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木木醬@漫七八遭

《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年公映 以下簡稱TDK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當一個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時,他就應該被大眾所恐懼。無論他是拿這權力是行正義或邪惡。權力在長久時間裡都會腐蝕人的心智,即使你不斷地行善,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總會有人質疑,質疑你價值觀體系內的善惡判斷,總己惡之心度予人之善。

超級英雄更是如此。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每個超級英雄都會被大眾所質問權力這件事,可能在螢幕前的我們就像下意識指責這些愚蠢的民眾,就像生活中被我們討厭的鍵盤俠。沒有帶入到群眾中,所感受的只是超級英雄的視角,但我們不是超級英雄。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有一幕:蝙蝠俠的模仿追隨者出現,蝙蝠俠用一種強硬的手段制止了他們。他們說“為什麼你可以做,我們不可以?”

對,為什麼你可以,我卻不可以。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在我看來,蝙蝠俠的回答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這等傲慢就是有了權力和沒有權力的區別

而模仿這種行為的出現,竟然是由於一個這麼簡單的理由。“我”以為“我”可以變成蝙蝠俠,就可以不用害怕,這象徵了勇氣。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被質疑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美隊3的爆發主題就是“超級英雄法案”,大眾對超級英雄不信任,表示提出法案要求超級英雄在世界政府的監管下,限制他們的自由。

被自己保護的人反過來還要質疑自己,這種感覺肯定不好吧。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當然,在諾蘭的電影中,對蝙蝠俠的質疑也來自於四面八方。

民眾。這是最直觀的質疑。當小丑威脅蝙蝠俠必須露出真面目,否則就每天屠殺一個人。大眾開始指責,不是指責犯罪的源頭小丑,而是那個沒有時時為他們犧牲的蝙蝠俠。這同時也是小丑想證明的“人性都是自私的”而這種來自保護人的質疑就是壓垮英雄的大山。

小丑。小丑覺得正義正義和邪惡要靠彼此來襯托,無法單一而生存。就像小丑對蝙蝠俠說的那樣:“我們只不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所以從英雄變成惡人非常簡單,因為本質上都是同一種人。小丑就用了這種最簡單的手法摧毀了“光明騎士”。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一個超級英雄“放棄”過,這放在普通人身上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難道這就是普通人和英雄之間的區別?

在這部電影之前,任何大場面的打鬥戲其實只能帶給我視覺上的刺激,並不能從內心歎服這位真不愧是英雄。

就在蝙蝠俠為了哥譚的未來,甘願抗下雙面人做得所有壞事,只因為“哥譚需要一位光明騎士”。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而暗處的他,選擇了用這種自毀式的方式去守護。

沒有個人的英雄主義(這一點是漫威家許多英雄都有的臭毛病,即使組建了復仇者聯盟,卻更像是團隊內的個人英雄主義。

沒有任何的不平衡。放眼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容易產生不滿,我付出了那麼多,別人竟然都將我打倒在地,惡意揣測。這麼多付出是為了誰?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至此,對蝙蝠俠,心服口服。

因為這次是說蝙蝠俠,所以小丑另開一篇,再詳細說,此次不表。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2年公映簡稱……沒什麼好簡稱的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還記得在三部曲的首部時,提及最多的詞就是”恐懼“。模仿大師這麼對Bruce Wayne說,戰勝你的恐懼。

這種理所當然的想法卻在這一部的時候被推翻了。

正因為沒有恐懼,蝙蝠俠才會失敗,才會從神殿上摔落變成一個廢人。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恐懼帶來了求生欲,恐懼讓人無路可退。

當蝙蝠俠拋下繩索去跨出那一步時,他不恐懼嗎?

當然不,肯定充斥著對死的恐懼,因為那時他還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拯救哥譚。

所以不能死。強烈的求生欲讓蝙蝠俠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蝙蝠俠,而開始了蛻變。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克服恐懼讓Bruce Wayne成為了蝙蝠俠,重新得到恐懼讓蝙蝠俠變成了更高階的蝙蝠俠。

可能有人會讓我解釋最後的犧牲自殺行為,說他對自己的毀滅沒有恐懼不是嗎?那是因為他更加恐懼哥譚會被毀滅。

說是恐懼, 換個詞就是,在乎。越是在乎越是難以放手,怕失去才會恐懼。

第一層恐懼是害怕,無懼者無畏。第二層恐懼是人性,士為知己者死。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每一個反派都是主角衍生性格,打敗它就是戰勝曾經的自己,變得更強。

像是小丑,他就代表了蝙蝠俠的瘋狂。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這一部的貝恩,貝恩就是蝙蝠的無關心。

貝恩在我心中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殺人機器,利用起人來沒有任何愧疚,對周圍的事情發展沒有任何感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目標。他冷酷無情卻又心懷仁慈,目光遠大而意志堅定,最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事業的正義性深信不疑:他相信自己將會將哥潭市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

像不像蝙蝠俠?垂垂老矣的蝙蝠俠,不再關心周遭的一切,充滿了逃避的鴕鳥思維。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看完了三部蝙蝠俠的定義,心中隱隱約約對英雄彷彿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

A hero can be anyone。 Even a man doing something as simple and reassuring as putting a coat around a young boy’s shoulders, to let him know the world hadn’t ended。

上面那句話是蝙蝠俠說的,到底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英雄?

換句話說,英雄擁有什麼特質?

熱血?勇敢?正義?戰鬥力強?

不,帶上那個面具,人人都是蝙蝠俠。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

等等!怕有些人吐槽,我這邊給大家解釋一下,面具是想成為英雄的那顆心和理念,蝙蝠俠就是……哎算了,懶得解釋。

懂得人自然就會懂了。

記憶中的蝙蝠俠丨從1939年到2015年,從漫畫到電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