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是誰的錯?

北宋滅亡是誰的錯?對於一個王朝的最終滅亡,顯然不能僅僅歸罪於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北宋立國167年,歷經9位帝王。在這期間,政治開明、經濟發展、文化進步。是繼盛唐二百多年以後,中原王朝迎來的又一個盛世景象。但在繁華的背後總是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心酸;在盛世的背後又總會有一些不為人曉的盤根錯節;在陽光普照的大宋江山的另一面,也總會有與陽光不一樣的陰暗。王朝將滅、大廈將傾,一木難支。總的來說,這是一個連續反覆的過程,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孰是孰非,我們在這裡不討論具體的細節,僅僅將北宋王朝的幾個致命傷進行簡單的列舉。以供各位參考。

致命傷一:版圖上的先天不足

如果我們將北宋的疆域圖與隋、唐、元、明、清的疆域圖進行對比。立刻就會發現,北宋在疆域上有著先天的不足。從地圖上我們看出,北宋的疆域僅限於中原腹地,以及南方的城市。東北、西北的大片土地都與大宋王朝無關。從地圖上的國土面積來看,也僅僅佔到了整個中華版圖的四分之一。與之同時存在的有遼、西夏、蒙古、女真、吐蕃、大理等國家或者地方政權。在地理位置上,除了南面和東南面依靠大海,其他的方向隨時有被入侵的危險。簡單的說吧,北宋的建立和中國的統一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因此,北宋的統治者從立國開始,就不得不同時面對至少兩個以上外來政權的威脅。戰爭以及戰爭的威脅,幾乎無處不在。

北宋滅亡是誰的錯?

致命傷二:體制上的先天不足

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大宋王朝之時,正是處在五代亂世,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特殊時期。朝代更迭頻繁,驕兵悍將層出不窮。因此,到了趙匡胤一統天下以後,特別針對這種情況制定出了影響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措施。北宋建立之時就規定:凡是平時帶兵訓練的統帥,戰時不能帶兵打仗;而戰時帶兵的將領,是由皇帝臨時進行指派,平時不參與帶兵訓練。這樣一來,將不識兵、兵不識將。並且,皇帝指派的首席統兵將領往往都是文臣,而非武將。即便是這樣,每次戰役統兵將領的人選都還不一樣。這樣一來,就起到了防止軍隊將領一人坐大、犯上作亂的風險。有效地規避了驕兵悍將的出現。但很顯然,整個部隊的凝聚力、甚至是作戰能力都會因為缺乏核心領導力而大打折扣。我們都知道,獨立團可以沒有趙剛,但一定不能沒有李雲龍。再看看後來南宋時岳家軍,一旦缺少了岳飛這個帶兵將領以及精神領袖的角色,精兵強將也有可能變得一無是處。

北宋滅亡是誰的錯?

致命傷三:重文輕武

同樣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臨終前留有遺訓,並且將此刻在了一塊石碑之上。之後的每一個登基即位的皇帝,在登基之前都必須前去頂禮膜拜,並熟記石碑上的內容。太祖的遺訓內容之一就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也就是說,讀書人、文人墨客,以及向皇帝建言獻策的人,或勸諫皇帝的諫官都沒有死罪(除非謀反)。這當然也是趙匡胤處在五代亂世時期,為了抑制武將作亂犯上,而刻意抬高文官地位的一種措施。然而,到了後來,這條措施就演變成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間,重文輕武的重要依據。

北宋滅亡是誰的錯?

不但是刻意抬高文官和文人的社會地位,趙匡胤還刻意的貶低武將的身份,甚至是一種人格的侮辱。宋朝規定,在兩種人的臉上必須要刺字(宋朝時稱之為黥面)。一種人是囚犯,另一種就是當兵的人。也就是說,宋朝統治者把當兵的人和囚犯放在一個層次來對待。宋朝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連最底層的老百姓都知道:“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北宋滅亡是誰的錯?

最關鍵的問題出現了。重文輕武不要緊,關鍵是一旦有外敵侵擾,誰去衝鋒陷陣?總不至於讓文人們用筆墨紙硯去和北方民族的金戈鐵馬拼殺把!筆灑在身上的是墨,但刀砍到身上以後可是血啊!不過,當時真的就有文臣覺得可以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去退敵。於是武將就問文臣:“你用你那鐵齒銅牙去退敵,你說什麼呀?”文臣說:“我去給他們講孔孟之道!”武將說:“汝真英雄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大哥,你贏了!”大家知道北宋亡國的最後時刻做了一件什麼事兒嗎?宋欽宗趙桓病急亂投醫,在最後時刻居然相信什麼仙人法術的鬼話。把守城士兵全都撤走,換上了一幫群眾演員扮演的大仙,然後在城牆上作法驅魔。把下面的金國士兵還搞得不知所措,以為宋朝有什麼新式武器,或者又要出什麼么蛾子。結果看了半天才看懂,這幫東西已經瘋了!物極必反、因果迴圈,待到宋朝滅亡,元朝建立以後,統治者將元朝社會的各個職業從高到低劃分為十個等級。排在最後一位的是妓女,排在第八位的是乞丐。文人,比妓女高一位,比乞丐還要低一位,排在了第九位。

北宋滅亡是誰的錯?

因此,北宋滅亡是誰的錯?顯然無法全都歸罪到趙匡胤、趙佶或者趙桓等某一個人的身上。只能說有先天的營養不良,也有後天成長過程中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