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怕成為老實人

為什麼我們都怕成為老實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特別害怕別人說我老實。如果聽到有人說自己老實,就會條件反射般地故作圓滑姿態,讓自己看上去不是那麼好欺負,但很顯然,這樣很難摘掉老實人的帽子。

“xxx也太老實了,到現在也沒討到媳婦”;“xxx也太老實了,被人欺負成這樣也不還手”;“xxx真老實,不會來事,幹這麼多年還是個小兵”……類似這種常年不絕於耳的評價,無形中塑造了自己的價值觀:混不好就是因為太老實,太老實就等於方方面面的能力不行,就容易受欺負。

久而久之,我們本能地想遠離老實人這三個字,遠離了就意味著我們不是一個loser,不是誰都可以拿捏的軟柿子,但很多時候卻事與願違。

為什麼我們都怕成為老實人

一、你是別人眼中的老實人麼?

在做人方面,在我們第一印象中,老實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比較樸實、憨厚,甚至有點木訥,外表有點像王寶強、朱之文這種氣質的,面相和善,對人謙卑,面對別人的刁難也能笑臉相迎,典型的脾氣好。

在做事方面,不善於變通,喜歡按部就班,像沙僧一樣是整個團隊的好幫手,但卻難以進入核心圈層,成為和規則制定者一起玩牌的人。

二、老實人到底做錯了什麼?

錯誤一:老實人最大的錯就是沒有堅守自己的原則並廣而告之。

獅子在宣示自己領地的時候會用自己的尿液或者糞便遍佈在周圍,這些氣味就形成了領地無形的邊界,無時無刻不在警示:“這是我的地盤,你們不許進來,快走開”。

老實人的邊界是模糊的,誰都可以試探性地侵佔,沒有反擊的意識和勇氣,習慣性割地求和,最終一點點地犧牲掉了自己的主權,成為了平庸的老好人。

記得我們大學在申請貧困助學金的時候,除了要提報基本材料之外,還需要在全班進行拉票,最終透過票數多少分出一二三檔,當時同宿舍一哥們家庭較為貧困,他覺得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情況,該投他的自然會投他,不想投他的也沒必要爭取,實實在在的票數才是正道。

結果他的票數只拿到了三檔的助學金。

有個在北京的家庭條件也不錯的哥們卻憑不斷拉票弄到了一檔的助學金,殊不知,他實際是可以爭取更多人拿到本屬於自己的一檔助學金,而不是被假貧困戶領走,自己卻不爭不搶,佛系操作。

很多時候在需要當仁不讓的時候,我們卻表現出孔融讓梨般的謙讓,讓別人心安理得地搶走屬於自己的機會,只能徒自傷悲。

錯誤二:只懂低頭看路

老實人看上去都比較守本分,太過於專注眼前的事,對周圍正在發生的變化自動遮蔽。

勤懇的個性主要是環境使然,先天環境相對閉塞,資訊來源及內容都比較單一,在這樣的環境下就不容易形成心思活絡的天性,後天進入到一個變化較快的環境中,也更容易對新環境產生抗拒。

現階段很多小孩從兩三歲就開始有了興趣班,一直到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領域都有涉及,多才多藝,這相當於是對大腦的交叉刺激,好處多多。

我在三四歲的年齡正是哇哇大哭,玩泥巴的時候,小學也沒有培養個特長啥的。以前比較害怕的事兒就是上臺表演節目,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彈琴。。。暫且不說在其他方面,至少在才藝這塊就落後了別人,錯失了相當多表現自己的機會。每次都刻意避開展示自我機會,默默當吃瓜群眾,整個人較其他人就會顯得沉悶一些,也更容易被貼上老實人的標籤。

在這個主張外向的世界裡,老實人心思單一、不善表露的個性會更容易落得勞碌命。

三、對人老實,對事“不老實”

在感受到這個世界對老實人的不友好後,我們會很容易黑化後走向另一個極端:眼睛一轉一個鬼主意,眉頭一皺便心生一計,滿嘴跑火車,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樣的形象給人的感覺極不踏實,自然不會與人產生牢靠和久遠的合作。

如果我們一不小心被貼上了老實人的標籤,不用著急甩掉,這種印象往往在與人的第一次合作中會給人一種穩重、踏實的感覺,贏得別人好感,讓別人可以放心地把一些機會給到自己,獲得首發優勢。

當然,這種印象在為人方面不能僅僅是表象,而是要做到表裡如一,真心實意地待人,不坑害別人,說到做到。

重點是對事要做到“不老實”,這裡的不老實不是指損人利己,而是指擺脫戳一下就動一下的的做事方式,能夠多方考慮,積極能動,在堅守原則的前提下能夠找到個人與組織的契合點,獲得比自己應得報酬更高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