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這隻居然活了100年的“貓”,帶你解析現代焦慮症狀

“雲養貓”是件時下極其流行的事兒。

許多人夢想成為鏟屎官,或因家庭條件,或限於父母的阻攔,或礙於環境因素,每天只能透過微博、微信和寵物app,刷一刷網紅貓咪的動態,來滿足一下撫養慾望。

說來有趣,結束了一天繁忙工作、累到麻木的上班族們,僅僅是在地鐵裡看看這些萌喵,便會嘴角噙笑,周身疲憊似也被沖淡不少。

喵星人那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加上溫暖柔軟的身軀,簡直是觸手可及的治癒良藥,讓人慾罷不能。

不知道在貓咪眼裡,我們這些忙忙碌碌的人類,是不是真的像一個個“病人”,每天都在翹首期盼著它們來安撫心靈。

說起貓,在世界文學史上,有一部經典作品,以貓的視角,解讀人類在病態世界裡如何生存的小說。這部小說的名字叫:《我是貓》。

《我是貓》:這隻居然活了100年的“貓”,帶你解析現代焦慮症狀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發表於上世紀初,一經連載,便驚豔四座,被評為對明治精神文明揭發最為徹底、批判最為深刻的作品。

它的成功,除了完美地詮釋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矛盾之外,還在於作者筆法的巧妙——以一隻貓作為“知識分子”的化身,以幽默的言語,在嬉笑怒罵間,就讓明治時期那不為人知的黑暗一面,昭然若揭。

1。貓眼窺人,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不能言

1904年,一場夏雨放晴的午後,一隻生下來不久的小貓迷路走進夏目漱石的家。翌年,以這只不請自來的貓咪為原型的《我是貓》,就在《杜鵑》雜誌上開始連載。

故事的主線是資本家金田想將女兒嫁給學問高深、一表人才的寒月,卻遭到以苦沙彌和迷亭為代表的書生團體的強烈反對。

而敘述這一故事的,是一隻睿智而又毒舌的貓,這場資本家與知識分子的拉鋸戰,就在它的口中,緩緩拉開帷幕。

這是一隻不善於捕鼠、好吃懶做、好奇心重的貓咪。

它被窮酸的教師家收養,憑藉能讀懂人心的能力和善於隱藏的身手,暗中窺探著每個人的秘密。

這種站在上帝視角見人所未見的創作手法,在當時的日本文壇實屬一種創新。

透過這雙無所不能及的貓眼,我們既看到了

書生們在人前的附庸風雅、清風傲骨,人後迂腐寒酸、自命清高的一面;

又能看到

資本家在人前的衣冠楚楚、盛氣凌人,人後陰險詭詐,貪婪兇狠的一面。

《我是貓》:這隻居然活了100年的“貓”,帶你解析現代焦慮症狀

書中把人性的醜惡複雜與掙扎無助描繪得淋漓盡致。如作者極力刻畫的主人公苦沙彌,他為人正直、善良、蔑視權貴,甘願清貧,對現實極度不滿卻又無能為力。他對資本家充滿蔑視和厭惡,卻只能靠尖酸刻薄的諷刺來發洩情緒。

但即便是這樣,他卻至始至終,不與敗壞的社會風氣同流合汙,堅持自己的主張到最後。結尾處,主角貓咪喝醉了酒,誤入水缸之中,它並不畏死,反而十分感謝上蒼,能以此方式讓它得到解脫,這何嘗不是這些知識分子們期盼的解脫方式呢,

這是最無奈的歸宿,卻留有最完整的風骨

作者筆下的“貓公”真正了得,讓讀者津津有味地品讀完它的見解之後,會不自覺地雙頰發燙,慨嘆句句誅心。它能把一個個虛偽病態的社會族群諷刺得原形畢露、體無完膚,當真是言人之所不能言、不敢言。

那麼,這麼一隻具有真知灼見、言辭敏銳的“貓公”,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2。屢經磨難,在人間疾苦中修行出的傳世之作

任何經典的文學作品,都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賞析,貓公有如此神通,自然是作者夏目漱石把那個時代的人和事看得透徹。

這部作品誕生於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後的37年,那年夏目漱石三十八歲,從英國留學回來的他,與妻子的關係日漸惡化,在工作中也是鬱郁不得志。

和眾多知識分子一樣,才華橫溢的漱石有一顆痛苦而不安的心,他在東方思維與西方文明、虛幻理想與殘酷現實、迂腐守舊與拜金大潮之間歷經折磨,苦苦探求解脫之路。

那個時代的日本明治維新,實際上是一場結束了封建藩王割據,讓中下級武士和平民得到土地,進而實現全面中央集權制的政權交替過程而已。

《我是貓》:這隻居然活了100年的“貓”,帶你解析現代焦慮症狀

“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同時遭受命運與時代的嘲笑!”

這是他們的無奈,也正是作者無奈的真實寫照。

作者一直在尋求治世之道,直到他找到“自我本位”這一出路,提倡在茫然的生活中找到自我意識,擺脫他人的束縛,成就真實的自己。

3.階級固化,“固”在人心,也當“化”在人心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矛盾與苦楚,《我是貓》的年代裡,知識分子們受困於生計,而如今的我們,每日疲於工作與學習,卻始終無法擺脫兩個字的糾纏——焦慮。

這兩個字,常常壓得生活喘不過氣。如前些時日有一則熱聞,在杭州文箐路口有位逆行的單車小夥,被交警攔下盤查的過程中接到一通電話,而後他竟然徹底崩潰,嚎啕大哭。

《我是貓》:這隻居然活了100年的“貓”,帶你解析現代焦慮症狀

“我瘋了,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我女朋友沒帶鑰匙,要我去送鑰匙,我壓力好大,我只想哭一下。”

患得患失的焦慮,給一個七尺男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讓他在最後一根稻草面前,歇斯底里,放聲悲鳴。

為了遏制可怕的焦慮,有的人廢寢忘食,番茄鍾工作法與排滿的日程表更是家常便飯,所謂充實,多半是不願意讓自己有閒暇的功夫胡思亂想,掉入“焦慮”的深淵;

有的人則兩耳不聞窗外事,終日沉浸在遊戲、漫畫、影視綜藝作品的懷抱裡,以娛樂至上的原則安撫心中的不安,這也未嘗不是一個隔絕“焦慮”的偏方。

然而,勤勉也好,安逸也罷,當我們自以為逐漸把握住生活節奏的時候,“30天帶你月入過萬”、“這個時代正在拋棄你”、“零成本成為專案合夥人”這樣的推文、訊息、廣告就會鋪天蓋地地湧上來,如洪水猛獸般充斥著我們和身邊人的朋友圈,無孔不入。

我們被迫看到了無數的“成功”案例,被迫聽到了無數的“暴富”宣傳,於是,我們又開始焦慮了。

歸根結底,焦慮的壓力來自於心底的不服氣,而不服氣的不單單指向個人,而是與他人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

換言之,在我們心底,早已悄然把擁有眾多社會資源的人和社會關係簡單的人分成了兩個群體,雖然不同於《我是貓》中的兩種階級,但明裡暗裡,攀比之心,爭強之心,卻毫不示弱。

難道社會階級固化是真的客觀存在的嗎?

其實不然。

再龐大的社會資源,都需要積極的交往與正直的人品才能長久;再稀少的社會關係,都可能遇到相知相惜的知己和雪中送炭的朋友。

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仰望任何人,那些所謂的“上層階級”,不過是在機遇與努力道路上領先了我們的前輩。

所以,與其以衝破“階級固化”為由,給自己製造一個被動的目標,不如敞開心扉,正視自身現狀,取他人之所長,然後不卑不亢,堅持不懈地砥礪進發,且莫急功近利,也莫問前程。

《我是貓》:這隻居然活了100年的“貓”,帶你解析現代焦慮症狀

其實,在任何一個時代裡,都不乏歌舞昇平、麻木不仁、冷眼旁觀甚至同流合汙的民眾,夏目漱石用一隻貓來諷刺明治維新後的社會黑暗,想要喚起人們的良知和自我救贖的意識,正如魯迅先生想用筆墨喚醒沉睡在生死存亡邊緣的中華民族一樣。

他們費盡心力,無非是想透過作品,幫助民眾“挖”出心裡的自己,在看不到陽光的日子裡不焦躁,不沉淪,只有親手撥開迷霧,方能走出禁錮,走向成功。

這樣看,那些所謂的“焦慮”,是不是都是庸人自擾呢?

不被對金錢和權勢的慾望所綁架,不被力所不能及的無端壓力所挾持,你我皆可像那隻貓一樣,抖擻下一身絨毛,伸個懶腰,灑脫前行。

趁這個機會推薦一個四本書的文學套餐給大家,原價137。8,現在優惠價99元,平均一本不到17元,價效比不錯,套餐中包含以下書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最下方橫條看一看:

01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

02太宰治《人間失格》,豆瓣8。3

03夏目漱石《我是貓》,豆瓣8。9

04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豆瓣9。2

《我是貓》:這隻居然活了100年的“貓”,帶你解析現代焦慮症狀

百U 全四冊 人間失格書+羅生門+月亮與六便士+我是貓毛姆世界名著

檢視

期待與未曾蒙面的你,共品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