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考古隊深入容城、安新和雄縣三縣境內

為做好雄安新區文物保護工作,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及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組成的遙感考古隊日前深入容城、安新和雄縣三縣境內,開展環境與遙感考古初步調查。

此次調查將探尋雄安新區的自然環境與古代遺址、遺蹟分佈規律以及歷代水系變遷和湖澱的形成,為下一步編制遙感考古工作方案、開展環境遙感考古調查做準備。

遙感考古隊深入容城、安新和雄縣三縣境內

遙感考古隊下一步將收集相關圖文資料、歷代歷史地理圖集和不同時期的航衛片,全面啟動野外環境與遙感考古調查。

以雄安整體規劃中30km、100km、2000km這三個規劃區域為基礎範圍,根據分割槽要求,分別採用相應比例尺和不同時期航衛片結合歷代歷史地理資料,進行影像分析與變化檢測,並引進先進技術如鐳射雷達、高光譜、熱紅外等多種遙感手段,對雄安歷史環境、水文水系、廣域範圍內大型文物遺蹟分佈等進行遙感考古調查和分析,判讀河流的變遷與分佈,並側重對環境考古的比對研究。

本次遙感考古的成果將惠及多個部門,為考古、規劃、政府決策機構提供可用的科學依據。

遙感考古隊深入容城、安新和雄縣三縣境內

雄安新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走廊地帶,水域眾多,底層淤積深厚,眾多型別豐富的古遺址淺埋於地下,非常適合採用遙感技術開展考古工作。

遙感影象能大範圍反映地形地勢、地貌景觀、水系、植被等變化的特徵,對於探尋佔地範圍大的遺址、城址、聚落的分佈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前期調查和相關文物資料的基礎上,“雄安新區遙感考古隊”將盡快編寫雄安新區遙感考古工作計劃,為田野考古和文物保護規劃以及建立考古資料資訊系統等工作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同時推動雄安新區環境考古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