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聆聽者

【什麼是頌古】#人文民俗#

在沒有文字以前,想要使某件事永續不忘、廣泛傳播,那就需要動員大家一起來講故事吧——上級講給下級聽,家長講給孩子聽,一代講給一代聽,口口相傳,源源不斷,我覺得這就是傳說來歷了。

後來,勞動了一天,到了晚上,大家就輪流講故事,由於沒有錢點燈,也就看不見講故事的人的表情,要靠一張嘴把故事講的活靈活現的,天長日久,就訓練出許多專業級別的民間語言表演藝術家,竟然成就了農家的一項傳統文化活動——說書頌古了,(這個職業在在東方叫做說書先生、在西方叫做吟遊詩人),當代說書頌古水平最高的是郭永章,感興趣的人,可以找來他的段子聽一下,一句句普通唱詞經他們的演繹,會變得震撼天地、動人心扉。

來自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聆聽者

習慣的力量是無窮的,到了後來,即便是有了活字印刷、筆墨紙硯、經史典籍等新的傳續方式,幾百年以後,在鄉村裡面,家家戶戶的奶奶和媽媽們,有一項職責仍舊是——講古——透過講故事,為子女兒孫開展初始家庭教育啟蒙。

對於作為文化團體的禪宗而言,如何把經文教義傳遞給大家呢?

那就也採用大家都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吧。

不過,禪宗大師們講故事的水平高多了,既比較注意使用韻律,又比較注重方便記憶、轉述;到了後來,演變為說禪的偈語也不說了,一來二去的,就轉變成為以寫古詩的方式頌古了。

來自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聆聽者

禪宗各家紛紛學著作詩頌古,其中汾陽善昭禪師最先推崇這種做法,他的徒弟雪竇禪師因為更有文化,把頌古作詩發揚光大,使之成為佛禪傳道的一種重要傳播方式,唐詩的魅力,以及唐詩對社會各界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南宋臨濟宗有個叫做智愚的禪師,他就一口氣寫了100首頌古的詩,【我覺得,這樣的事要搞就一次全搞定,也顯得厚積薄發,遊刃有餘;而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今兒來一首,明兒來一首,積累數年光景,攢成一百首的規模,那就顯得過於刻意了,落了下乘】。

於是,我們對智愚禪師還是懷著一次作詩一百首的崇敬之心,膜拜之情,來欣賞欣賞出家人眼睛裡面的春耕吧。

頌 古

宋-釋智愚

煙暖土膏民氣動,一犁新雨破春耕。

效原眇眇青無際,野草閒花次第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綠字營

來自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聆聽者

【頌古春耕】

如果說——

儒家的宗旨是要做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踐者。

道家的宗旨是要做勘察自然規律的研究者。

那麼——

禪宗的宗旨就是要做人心與自然的溝通者,社會與世情的觀察者,人間煙火的擷取者,勾連天地的代理人。

於是,頌古與春耕在智愚的詩篇裡面相遇,並一見鍾情,將普通鄉村農家生產勞動的畫卷,和禪的喜悅進行嫁接,由此為鄉村生態旅遊賦能,讓鄉村升級成為撫平旅者內心的強大能量載體。

儒家聖典易經裡面講的:地勢坤,以厚德載萬物,在禪師的筆下,昇華成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的聆聽者,你,有沒有去聽,聽到了嗎?

來自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聆聽者

【煙暖土膏民氣動,一犁新雨破春耕。】

鄉村美景二月天,暖風拂面柳如煙;

雪化冰融雨水潤,千里沃土待春耕;

萬村復甦忙灑掃,雞鳴犬吠聲漸遠;

一聲牛鈴天邊起,誰家農夫開新田。

【效原眇眇青無際,野草閒花次第生。】

深院不知春來暖,篝火明燭讀經卷,

階前細草發新芽,高登鐘樓極目看。

原野渺渺青無際,渾渾濛濛片連片,

新風牽引氣脈動,野草閒花次第生。

來自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聆聽者

【頌古暖煙土膏篇綜評】

在我們的常識裡,春天是屬於少年的,在和尚的眼裡,也會喜愛春天的萌動嗎?

會的,出家人之所以出家,不就是為了擺脫勞務的束縛,更好的體驗生命,感悟生命,超越自我嗎?

來自原野的歡歌,尋找今世聆聽者

當季節的律動,帶動了生命的律動,當原野的歡歌,喚醒了沉睡的鄉村,開啟了農家的勞動,雞鳴犬吠,牛鈴叮咚,此時此刻,野草碧綠,閒花粉紅,留給禪師們的,是對生活的莫名的感動。

於是,選擇驚蟄這一天的早上,智愚站在鐘樓之上,敲響了三記鐘鳴。

晨光悠悠,也不知道,他是在敲給誰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