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這幅畫,我們看到了三位隱者

放大這幅畫,我們看到了三位隱者

請置手機橫屏欣賞

這幅作品名為《疏林茅屋圖》卷,又名《秋林茅屋圖》卷、《秋林遠航圖》卷。作者為元代畫家張觀。作品為紙本,卷,墨筆,縱25。8釐米,橫59。6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從畫作最右側的落筆題字來看,這幅作品的時間應該為公元1358年。

張觀為元末明初的書畫家,具體的生卒年不詳,字可觀,松江(今上海附近)楓涇人,主要畫山水。先後從師於馬遠、夏圭,後來又借鑑了李成、郭熙的畫風,也與吳鎮同出行遊玩,所以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筆法古勁,蒼老飽滿,剛性較強,沒有拖拉的感覺。

《石渠寶笈》中曾這樣著錄著這幅作品:圖中近樹用筆蒼勁秀潤,樹葉或雙勾,或點染,遠樹虛淡簡略,山石先用溼筆勾出輪廓,再以濃淡墨稍加皴染。畫法近李成、郭熙、而又有元人筆墨氣息。自識“至正戊戌八月張觀制”。按至正戊戌為公元一三五八年。圖中有清高宗弘曆御題。鈐“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曾經明項元汴、清安岐及乾隆內府收藏。

放大這幅畫,我們看到了三位隱者

讓我們將這幅畫放大,來細細的品讀。這幅作品描繪的是湖濱陂陀,畫面從左至右由遠到近,遠處的山非常的縹緲,讓觀者似乎看到了那湖中霧氣升騰的景象。同時湖面非常的平靜,留有大片讓觀者去想象的空間。在這空曠平闊的湖面上,有一葉扁舟正在湖中泛波,這扁舟上的隱者透著湖中的霧氣依稀可見,這扁舟的墨色非常的淡,看起來同樣如同被這朦朧的霧氣籠罩著。秋意的平靜完全在這幾筆墨色中被體現了出來。

放大這幅畫,我們看到了三位隱者

畫面右移,我們看到蒼勁的筆墨勾出的山石與樹木。這裡透視運用的非常巧妙:近處的樹木我們能看到其軀幹、葉片,而遠景的樹木我們則只能看到大概。畫家運用溼筆先將山石走向繪製出來,然後又將其整體加以刻畫,空間感表現的非常的完整。

放大這幅畫,我們看到了三位隱者

當我們仔細去關琢畫作的右側位置時,會發現兩位人物。在畫面的最右下方,有一位抱著琴的人物,似乎正要向茅屋的方向走去,他或許是茅屋主人的侍童,又或是以為好友,想要走過一條跨在溪流上的簡易石板橋,與茅屋主人會面。在茅屋草堂內,作著一位伏案的人,似乎他在寫畫著什麼,旁邊放著硯臺;又似乎他在靜靜的感受這平靜的秋意,旁邊是一壺淡茶。

這樣一幅作品,體現出了作者的心境,透過這三位隱者之間各自的活動,使得畫面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故事感。也讓我們當下的人的心中,感受到了這份秋意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