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鄉在痛苦中度過晚年的高拱,始終不原諒張居正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詩情歷史天下”。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先人通過歷史記載向後人傳承了寶貴的社會科學知識。後人在閱讀這些歷史,可以深刻總結前人失敗的教訓,讓你引以為鑑。今天小編帶大家的是高拱悲慘人生的原因。

​回到故鄉在痛苦中度過晚年的高拱,始終不原諒張居正

回到故鄉在痛苦中度過晚年的高拱,始終不原諒張居正。他寫了一本《病榻遺言》,將自己的放逐歸罪於張居正。客觀地講,張居正對他的下野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他的悲劇在於過分地自信、過分地強勢,將一些本來可以團結的人推到對立面上,對掌握著君權的孤兒寡母也沒有表現足夠的謙恭。政治的謀略首先在於剋制與隱藏,這兩點恰恰是高拱做不到的。亂世用人,第一要講才幹;順世用人,第一要講人品。高拱對這一點不是不懂,而是不屑於遵守。

​回到故鄉在痛苦中度過晚年的高拱,始終不原諒張居正

在對穆宗講歷史課的時候,論及三國人才,他有一段很精闢的話:問:三國人才輩出,是一時風氣生此等人才否?答:非也,乃時之使然也。彼三國鼎峙,互相吞噬,存亡之機,間不容髮。機一錯即為人所魚肉,故其君臣相親相結,不自疑阻。機合即為弗狗。形跡有不必告於君者,有不必語於人者。蓋謀有所不可洩,時有所不可失也。期與濟事而已,故可與權。且其人便習既久,智愈出而愈不窮,不惟自家機熟,而人之肯為謀者日益眾,故只見其多才耳。

​回到故鄉在痛苦中度過晚年的高拱,始終不原諒張居正

迨夫承平既久,法之把持,日以深忠謀者,君不為主,而旁人之苛求又甚烈,故人皆注意行跡。沒有命令不敢行,沒有政策不敢行,非標表清楚人所能見者不敢行。胡然而掣肘,胡然而獲罪。於是謀臣遠避,庸人則推諉支吾。苟利於目前,由是習以成風。所用之人不過如此。雖有可行權之才,亦湮滅而已。由此造成無事而庸人盤踞,富貴而智士不得。朝廷一旦有事則束手無策,徒嘆國家之無人也。

​回到故鄉在痛苦中度過晚年的高拱,始終不原諒張居正

相信所有志在經邦濟世的政治家和慷慨以天下為已任的智,讀到這段話都會有同感。高拱勇於任事,這是他性格中最燦爛的一面但他的悲劇除前面說到的一點外,還有一點在於,他生在承平日久的順世,卻想學亂世的政治家那樣做事,不顧忌眾多庸人所能接受的程度,制度與法令所能允許的程度。不過,這個悲並非由自取,而是時代使然。高拱同鄉7年之後去世,訊息傳到京城,張居正上疏請朝給子優恤和祭葬,但神宗不同意,只給予半的待遇。自始至終,神宗都不肯原諒他。

​回到故鄉在痛苦中度過晚年的高拱,始終不原諒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