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

為什麼有人要叫它做“中國的情人節”?

其實,大家一直、一直、一直以來都是錯的。

哪一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情人節,本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如今在世界各國都很流行。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不僅青中年男女熱衷於這個節日:創造了某種機會。

商家們更熱衷:節日營銷推銷產品。

因為我們本身沒有情人節這個說法,於是乎大家忍不住想套上一個“中國情人節”。

哪一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話說,我們中國有沒有可以稱得上是“情人節”的?

有好幾個節日都被稱為“中國情人節”。七夕節、元宵節、上巳節。

到底哪個才堪稱情人節呢?

哪一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的大節。元宵節自漢代“燃燈禮佛”,而到了唐代則“燃燈成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是一個充滿祥和喜慶的美好節日。

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有些民族在元宵節有男女青年可以互表愛意的做法。未出嫁的少女可以特許在這一天晚上外出遊玩。許多東南亞華人保留著過傳統節日的習俗,馬來西亞華人對元宵節和春節非常重視。他們從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做過年,除了保持吃元宵、點燈籠的習俗之外,還有一項有趣的活動,那就是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未婚男女相互拋水果,男孩向女孩拋蘋果,女孩則向男孩拋柑子,其中的含義是希望自己未來找到一個如意的伴侶。

這種習俗其實在我國內地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保留,如南方地區的白族、壯族和苗族等,在春節到元宵節男女互拋繡球。

古代詩詞中,有很多著名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的“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的“眾裡尋它千百度”等。

感覺這麼美好的一個節日作為中國情人節確實也不錯。

哪一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上巳節

上巳節,以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得名。三月的上巳是不固定的,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後,從魏晉開始就統一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舊俗以此日在水邊洗濯汙垢,祭祀祖先,叫作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單稱禊。此後則成了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有時仍以巳日為上巳節,不固定為三月三日。

據古老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周朝時在儀禮中規定了上巳會男女的儀禮內容,《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男女青年借這一節日,踏青賞春,結伴遊樂,互相結識。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在農曆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

因此很多人主張三月三為中國的情人節。

但是,將“上巳節”作為“情人節”真的好嗎?畢竟上巳節原本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在閩南一帶農曆三月初三是“清明節”(號稱“古清明”,而節氣上的清明節是為“新清明”),人們在這一天掃墓祭祖。

借掃墓之機,外出踏青賞春,我覺得還是很適宜的。偶爾豔遇上,也無不可。先人也希望後代延續香火。但是,明目張膽的作為情人節大張旗鼓起來,辦事的時候,是否會有什麼心理陰影呢?感覺似乎還是不妥。

哪一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等。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流傳。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婦女節”。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感覺世人也真是奇怪,織女自己婚姻都不美滿,世人還向她求賜。

一年一度相會,情人如此豈不是很悲慼,以此作為情人節豈不是很奇怪?

哪一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當然,現如今眾多人也不在乎天長地久,如此良宵,商家自然不會放過。不信,你看,某某廣告特別多了起來。

其實,七夕還有很多其他崇拜寓意。而正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久而久之形成了七夕節。

2006年,七夕節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讀來無限悽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