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一言以蔽之,蜀漢不北伐,安心發展內政,蜀國會更加繁榮強大。

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但小編覺得對於蜀漢政權無非就是多續幾年命,結果只能是溫水煮青蛙,慢性死亡,小編參照十六國時期成漢政權。東漢以來,中原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安心比發展,蜀漢是拼不過中原政權的,唯一的可能就是等魏國內部分裂,然後仿照高祖、韓信還定三秦,三個月平定北方。

知識普及率較高的東漢末年沒有人是傻子,曹魏集團連這0。1%的可能性都不會給你留。所以事情很簡單。蜀漢越往後拖,越不可能打出去,因為等曹魏的國防全部部署完成之後,就是曹魏挑時間打你了。

再看看“窮兵黷武”的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以及北伐的意義。歷史如煙,考究起來確實比較困難,所幸諸葛亮,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我們就站在當事人視角,透過文章,去還原一下讓諸葛亮北伐的心路歷程。

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首先,先拿出來大家倒背如流的出師表:摘自《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回顧一下這段歷史的前後經過:公元221年,夷陵之戰,劉備敗亡白帝城,蜀國最後的精銳葬身火海,蜀漢政權搖搖欲墜。那一年,諸葛亮40歲。武侯花了七年時間,整肅內務,近伐遠交,夙夜憂嘆,將蜀漢政權扶回了正軌。這一年,諸葛亮47歲。

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每當讀及此處,小編總是內心唏噓不已,這個四十餘歲的男人,燃燒了七年精力,耗費著自己的元氣,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悲哉雄壯!如果諸葛亮再花七年,把自己生命中最後的七年,繼續奉獻給蜀國內政。小編想如果做一個縱向對比,假設中的蜀國國力,定會比史實中的那個蜀國要強盛幾倍,但那必定會是中國歷史的一大遺憾。

諸葛亮為什麼執意要北伐?

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小編覺得諸葛亮當時十分清楚,雖然天下三分,但是蜀漢的地理位置以及各類資源卻是最差的,四川盆地在那個時代,幾乎是與世隔絕,而閉塞的結果只能是落後,而落後就只能是捱打。

而且蜀漢立國之根本就是光復漢室,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政治遺言都是“克復中原,除死方休”。

所以北伐是蜀漢最重要的政治訊號,這份訊號是告訴全世界,大漢未亡,火種尚存。正是這份理想和追求,侍衛之臣才能不懈於內,忠志之士方能忘身於外。

那麼諸葛亮既然知道自己國力弱,打不過,為什麼還要去打?

首先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分析天下大勢時說,曹操能在弱勢的時候,能依仗自己的智慧,讓自己的變強大,擊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所以小編覺得,諸葛亮覺得透過“人謀”可改變形勢。因此,不遺餘力地施“人謀”、“盡人事”,先後五次北伐。

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事實上,蜀漢的每次北伐,都能使得整個曹魏政權如坐針氈。一次次的成功,也彷彿在告訴諸葛亮,成功未必是虛渺的。然而在中國,七這個數字彷彿自帶厄運。蒼天給了你第一個七年,讓你施展才能,經世緯國,讓你展現極高的政治天賦,去逆天改命。蒼天也給了你第二個七年,讓你用盡畢生所學,運籌帷幄,大破曹魏,在史書上大放異彩。

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在做無用功嗎?事實是什麼呢?

然而燈枯油盡後的你,已經睜不開眼,去開創你的第三個七年。公元234年,《出師表》著成七年,忠武侯諸葛亮,命隕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這一年,他的兒子諸葛瞻剛剛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