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②

根據古史的記載,早在東漢之時,如意就已經出現,到了清朝,如意更加受人追捧。相傳慈禧太后就十分喜愛如意。如意的造型是非常獨特的,由雲紋、靈芝做成頭部,然後再銜接一個長柄而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權杖。而在清朝,皇室宮廷就將如意想象成為了權力以及統治地位的象徵。

如意: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②

因此,在清朝每當皇帝登基時,主管禮儀的大臣,必定要敬獻給他一柄如意,以此來祝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政通人和。在皇帝會見外國使節時,也會賞賜如意,以此來表示兩國和睦相處的美好祝願。同時,由於如意是根據從前的“搔杖”演化而來的,還可以用來搔手所觸及不到的身體的癢處。

如意: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②

如意的作用是非常廣泛的,可以用來作為防身的器物,也可以用來當作戰爭中的指揮之物,民間和宮廷都將它奉為寓意吉祥如意的物件。在民間,每當逢年過節之時,也喜歡奉上一柄如意作為禮品,以表示美好的祝願和祝福。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物件,實際上為集王宮尊貴禮儀、民間禮尚往來、傢俱陳設把玩為一體的實用之物。

如意: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②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受到了廣泛的使用,併成為了達官貴族中炙手可熱的器物。最初的原型結合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回頭即如意”的美好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現,將玉堅潤不渝的美德和如意吉祥的寓意相結合,成就了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如意: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②

根據梁朝簡文帝蕭綱的詩:“腕動苕花玉,衫隨如意風”。可以推斷出當時的玉如意達到了可以隨身佩帶的大小。在清雅悠閒之時,文人墨客吟詩詠賦,還可以和著“如意舞”利用如意作為拍打節拍之物。

如意: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②

發展到明清之時,如意便從實用品逐漸成為藝術陳設品,供人們欣賞娛樂。如意的柄端由直柄逐漸變成小靈芝狀、雲朵形。頭尾兩端相呼應,主體呈流線型,造型精緻華麗。

雖然說如意出於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都是摹仿人的手型。這種構思,可以說是人類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變成為了捲雲形、靈芝形、心字形以及團花形,精美華麗。

如意: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②

到了清朝,如意的製造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它的功能也達到了空前的高貴。凡到年節之時,王公大臣,必將敬獻如意,以祈願吉祥喜慶,故有“椒戚都趨珠寶市,一時如意價連城”的詩句。現如今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就可以欣賞到許多皇家的如意。而在民間,大型如意為廳堂之中的擺件,小型如意則為饋贈之物,以表示吉祥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