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秘密造陸計劃很狡猾卻意外遭破壞,有陰謀論稱是周邊某國乾的

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辦了件十分蠢的事。站在日本的立場上看,此事的目的雖然是不錯的,但結果卻令人哭笑不得。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島國,可用的自然資源極其有限;偏偏日本人口眾多,對他們而言,土地可比鈔票要值錢多了。島國四面環海,想要真正意義上擴大地盤只能從海面上突破。恰巧在距離琉球群島東南約1070公里的地方有一處名為“衝之鳥”的島礁。嚴格來說,“島”和“礁”本是兩個概念,為啥咱在此要這樣稱呼它,這一點大有文章,咱過會兒還會提到。

日本秘密造陸計劃很狡猾卻意外遭破壞,有陰謀論稱是周邊某國乾的

衝之鳥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咱中國的相關資料中是這樣描述的:在漲潮前,它有5塊露出水面的岩石組成,漲潮後則只剩兩塊;日本方面則稱其為“由直徑有數米、高約1米的兩塊岩石組成”。總之,衝之鳥礁一聽就很小,根本無足掛齒。早在1931年,日本政府就對其宣誓了主權,但或許是因為太不起眼,周邊各國壓根就沒太在意。歷史證明,日本從未放棄成為陸上大國的戰略追求,即便是在二戰結束後也想方設法地鑽空子多撈點好處,而衝之鳥就成了一個理想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社會將衝之鳥稱為“衝之鳥礁”,而日本方面則將其稱為“衝之鳥島”。別看僅僅是一字之差,其中的利益卻千差萬別。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對某島嶼擁有主權的國家,可將該島嶼方圓200海里(約370公里)內的區域劃分為“專屬經濟區”,也稱“經濟海域”。只要在合法的範圍內,主權國可以隨意經營,鄰近國家只有眼饞的份兒。

日本秘密造陸計劃很狡猾卻意外遭破壞,有陰謀論稱是周邊某國乾的

雖然從1982年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出臺以來,美國、朝鮮、泰國等個別幾個國家至今仍拒絕承認,但這並不妨礙該法案成為解決國際領土爭端的主要準則之一。但話說回來,雖然經濟海域好處多多,但它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劃的,其主要依據——也就是中間的“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島必須具備人類賴以生活的條件;其二,島必須是自然產生,日後的填海造陸不算。不滿足這兩點的,主要原因就是面積太小,充其量只能算是“礁”。毫無疑問,衝之鳥就是後者,日本政府根本無權將其附近海域劃為專屬經濟區。

不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趁著衝之鳥礁尚未引起世界的關注,日本政府從上世紀中期就開始試圖偷偷對其進行“改造升級”了。

最初,當局的想法是在衝之鳥礁上修建一座發電站,只要鋪上電纜,千里之外發的電本土也可享用,努力不會被浪費;另外,連電站都有了,想證明衝之鳥的條件足以支撐人類生活豈不輕而易舉?雖說這個辦法也算一箭雙鵰,但衝之鳥礁面積實在太小了,根本不足以實現。大概從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又有人提出了一套循序漸進的、可行度看上去高了不少的方案,其核心思想就是想辦法擴大沖之鳥的面積,使它化礁為島。

日本秘密造陸計劃很狡猾卻意外遭破壞,有陰謀論稱是周邊某國乾的

於是,從1987年開始,日本政府在衝之鳥礁四周佈置了將近1萬個金屬防波堤塊,一來用於保護衝之鳥礁,省得哪天風大浪大,一不小心把這僅剩的幾塊岩石也給沖垮了;二來此舉又可以一定程度抬升礁石的基礎,方便下一步“升級”。第二步,日本當局不惜派出船隊日夜施工,用混凝土在礁石周圍澆築了整體防波層。為了更有效對抗大自然的侵蝕,當局在海浪衝刷較嚴重的東側覆上了鈦合金網。此番操作下來,日本政府一共支出了293億日元的巨資,按照1987年4月的匯率來算,這筆錢摺合美元約為2。1億,摺合人民幣約為7。79億,只能說那個年代的日本實在是太有錢了……

基礎工作做完,下一步便是增大沖之鳥礁的面積了。如何讓礁石升級為島嶼,還滿足“自然形成”的條件呢?機智的日本人想了個辦法——大量引進珊瑚蟲,依靠珊瑚蟲骨骼堆積成珊瑚礁。為此,日本政府豪擲重金,先是在本土繁殖了約30萬個珊瑚蟲卵,然後秘密投放到衝之鳥礁周圍,等到衝之鳥的面積夠大後便高調向全世界宣佈衝之鳥符合“島嶼”的標準,同時也順理成章地建立專屬經濟區。

日本秘密造陸計劃很狡猾卻意外遭破壞,有陰謀論稱是周邊某國乾的

事情進展到這一步,日本人的小聰明還是挺令人佩服的,但計劃往往追不上變故。

理論上講,真正能夠充當“陸地”的珊瑚礁的形成至少要經歷成百上千年;但考慮到珊瑚礁每年能以約2。5釐米的厚度增長,日本政府僅追求快速,只要捨得燒錢,靠幾十年的拔苗助長也不是沒有可能實現。然而有趣的是,日本政府悄悄埋下了種子,正等著悶聲發大財時,他們沒有料到,自己投下的珊瑚蟲居然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海星吃掉了起碼一半。海星不但捕食珊瑚蟲,更是賴在礁石附近啃食珊瑚礁,結果,衝之鳥礁的面積非但沒擴大,反而開始縮小了。

結果就在數年前,連同衝之鳥礁在內,不少日本政府聲稱的所謂“外大陸架”並沒有透過聯合國的稽核;其申報的約74萬平方公里的專屬海域,最終也只有不到一半獲批。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為維持這個龐大的工程,日本政府投入的資金、人力和物力豈能以數字衡量?最終卻落了個魚死網破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但這背後還藏著一種十分有趣的“陰謀論”,咱不妨當個段子講來聽聽。

日本秘密造陸計劃很狡猾卻意外遭破壞,有陰謀論稱是周邊某國乾的

正如剛剛所說,日本人精心投放的珊瑚蟲和衝之鳥附近的珊瑚礁,絕大多數都是讓海星糟蹋的。科考人員發現,盤踞在附近的海星主要是棘冠海星,然而,這種海星如今多分佈在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棘冠海星個頭大,捕食能力強且食譜廣泛,甚至有時還會以海洋中死去的大型魚類為食;它們偶爾會突然以數百萬只的龐大數量出現,在附近海域瘋狂捕食,直接影響整片海域的生態平衡,可謂破壞力驚人。那麼問題來了:日本地處溫帶,雖然此前也有棘冠海星分佈,但數量並不足以在短短十年內將數十萬只珊瑚蟲與附近珊瑚礁消滅大半,那麼這大群海星是哪兒跑來的?

專家認為,正是衝之鳥礁附近食物充足,吸引了棘冠海星不惜由熱帶千里迢迢遷徙至溫帶;但有陰謀論者認為,周圍早有國家察覺了日本的秘密計劃,倘若日本將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收入囊中,那周邊國家的利益豈不就要打折扣了?為了不讓該計劃得逞,某鄰近國家同樣不動聲色地投放了大量棘冠海星,悄悄地打碎了日本人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