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寫在前面:

近期,我們的【七幅畫藝術史】設定了專門與讀者對接的渠道,各位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馬櫻花開

”然後回覆“

周七慎

”,就可以

掃碼

新增我的微訊號啦,歡迎大家來和我一對一交流各種藝術問題、讀書心得、甚至是感情問題,我也會不定期為大家推薦

藝術相關書籍、紀錄片和電影!

最近為大家推送的幾篇【七幅畫藝術史】都是和大家聊西方藝術,一些熱心的讀者朋友私信我說,想看一些介紹

中國藝術

的文章,多瞭解一下中國的傳統美學和文化。

然後我不樂意了:

我是那麼好說話的人嗎?你們想看什麼我就寫什麼嗎?想看中國藝術史?我的回答只有一個: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完全沒問題!

那麼今天,我們就用七幅畫,帶大家領略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大門類——

花鳥畫

之美。

第一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照夜白》 唐代

紙本水墨

韓幹

我覺得,既然是講花鳥畫,就應該從早期的花鳥畫入手開始講。

我還覺得,在一篇講花鳥畫的文章裡,第一張圖就放個馬,沒毛病。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我真沒騙人啊!

實際上不那麼死摳字眼的來說,我國傳統繪畫中的

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蔬菜水果

,都能被統一歸類為花鳥畫的範疇。

雖然我國早在六朝時期就有

顧愷之、蕭繹

等畫家畫過花鳥畫,但是現在都失傳了,只存在於文獻記載中。嚴格的來說,

花鳥畫正式成為獨立繪畫科目,是在唐朝。

回到這副《照夜白》中,大家先看看畫中的馬有什麼特點?

當我問我的同事們這個問題時,他們異口同聲的告訴我說:

“這匹馬的屁股大!”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你們是認真的嗎!?

這叫

健碩!健碩!健碩!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馬胸前的肌肉線條輪廓那麼有力,你們看不出來嗎!

還有!畫中的馬沒有賦色!只有線條!這種

只憑線條

就能展示畫家作畫功力的風格叫做“

白描

”或者“

白畫

”!

還有!看馬的眼神!看馬在抬頭嘶鳴的動作!說明這匹馬的脾氣很暴躁!這個細節作畫前畫家們是很難捕捉到的!足以見得韓幹的功力深厚!

那麼多特點,偏偏要說屁股大,真是被氣哭!

好了,擦乾眼淚我們接著聊。

第二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寫生珍禽圖》 五代十國

絹本設色

黃筌

劃重點!劃重點!

黃筌和黃居寀父子二人,是我國花鳥畫史上相當重要的兩位畫家!這幅《寫生珍禽圖》就是黃筌畫給兒子黃居寀,教他學畫畫的一幅作品,這點可以從畫中一處題字上看出: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題字:“付子居寶習”

要我說,這幅畫特別厲害。

因為這幅畫說到根本,其實就是一幅教人畫花鳥蟲魚的參考圖鑑,試想,什麼水平的人能繪製具有教學性、參考性的圖鑑呢?

答案是,宗師級別的畫家。

我們細看這幅畫的區域性,每一隻鳥、蟲身上的羽毛、紋路、細緻的色彩變化,都被準確精細地描繪了出來: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翅膀羽毛的漸變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蟬翅膀的紋路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這是啥蟲?知道的朋友請私信我

黃氏父子二人這種精工富麗的技法、繁密華貴的繪畫風格,完全符合貴族階層的審美趣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了畫院花鳥畫的主流風格,史稱“

黃家富貴

下面,我們來聊聊與黃家富貴截然不同的一種風格。

第三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雪竹圖》 五代十國

絹本筆墨

徐熙(傳)

現存的幾幅徐熙的作品,據傳都可能不是真跡,但我們仍然能結合史書的記載,以及現存的這些作品來領略徐熙的繪畫藝術。

在我國古代有個官方機構叫做“

畫院

”,想進入這個機構的畫家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官方考試,而這也意味著畫院的大部分繪畫作品,都必須符合皇室貴族的審美趣味,剛才提到的

黃氏父子,就是畫院畫家的代表。

但是,徐熙雖然也是供職於畫院的畫家,他的作品卻與

黃家富貴

的風格截然不同。

具體不同大致體現在兩個方面:

1、黃氏父子多畫象徵富貴繁榮的花鳥,如牡丹海棠、喜鵲等,而徐熙則喜愛畫汀花野竹、水鳥淵魚等平凡卻有趣味的物件。這是因為

徐熙與黃氏父子社會地位和所處環境不同,因此志趣各異。

2、徐熙在黃氏“

沒骨法

”的技巧基礎上,更擅長用“

落墨

”的畫法。簡單說沒骨法就是直接用色彩畫出形體,不用墨線勾勒輪廓。落墨就是連勾帶染描繪物體,著色只是輔助,也被稱為“水墨淡彩”。例如這裡的《雪竹圖》就是“

落墨

”技法繪製而成,這是徐熙在筆墨上的創新之處。

P。S。 較為廣泛認可的說法是,“沒骨法”的創立者是徐熙之孫徐崇嗣,他吸取了黃氏父子的純用色染、不用墨勾的技法,在此基礎上創立的沒骨法。但是溯其根源,黃氏父子更早地使用了“沒骨法”的核心技術。

綜合以上所說,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古人將徐熙的筆墨花鳥稱為“

徐熙野逸

”,與“

黃家富貴

”剛好相對。

第四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雙喜圖》 北宋

絹本設色

崔白

剛剛一直在說的黃家富貴的風格,從五代時期一直延續到了宋代,這種精工富麗的畫風一直深受皇室貴族的喜愛。

雖說黃家富貴的風格在宋代一家獨大,但是這一局面到了宋神宗時期就被打破。

打破這一局面的畫家,就是崔白。

我們直接來觀賞這副《雙喜圖》。

先看畫中的兔子。這隻兔子後足著地,

前足抬起一隻,

回首仰望

空中的兩隻喜鵲。

觀察過兔子的朋友就能知道,膽小的兔子稍微受到驚嚇時就會做出這個動作,準備隨時抬腿逃跑。

再看畫中的兩隻喜鵲,其中一直立於枝頭,張翅向地上的兔子叫喚,正是兔子受驚的原因。另一隻喜鵲在空中尾羽向前擺,身體彎曲,似乎正要降落在枝頭。

畫家將這一幕捕捉下來,其觀察和寫實能力不言自明。

更重要的是,在這副《雙喜圖》中,

背景全是枯枝、雜草、亂石

,而不是以往花鳥畫中象徵富貴的牡丹海棠等,動物的姿態也十分真實自然,毫無取悅人的意圖,其平視取景的構圖也說明畫家力求還原自然本真的用意。

這種略顯叛逆的畫風,在宋代畫院也得到了客觀的評價:“宗祖以來,圖畫院之較藝者,必以黃筌父子筆法為程式,

自(崔)白及吳元瑜出,其格遂變

。”

寫到這裡,我才發現沒地方寫與崔白齊名的吳元瑜了,不過大家只要記住“

宋畫之變始於崔吳

”就好。(其實沒寫吳元瑜是因為我懶)

第五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瑞鶴圖》 北宋

絹本設色

趙佶

如何用一句話點評宋徽宗趙佶呢?我幫大家總結了一下:

“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卻偏偏因為家世吃虧”

如果說趙佶是北宋排名前五的藝術家,我覺得一點都不過分。

我們來看他的這副《瑞鶴圖》:

這幅畫描繪了一群鶴在宮殿上方飛行,方向和路徑都朝向了皇宮最頂端,另有兩隻一左一右分別立於屋頂。

這群鶴在形態動作上大致相同,幾乎無變化,從整體構圖上來看有一種“

百鳥朝鳳

”的視覺感受,共同朝向皇宮也體現了趙佶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尊貴與自負。

《瑞鶴圖》也體現了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共同特點:崇尚富貴、吉祥的風格,體現統治階層的尊貴。

不單是繪畫,趙佶自創的“

瘦金體

”書法也是一絕,我們來看看這副《瑞鶴圖》的題字: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感受一下這獨特的美感,我就不點評了

趙佶整天沉迷於作畫、寫書法,把江山社稷完全丟在了一旁,最終落得個被金人擄走、國破家亡的下場,不免讓人感嘆歷史和命運的殘酷。

而歷史總是相似的。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一位與趙佶亡國命運相似的畫家,我們接下來就來聊一下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畫家。

第六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枝上鸜鵒(qú yù)圖》 清代

紙本水墨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統託(quàn),更廣為流傳的名字是

朱耷

,是清初的一位

明代貴族遺民畫家

,明亡後出家為僧。

關於朱耷的“

八大山人

”這個自號,有幾個有趣的軼聞,首當其衝的就是這個: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我才不會承認這是我才開始學美術史的時候鬧的笑話!

然後,我們看看朱耷自己是怎麼寫“八大山人”這幾個字的: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這麼一寫,連起來看就像“

笑之

”,也能被看成“

哭之

而笑之與哭之,也許就是朱耷作畫時的兩種複雜心境。

朱耷筆下的禽鳥走獸,最大的特點就是

白眼向人

,比如下面這幾個: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這條魚,我看一次笑一次,

表情太逗了哈哈哈哈哈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畫,實際上學界也沒有一個能讓所有人信服的定論。

要我說的話,我覺得“

白眼向人,冷漠看人間

”得說法可能更讓我信服一些,如下圖所示:

第七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八大山人·冷漠》 2018年

周七慎,1994—

那麼為什麼朱耷筆下的動物,會這麼冷漠、甚至有些苦大仇深的感覺呢?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

重視個人感情的,抒發與藝術風格個性化表現

然而從另一方面說,主要還是跟朱耷的人生經歷有關。在明亡以前,朱耷是一名皇室貴族的後裔。清軍入關以後,朱耷飽含著國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悲憤,選擇落髮為僧。

結合朱耷的這種亡國遭遇,我們似乎能窺見在藏在畫紙背後的、沉鬱感傷的心境:

“零碎山川顛倒樹,不成圖畫更傷心”

我們永遠都無法對這種心境感同身受,但如果我們能從這一對對白眼中,看到歷史的變遷,看到人間的冷暖喜怒哀樂,或許就已經足夠了。

本期的【七幅畫】就聊到這裡。如果各位朋友有什麼想看的藝術故事,或是想了解的藝術趣聞,可以直接傳送訊息到

馬櫻花開

公眾號,或是按文首的方式新增周七慎個人微信進行暢聊,我們隨時歡迎您與我們進行交流!

公眾號內回覆關鍵字【花鳥】,即可獲取本期文章涉及到的繪畫的高畫質大圖下載連結!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七幅畫藝術史」筆墨之間,花鳥相聞——中國花鳥畫

雲南會澤鹽水翹石榴即將上市,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