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題記:本文系作者傳記式歷史小說《前秦王朝》(待發)序言的第二部分】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三個成語與“五大帝”說

投鞭斷流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這是典出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天王苻堅的三個成語故事。它們所刻畫的,是苻堅在淝水之戰前的豪邁、在戰鬥中的驚慌和失敗之後的狼狽,將其定格為一個冒失、膽怯和庸劣的人。有了這三個朗朗上口的成語故事,眾口鑠金,這位歷史上氐族出身的君主,在後人的心目中被視為一個很失敗的封建帝王,就在所難免了。

也有人站出來為苻堅鳴不平,其中拔得最高、說得特別動情的,當推臺灣作家柏楊先生。在其編撰的通鑑紀事本末第七部

《苻堅大帝悲劇》

一書的前言中,他寫道:

從古至今,從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到紀元後二十世紀,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加在一起,中國總共有五六0個帝王,數目不可謂不多。然而,考察他們的行為(特別宣告:不是聽他們說的話,而是看他們乾的事),夠得上稱為“大帝”的,不過五人而已。一是前三世紀秦王朝一任帝

嬴政

,一是前二世紀西漢王朝一任帝

劉邦

,一是四世紀前秦帝國三任帝

苻堅

,一是七世紀唐王朝二任帝

李世民

,一是十七世紀清王朝四任帝

玄燁

對於自己提出的這個“五大帝”說,柏楊先生還特意作出了下面的詮釋:

“大帝”的特徵是:有超人的膽識,有深厚的人文素養,有用度外之人的智慧,有烜赫的武功,有強大工作效率和比較清廉的文官團隊,有以師友相敬的智囊群。而且,他還必須在自己權力中毒,情不自禁的抽風發飆時,有自我反省和剋制的能力。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柏楊:苻堅大帝悲劇

這個評價實在是高,高得估計會有很多人難以認同。畢竟在他所列的五位“大帝”中,苻堅並未像其他四位那樣,完成對古代中國的大一統;更要命的是,他最終還成了一個失敗者,自廢了武功。

不過,這位前秦君主是不是真如前面三個成語所描繪的那麼不堪,或許還可另當別論。

■苻堅其人

苻堅(338-385),字永固,又名文玉,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縣地帶)人,氐族。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堅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祖父蒲洪帶領部眾東遷五年之後出生,幼年主動求學,受到良好教育,耳聞目睹後趙君主暴戾統治的少年時期;跟隨父母西回關中,親歷開國草創時期的種種艱難,於數年後奪位成為前秦君主,對內求治、對外拓展的君王時代;不聽勸阻執意南征,遭受淝水之敗,苦撐數年仍無力迴天,死於佛寺的英雄遲暮。

他的少年時期是異常幸福的。落地即為珍寶,深得祖父的特別疼愛,以致將變易姓氏(由“蒲”改為“苻”)的緣由,跟他身上的一處胎記扭結在一起。稍長便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求,天資聰穎、後天勤奮,博覽群書。部落首領的家境,中華文化的薰陶,加之目睹了後趙君主殘暴的統治,讓他成為一個早熟的少年,養成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想問題的良好習慣。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苻堅雕像

他的君主時代是十分輝煌的。上位即覓得良輔漢人王猛,君臣一體、戮力同心,肅朝綱、明法紀,撫黎元、和夷狄,勸課農桑、興辦學校,富國強兵、統一北方。先後攻取前燕,兼併仇池,奪取東晉梁、益二州,佔領前涼,滅亡代國,直至尋求與東晉進行決戰,以期重新統一南北。四國的君主,淪為其臣屬,前秦解體後,其部下稱孤道寡者多達十數人。

他的英雄失路令人扼腕嘆息。在勝利面前他開始滋生驕傲情緒,一面派遣大軍出征西域,一面不顧王猛臨終前的叮囑和文武大臣的竭力勸阻,執意南征,浩浩蕩蕩而來,鎩羽而歸,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帝國土崩瓦解,追悔莫及,最後被部將縊殺於佛寺,如今躺在陝西彬州市的一座荒冢內,默默地接受著後人的冷嘲熱諷。

■超過先生的學生

儘管按照柏楊先生的說法,將苻堅列為“五大帝”之一,意見恐難以達成一致,但如要遴選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作為的君主,苻堅一定會是個熱門的人選。根據史籍的記載,這位氐族出身君主的所作所為,在其所處的時代確屬獨樹一幟,給人一種在沙漠中見到一塊綠洲的感覺。如果將中原王朝的君主比作先生,那麼可以說,苻堅這個學生已經超過了先生。

歷史上的氐族,主要分佈在隴山以西地帶,蒲洪所部只是其中的一支。公元333年冬天,他們被後趙石虎東遷至枋頭(今河南浚縣東南地帶),在此生活了18個年頭。等到350年西回關中時,不僅人口增加了一倍,而且深受中原文明的影響。說氐族如果沒有這次東遷,就不會產生像苻堅這樣傑出的人物,也並不過分。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略陽(今甘肅秦安縣)位置圖

史載,苻堅有著很高的天賦。八歲時他便主動提出了上學的要求,讓他的祖父感到很驚訝,說:

“汝戎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邪!”[1]

毫無疑問,他接受的是中華文化的教育。

青少年時期的苻堅,生活在中原腹地,他不僅在學習中華文化,而且還親眼目睹了羯族後趙的暴政和石虎父子的倒行逆施。此點對他至關重要。因為在做了前秦的君主後,他始終把後趙作為前車之鑑,時時處處都在避免重蹈後趙的覆轍,做到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早年的童眼看世界,也就沒有他後來的巨眼治國家。歷史上大凡不同尋常的人,基本上都具備了這種能夠學以致用的良好稟賦。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2]

苻堅在用人方面最大的亮點,就是重用了漢族人王猛。這對君臣志趣相投,又都目光遠大,志存高遠。為了給王猛樹威,苻堅將其一歲五遷,不惜對挑戰王猛權威的氐族功臣貴族施以極刑。他幾乎將全部朝政都打包交付給了王猛。在王猛率兵滅亡前燕後,又讓其坐鎮關東、統轄六州,郡守和縣令的任用都由王猛自行決定、報朝廷備案即可,等於將整個前燕的版圖都交付給了這位漢族人。歷史上在用人方面有此等恢宏氣度的封建君王,實在少有。

在位期間,苻堅高度重視興辦學校,振興儒學,施行教化。確如柏楊先生所言,他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同時又具備了“用度外之人的智慧”。考察他治理國家的各種政策措施,與其前後所謂的正統王朝並無二致,而他的表現和取得的實績,則大大超出了同時代的漢族君主。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枋頭(今河南浚縣)位置圖

■跨越時代,成於斯敗於斯

國家與民族,總是緊密相連的。古代大一統國家容易被瓦解,跟當時各民族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密不可分。

魏晉南北朝正是我國古代民族及其關係大激盪的一個歷史時期,期間北方過去內遷的民族和沿邊的各族,紛紛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有的在黃河流域建立政權,有的在邊地進行割據。其中由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五個古代民族統治者建立的王朝,都曾強大到在北方居於支配地位,氐族前秦更是統一了整個北方。以漢族為主體的東晉以及後繼的宋、齊、梁、陳,則退居長江流域,他們將由以上五個民族建立的北方王朝稱為“五胡亂華”。

有意思的是,學者們在考查史籍之後確認,最早提出“五胡次序”的人,竟然是身處其中的氐族君王苻堅。公元385年,苻堅被反叛的羌族將領姚萇俘獲,面對前來替姚萇索求傳國璽的人,他斥責說:

“小羌乃敢幹逼天子……五胡次序,無汝羌名!”[3]

苻堅在承認自己胡族身份的同時,又以“中國”自居,而且還繼續沿用此前中原王朝長期以來的習慣稱謂,將除漢族以外的其他各族稱為“夷狄”(當然不包括他所在的氐族)。公元373年,當他的弟弟苻融提出應當將亡國的前燕王室剪除時,他卻回以

“黎元應撫,夷狄應和”

,聲言自己要

“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於赤子”[4]

。這跟此前的羯族後趙統治者忌言“胡”字,將其作為“國忌”、把犯禁者處死的做法,有著天壤之別。

這一時期,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政權,打出族同伐異的旗號,驅使本族和其他被控制的各族去殺戮異族,是大多數君王的慣用手法,兩國交兵屠殺戰俘數以萬計的案例,屢屢見於歷史記載。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苻堅墓(陝西彬州市)

苻堅的做法則相反。在前秦滅亡前燕、仇池、前涼、代國的過程中,都沒有發生種族仇殺的現象,就連上述國家或地域的君主,被俘之後也都受到了優待。即使是兵敗被俘、曾數次當眾辱罵苻堅的原東晉梓潼太守周虓,也毫髮未損。苻堅在位期間,只是在公元384年底發生過一次帶有種族殺戮性質的事件,起因是原前燕皇帝慕容暐密謀刺殺他,事敗之後殃及到長安城中的所有鮮卑族人,全都被殺。此時的長安城已經陷入了反叛的鮮卑族的重圍,當屬於特殊個案。

可以這樣說,苻堅在處理民族關係上所秉承的理念和採用的方法,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另類,他的胸懷之寬廣、態度之堅決、措施之到位,不僅在同一時代無人能夠企及,甚至後來的封建王朝也難以超越。

然而,前秦最終還是在民族矛盾的作用下瓦解。對此,著名歷史家田餘慶曾作出過這樣的分析:

“苻堅之興,興於他緩和了民族矛盾;苻堅之敗,敗於他遠未消弭民族矛盾。民族矛盾在相當程度上被他的民族政策的成就暫時掩蓋起來。”[5]

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苻堅個人的思想可以超過當時的其他君王,但畢竟無法跨越整個時代。

在經歷四百年血與火的搏擊之後,人們發現,先秦以來見諸於史籍的許多古代民族,在隋唐及以後的史書裡面已不再被提及。因此,研究中國古代民族史的學者,往往將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一個重要的時間斷代。隋唐及以後的所謂漢族,較之於先秦時期,物件範圍大大地拓展。如同古代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代民族也是在不斷的演變之中。苻堅可謂促進古代民族融合的一位先行者。

黃河和長江,是承載中華古代文明的兩條母親河。它們蜿蜒曲折,但始終奔騰向前,東流入海。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樣是一條歷史的長河,也從來不是筆直向前的。在這條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過氐族君王苻堅濺起的一朵浪花。

注:[1][4]

《晉書·載記》第十三《苻堅》(上);

[1][4]

《貞觀政要·崇儒學》;

[4]

《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下);

[2]

《東晉門閥政治》(田餘慶著)。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前秦天王苻堅真的如此不堪麼?

苻堅大帝悲劇——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13(宋)袁樞 原著,* 編

¥

29

拼多多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