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今天凌晨1時16分,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州十三號的3名航天員平安返回天和核心艙,圓滿完成出艙任務。

人們一邊沉浸在北國初雪的浪漫中,一邊為出艙的航天員們送上祝福,為祖國的航天事業拍手叫好。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今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動作頻繁,喜報不斷:

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

9月20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發射;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的返回艙平安落地。

緊接著一個月後,神舟十三號踏上征程,飛向太空,開啟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

自2003年,“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打開了太空之門後,至今18年過去了。

18年來,一共有15位航天員勇闖太空,成為我們仰望夜空時的耀眼星辰。

其實,在這些耀眼星辰背後,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航天員,共同書寫了祖國偉大的“飛天”神話。

就像航天員鄧清明,他和楊利偉一樣,屬於我國的第一代航天人。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但他做了4次“備份飛行員”,一直無緣飛天。

55年的人生裡充滿了遺憾,但鄧清明從來沒有被打倒,反而在一次次受挫後更加堅定。

2018年,鄧清明做客《朗讀者》,收穫了專屬於他的掌聲。

鄧清明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遺憾,是人生的常態

時間撥回到1996年。

那年,中國空軍接受了一項秘密任務,從現役飛行員中,選拔中國航天員。

3000多名飛行員參與初選,經過半年的初選、兩年的嚴選,最終只剩14人。

這其中就有鄧清明。

如今,當初的14個人中,8人成功飛天,5人停航停訓。

只剩鄧清明,懷抱著遺憾“等待飛天”。

而這份“遺憾”,在23年裡,一直如影隨形地跟著他。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1998年之前,鄧清明是一位有14年駕駛經驗,1261安全飛行小時的一級飛行員。

成為航天員後,他刻苦訓練,終於在12年後進入強化訓練隊,成為“神九”的備飛員。

遺憾的是,鄧清明最後以微小的分差落選“神九”。

而同樣的事,又在三年後“神十”飛天任務中重演。

他坦言道:“就這樣一個很小的差距,讓你失之交臂,讓你止步於發射塔前。”

2016年,鄧清明終於盼來了“神十一”飛天計劃。

這無疑是離夢想最近的一次,鄧清明倍感珍惜。

這次,他和比自己小12歲的陳冬,在航天城的模擬倉裡,進行了長達33天的昇天模擬實驗。

在這個20平的狹小空間裡,耀眼的燈徹夜通明,隆隆的機器聲一直在響。

為了讓日子好過點,作為前輩的鄧清明,就和陳冬話家常,講故事,以此消解工作中的壓抑。

四個月後,陳冬入選成為飛天的最終人選,鄧清明第三次以零點幾分之差成為了備份。

宣佈人選這天,問天閣大廳寂靜無聲,許多人流了眼淚。

輪到鄧清明發言時,他停頓了一會兒,轉身和同事們說:

祝賀你們。

後來,他

坦言

道:

“目送自己的戰友一次次飛天成功,一次次載譽歸來,說心裡話,沒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別人可以執行任務,而我不行呢?航天員是我的職業,身為一名航天員卻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那不是我的失職嗎?”

但航天員的使命感並未給鄧清明太多時間,整理心情。他必須隨時“歸零”,讓自己進入訓練狀態。

今年6月, “神十二”飛行計劃,鄧清明完成了他第四次備份飛行員的任務。

做為一名從未上過天的老兵,鄧清明的等待顯得沒有意義,夢想也越來越遙不可及。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鄧清明充滿遺憾的人生,讓我想起了一句經典臺詞:

“你想想一個人一生連個遺憾都沒有,那得多遺憾呀。”

遺憾,本就是人生的常態,沒有人的生活是事事如願。

我們要如何透過“遺憾”這門人生的必修課,就得看你是否守得住初心,能否百折不回地前行。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真正的努力,從來都不動聲色

一個日子,鄧清明永遠記得。

那就是1998年1月5日。

這天,他站在國旗下宣誓,摘下空軍部隊的飛行徽標,換上鑲嵌著地球圖案的金色航天標誌。

也是從這天起,他要在五年內完成八個大類、上百個科目的學習和訓練。

楊利偉將這個過程稱為“58級天梯”,即5年學習58門課程。

攀爬天梯的過程,可以說是巨大的自我挑戰。

鄧清明要在飛行的基礎上重新學習和補充大量太空中的知識,除此之外,還要經受住生理上、心理上的考驗。

一方面,航天員要在特殊環境中進行訓練,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苦;

另一方面,長期生活在密閉的空間,心理上難免會孤獨和煩躁。

而常年的高負荷工作,還會帶來骨鈣流失、肌肉萎縮等健康問題。

但這些都是航天員的必經之路,包括鄧清明在內。

2012年,“神九”發射升空後,鄧清明按照手冊,跟天上的航天員把所有的程式都過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個勾。

他說:“作為備份的任務,不是從基地回來了,任務就結束了。我的戰友安全回來了,這才是做備份的結束。”

其實,對航天員而言,無論主份和備份,從受領任務開始,都要進行同樣數量、同樣標準的訓練。

因此,鄧清明從未因為備份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神十”任務後不久,鄧清明查出了腎結石。

可這種中年人的常見病,對航天員來說,卻是很大的問題。

因為,一點點結石都可能在失重環境下危及生命。

鄧清明為了工作,堅持要做超聲波碎石手術,可第一次手術的結果並不理想。

他不得不在腎臟裡埋一根管子,整整尿血一個多月,直到第二次手術成功,他才如釋重負。

一直以來,鄧清明就這樣默默地站在一個個飛天英雄的身後,留下和他們一樣多的汗與淚。

在他心裡,始終忘不了老同事陳全的話。

那是在2014年停航停訓儀式上,陳全握著鄧清明的手,說:

“不管主份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老鄧,你要努力,不要放棄。”

不管飛天之路多麼艱難,鄧清明從未想過放棄,因為他時刻銘記當初自己在國旗下的宣言:

“視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不懈奮鬥……”

《尼克。胡哲給自己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只有自己知道。”

真正努力的人,從來不動聲色。他們懂得在孤獨中做好自己,也明白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雲開月明。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鄧清明隱匿在隊友們的高光時刻裡,每次在他們臨行前,默默送上真摯的祝福。

他從未抱怨命運的不公,也不會整天委屈。

然而,他的貢獻與付出,不會一直被埋沒,也不可能被埋沒。

在“神十一”任務成功後,總指揮長對鄧清明說:

“作為優秀的備份,你們是光榮的,你們和“神十一”乘組共同完成了這次任務。”

一句“共同”,讓鄧清明流下了眼淚。

在這一刻,他明白,為祖國而奮鬥,個人的得失與成敗,是多麼得微不足道。

曾經,在2006年,神舟六號飛船上天的時候,女兒鄧滿琪看著同學的爸爸費俊龍、聶海勝能夠飛天,哭著問鄧清明:“為什麼你總是上不了天啊?”

鄧清明沒辦法回答,他只能勉強地寬慰女兒說:“還有機會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鄧清明的堅守卻把女兒帶上了航天的路,女兒視他為榜樣,稱他為英雄。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鄧清明不僅僅得到了組織和家人的高度認可,他的故事在《朗讀者》播出後,震撼了無數人。

2018年,《朗讀者》節目組邀請鄧清明,來到了舞臺上。

當他深情地朗讀著郭小川的《望星空》時,他的目光看向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彷彿不遠處有一片閃耀的星光。

“今天,我站在北京的街頭上,向星空了望。明天,一個緊要任務又要放在我的雙肩上……”

當他讀完,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似乎是對他過去8000個日日夜夜的禮讚。

鄧清明曾這樣評價自己: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能吃苦也肯吃苦。

雖然這樣一位能吃苦的航天員,一生被“零點零幾分的微差”擋在發射塔之外,但他卻讓更多人,看到了所有航天員身上隱匿的光芒。

比起飛天,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就如楊利偉所說:

“中國航天員這個群體,有無數的鮮花和掌聲託舉著,大家有更多機會看到我們的閃光點。

但我們更要關注和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他們的奉獻和內心的責任,才是中國發展的原因。”

鄧清明,就像是默默無聞的人的一個縮影,他有他的驕傲,也應該是我們的驕傲。

有人說,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但大器晚成的前提,是一個人持之以恆地刻苦努力,是對遺憾的釋懷,以及對夢想的堅守。

23年無緣“飛天”,55歲航天員鄧清明:人生最壞,不過是大器晚成

在鄧清明的書房裡,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清寒枝苦飛天路,明淨堅貞報國心。”

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

他的夢,真的很遠,遠在天邊的星河裡;

可是又那麼近,在他為航天事業的每一次心跳中。

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問:“面對一代代新人,你要怎麼和他們競爭?”

鄧清明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風雨過後肯定是彩虹。自己要保持好心態,繼續努力。

如今,55歲的他仍然堅持著每天鍛鍊,保持常規的訓練強度,航天生理功能始終是優良等級。

關於鄧清明的“備胎”人生,也有人問他:當了20多年的陪練,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鄧清明回答說:

“任務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寧願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徵時,還沒有準備好。”

看到他的這句話,我忽然明白了“中國底氣”從何而來?

盛世背後,正是無數個“鄧清明們”默默托起了祖國的未來。

每一個堅守崗位的人,都是祖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每一個人堅守夢想的人,都是偉大“中國夢”的拼圖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