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無所適從?“機”不可失時代,你是否中了藏在手機裡的毒

宿舍裡,舍友,側臥在床,時而滿目放光,時而手指翻飛。

教室裡,同學,埋頭於案,時而痴望手機,時而嘴角上揚。

我想很多大學生對這種情況再熟悉不過了,這是很多大學生的日常狀態。

沒有手機無所適從?“機”不可失時代,你是否中了藏在手機裡的毒

猶記得,高中物理老師曾告誡我們:手機是21世紀的“精神鴉片”,作為高中生要學會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當今社會,手機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隨著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對大多數人來說,大有“機”不可失,一“機”在手,天下我有之勢。手機給我們日常帶來了太多便利,但是其負外部性隨之出現,我們雖不必將其視為洪水猛獸,但也不能被其麻痺。同學最近頸椎疼得厲害,叫苦連天,要去醫院針灸。其實用腳後跟也能想到病因,作為一個資深“低頭族”,脖子前傾,頸椎疼痛不應該“情理之中”嗎?90後面板差,甚至提前禿掉,這裡有手機的很大一部分功勞,而這只是生理上的功勞,真正讓手機驕傲的遠遠不止這些。

沒有手機無所適從?“機”不可失時代,你是否中了藏在手機裡的毒

回溯近幾年現象級的網路產品,從“全球華人網上家園”——論壇,到“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微博,到“一個生活方式”——微信,再到“抖音,記錄美好生活”。產品變化趨勢顯而易見,內容碎片化,50個字都嫌長,展示方式更加直觀刺激。不過這也是時代發展所必然面對的,從書報到廣播到電視,再到網路,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網路產品更新迭代越來越快,受眾也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急,懶得細細品味,急得無暇思考。資訊推廣者為滿足受眾便開發更多此類產品,使這層關係跌入一種迴圈。當然不能否定這種迴圈,凡事皆有兩面性。

沒有手機無所適從?“機”不可失時代,你是否中了藏在手機裡的毒

人們的懶和急,在這種迴圈裡肆意發揮,多少人像我一樣:書,收藏等於讀過;健身,辦過卡等於練過;課,去過等於學過……但有一樣東西,肯定不會半途而廢——吃。吾常三省吾身,買吃的沒?吃完了沒?還要買嗎?其實,我們很多人已然失去了該有的專注力。古人云:“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裡的“定”即專注力。

沒有手機無所適從?“機”不可失時代,你是否中了藏在手機裡的毒

據統計,如今每年全球移動資料流量已超過900艾位元組,可能很多人不太瞭解這到底有多大,舉個對比例子,人類從直立行走到2003年所創造的知識總計也才5艾位元組。海洋般的資訊量充斥在方寸之間,人們自然而然失去了對資訊的篩選和控制能力。同時,面對應接不暇,變幻迅速的資訊,人們會失去對時間的駕馭能力。

沒有手機無所適從?“機”不可失時代,你是否中了藏在手機裡的毒

失去對大塊時間駕馭能力,也就失去了專注力,而這恰恰是當今世人所該感到緊迫的。孔子曾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用心專一,才能使精神集中,全神貫注,方有所得。

青少年穿梭於眼花繚亂的網路世界時,更應該學會篩選,學會專注,學會成為一個聰明的受眾,取精華去糟粕。牢記守少則固,力專則強,少年強則國強。在這機不可失的時代,你是否和我一樣中了藏在手機裡的毒,並且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