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戒掉這3句,讓你的溝通更順暢

有些書的書名很有意思,特別是在翻譯的時候,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作者和譯者對同一內容的不同理解。

就拿這本《習慣力》來說,中文書名讓我以為講的是“習慣養成”,很容易聯想到《微習慣》、《習慣的力量》等等;但看了原版的英文名,才感覺不是這麼回事。

英文書名是: 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可以直接理解為:“能讓你走到今天的東西,不能帶領你走向明天。”

看了目錄和前言介紹之後,發現,原來作者的意思是:

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小習慣”,它們也許曾是你成功路上的助推劑,但當你想 “更上一層樓”的時候,這些習慣卻搖身一變成了阻礙你前進的“致命陷阱”。

舉個例子:

攻城容易守城難。

不管是不是熟悉中國古代歷史,對這個典故多少都有些熟悉。

這就是因為兩者所面臨的情況不同,所以“攻城”將領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與對“守城”將領的要求不一樣。

好好說話,戒掉這3句,讓你的溝通更順暢

作者馬歇爾·戈德史密斯,是全球高階領導者教練領域的先驅和權威,為數不多的曾受邀對超過150名CEO及其管理團隊進行輔導的諮詢師之一,美國管理協會稱他為“80年來對管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50位最偉大的思想者和商業領導者”。

《習慣力》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

改掉哪些“讓你犯錯而不自知”的習慣。

特別是從“管理者”轉換為“領導者”的過程中,甚至一些脫口而出的話,都會影響你的成功。

好好說話,戒掉這3句,讓你的溝通更順暢

1、“很好…但是…”

在一些講如何溝通的書中,有一種教你如何提建議的方法,叫做:先表揚,再指出問題。

採用這種方式,往往會使用到的溝通句式是:

你這個想法/做法很好,但是……

可能這種方式比直接說出“但是”之後的內容稍好一點,但馬歇爾認為,這是一種管理水平很差的表現,因為它背後的思維模式依舊是“挑刺”。

一個人如何說話,往往體現了他是如何思考的。

在“很好…但是…”背後,暗含的思維模式是:

“但是”之前說的話不是重點,或許毫無意義,只有“但是”之後,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也只有這些話才是有價值的。

所以,這句話說出口之後,表面上看,對方的想法質量可能提升了10%,但他下一次積極思考的可能性降低了50%。

更推薦的一種做法是,剋制自己說“但是”的頻率,在想表達自己觀點,哪怕是不同的觀點時,把“很好…但是…”換成“

對的…同時…

”。

你可以說:

你是對的,同時……

這樣一來,既不用擔心打擊對方,也不影響自己觀點的表達,把“提建議”變成了“錦上添花”而非

“雞蛋裡挑骨頭”的事。

好好說話,戒掉這3句,讓你的溝通更順暢

2、“都是因為……”

小王有個外號,叫“卡點師”,和影片、音樂沒關係,就是因為他總是卡著點打卡。

前臺的小妹妹也調侃他,看他有多少個不重複的理由,因為他每次卡著點打卡的時候,都會忍不住解釋一句:差點遲到,都是因為……

什麼車太堵了,遇到事故了,天氣太差,路上遇到某某某,家裡貓不舒服……幾乎都聽到過。

但背後都是一個心態:這事跟我沒關係,不是我的原因,都是意外,都是其他客觀的東西導致的。

既然原因都是“外部”的,自然也沒什麼能改的。

所以來公司大半年了,小王這毛病就一次持續著。

不過,這種“找藉口”的方式並不好,它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我沒錯,出了問題不能怪我。

屬於典型的推卸、不承擔責任的表現。

推薦的做法是,只說一句“抱歉”或者“不好意思”,然後忍住找藉口的衝動,把“都是因為”牢牢關著,不要讓它脫口而出。

這樣練習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這些不好的習慣可能在不經意間就改掉了。

好好說話,戒掉這3句,讓你的溝通更順暢

3、“說重點”

很多時候,學會“先說重點”本身就是很加分的一項技能。

例如“PREP”模型,也就是“結論、理由、案例、重複結論”,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在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抓住重點。

甚至,給一頁PPT定標題也是提取重點的一種練習。

可問題是,你不能保證自己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都完美掌握了這些技能——回想一下,你自己不也是摸爬滾打學會的嗎?

更何況,就算對方掌握了“說重點”的技巧,你又能保證“對方理解的重點”和“你想要聽到的重點”是完全一致的嗎?

所以,感覺別人說話沒有“到點子”的情況多多少少都是有的。

這時候,最好不要不勞煩地說“說重點”,這句話背後表達的情緒的:

不要用你的廢話來耽誤我寶貴的時間。

如果你被別人說過這句話,你就知道有多麼傷人。

好好說話,戒掉這3句,讓你的溝通更順暢

可能有人覺得不在乎,因為我就是拽,但在外人看來,這是非常影響形象的,你的“拽”會別人讀成“不禮貌”“高傲”甚至“自負”“沒教養”等等。

短期看不出影響,但

人品都是攢出來的,一點點丟著遲早就沒有了。

例如“你到底想說什麼”“我有事,下次再說”,類似的粗暴打斷對方說話的方式大多如此。

我們不排除趕時間的時候,推薦的做法是:

起碼耐心聽到一個可以告一段落的地方;再試著表達你的想法,或者引導對方去抓住你想要聽到的重點。

舉個例子:

店長來跟你彙報上個季度的銷售情況,看起來說了很多,但你覺得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這時候,不要粗暴地說:我沒看到重點,直接講重點。

而是在PPT翻頁,或者一段話的間隙,問:這個活動的最終業績是多少?

對方回答之後,再問:相比之前有增長嗎?

這樣,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對方說出你要聽的內容。

好好說話,戒掉這3句,讓你的溝通更順暢

好處也很明顯,既能及時得到答案,提高本次彙報的效率,避免對方因打斷而變得手忙腳亂,最後不得不推遲時間。

同時也是在告訴對方,“這些就是我關心的重點”,順便可以在結束時提點一下,“下次就按這樣的結構來準備”。

4、寫在最後

行為是表象,哪怕是微小的說話習慣,背後也有著不同的心智模式。

我們真正要注意的,不是說或不說哪句話本身,而是背後不好的思維慣性。

壞訊息是:改變一個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

好訊息是:只要你願意,戒掉不良口頭禪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