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電阻測試檢修的誤區

接地電阻測試檢修的誤區

接地電阻測試儀

接地電阻測試是涉及安全和電氣裝置正常執行的極其重要的維護手段之一。在以往的春季檢修工作中,我們發現個別單位往往只要插座接地用插座測試儀檢查正確,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合格,電氣裝置有無接地線,螺栓是否擰緊,這三項都符合要求就算接地電阻測試完成,上報的電氣裝置接地電阻報表中也只有廠區內幾個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以此來代表全廠電氣裝置的接地電阻值。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三項就算全部合格也不能代表全部電氣設

備的接地是合格的。

1 插座接地測試

1。1 測試插座的接地,如果只是僅僅測試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而沒有測量 PE 線(保護接地線)的電阻值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如果 PE 線發生接觸不良或者斷線,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即使符合要求,也不能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作為電氣裝置維護人員一定不能麻痺大意,有所疏忽。

1。2 在測試插座的接地中,我們發現與裝置連線的 PE 線故障率遠遠超過接地裝置的故障率。

其故障現象通常有 PE 線連線鬆動、斷線、漏接等。對於這些故障如果只靠目測是發現不了的,只能透過實際測量才能具體確認。例如公司下屬水質監測中心,三層樓面共計三十餘間實驗室及辦公室用房,三眼插座一百五十餘個,如果用目測檢查,由於數量眾多,很難保證接線的正確性、PE 線是否有故障。由於 PE 線涉及人身安全,以及高精度實驗儀器的使用壽命,所以檢查 PE 線的重要性超過相線、零線是否反接。

目前我們測試中使用的插座測試儀只能檢查 PE 線是連線以及是否接錯,但對零線對地是否短路、地線與接地幹線連線是否可靠則無法測試,PE 線的接地電阻值(包括電阻值)根本沒有測出,所以也就無法確定插座接地電阻值是否合格。測試插座接地電阻值方法如下:先切斷電源,用萬用表測量插座 PE 線與接地幹線(或總接地端子)之間的電阻值。但由於接地幹線遠離插座,要測量每個插座的 PE 線與接地幹線之間的電阻值有些困難。

所以我們可以用插座中的零線代替測量線,在每個分照明配電箱內把 PE 線和零線進行短接,然後用萬用表測量每隻插座的PE 線與零線之間的電阻值。因為零線和 PE 線的長度和截面積幾乎相等,所以測量出來數值的一半即為該插座至分照明配電箱的接地電阻值,一般不大於 1 歐姆。這樣測量出來的結果只能保證插座到分照明配電箱的 PE 線是好的,還不能保證分照明配電箱到接地幹線或者總接地端子的地線連線是好的,只有再測出後兩者之間的數值,才能確保所有插座的接地真正可靠。

2 電氣裝置接地測試

電氣裝置的接地電阻測試不單單要檢查是否有接地線,接地線是否有所腐蝕,接地線的連線螺栓是否擰緊等,還必須測試電氣裝置的接地電阻值是否符合要求。公司下屬水廠在雨季曾發生一起雷擊事故,造成水塔上水電機自動控制系統損壞,後經測量發現控制櫃體無接地電阻值,但櫃體上 PE 線連線正常,螺絲也擰的很緊,繼續追查下去,最終發現整個水塔的接地線和接地極連線的螺帽沒有擰緊,造成接地線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保護作用。維修人員把螺帽擰緊以後再在控制櫃上測量接地電阻值,阻值合格。後經工作人員回憶,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應該是前一次維修人員更換電機接地線時,工作疏忽,忘記把接地線和接地極的連線螺帽擰緊,而後在春季接地電阻測試時,測試人員只是測試了水塔總的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值,而沒有測量裝置外殼的接地電阻值,憑經驗查看了裝置的接地螺栓和接地線連線是否緊實,就認定了裝置接地電阻值合格。

電氣裝置接地電阻測試方法如下:先切斷電源,用萬用表測量電氣裝置的外殼與接地幹線 (或總接地端子)之間的電阻值,如果現場沒有接地幹線,可以用零線或者其中一根相線(三相電氣裝置)代替測量線,在零線(或者相線)的另一端與接地幹線(或者總接地端子)相連即可。

3 接地電阻測試

接地裝置是接地線和接地極的總稱。

測試獨立設定的接地電阻值時,通常是斷開一點,把接地電阻測量儀接在斷點的下方。檢視此時測出的接地電阻值是否符合要求。其實,即使上述測試的結果符合要求,也並不表示

PE 線接地是可靠的。如圖 1 所示,如果在接地端子上用電阻測試儀測出接地電阻值正常,這表明從接地端子到接地極這一段正常且電阻值符合要求,但如果裝置與接地端子相連的 PE 線在 A 處斷開,就會使電氣裝置實際沒有接地,也就裝置無法起到保護作用。所以,測試接地電阻值必須連同連線裝置的 PE 線一起測量,這樣才能確認接地裝置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系統有多根 PE 線,就應該在每根 PE 線的終端都測試接地電阻值,否則不能確認合格。

接地電阻測試檢修的誤區

4 結束語

接地電阻的測試不只是要對接地裝置的接地進行測試,還要對具體的插座、裝置、接地線進行測試,如果遺漏了某一項都不能說明全廠的電氣裝置接地電阻是合格的,都有可能會引起人員的傷害或者裝置的損壞,所以這必須引起電器維修人員的重視,作為公司裝置管理人員也應加強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