子長大,妻子不但成為了著名的人物攝影家,還是漢迪的經紀人。即使是她並沒有耀眼的職業經歷。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非常大:

就好比永強,他們是“最會考試的那批人”。並且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教輔機構沒有了,條件允許的話,考公上岸也是不錯的選擇。還有很多的人,開始向自媒體方向轉型。都是不錯的方向。

那到底什麼時候怎麼才能找到自己成長的第二曲線呢?

作者漢迪用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了完美的解釋:從石油公司高管到商學院創始人再到管理大師。每一次都是在前一段職業生涯的高峰實現華麗轉型。

為什麼每一次漢迪都能夠做的恰到好處?

這就是人生第二曲線的精髓,現在這位老人把這個精髓融入書中。人生沒有什麼永恆,在生命結束之前,可能會有無數次開始。

永強也是如此。當他剛剛進入教培行業時,剛好趕上了行業爆發期,他卻認為這個行業存在是永恆的。忽略了對行業趨勢的判斷。

一個人在同一個崗位上呆得太久,就會發現很難開始新的職業生涯。這也是很多的被裁員的人,通常會說的話,與其被裁員,早幾年就應該及早離職了。

老人在書中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人生很長,每個人至少體驗三種甚至更多種不同的生活,否則就多少有點浪費。人生就像一條S 型曲線,有起有落。要想持續發展,在第一曲線感覺最好的時候,就要考慮另起爐灶,開啟第二曲線,這時可以很好的利用第一曲線的資源。

教培行業大變革,及早轉型,開啟人生的第二成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