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實際上死在自己手裡!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幾乎可以100%確定是他的親弟弟,太宗趙光義所弒。原因很簡單,“燭影斧聲”的傳說,雖然詳細分析起來頗有些撲塑迷離的味道,但可信度遠遠高於漏洞百出的所謂“金匱之盟”。

當然,在帝王之家,骨肉相殘乃是尋常之事,但趙匡胤與其他在皇位上被殺的皇帝不同,因為他實際上是被自己害死的,我們甚至可以說,他的死等同於自殺!

宋太祖趙匡胤,實際上死在自己手裡!

宋太祖趙匡胤

首先,趙匡胤的寬厚過了頭!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後,力排眾議,非但沒有順勢將後周柴氏斬草除根,反倒將周世宗的幼子託付給潘美撫養,保留了其血脈,《水滸傳》的小旋風柴進之所以能橫著走,便得益於此。

翰林學士王著原為後周世宗柴榮信臣,在趙匡胤的酒宴之中,因醉酒而思念故主,當眾喧譁。群臣大驚,趙匡胤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事後也沒有追究。

從上面兩件事不難看出趙匡胤是真的寬厚,然而,這種寬厚卻過了頭——趙光義早有不臣之心,不但偷偷豢養了大批死士,而且私下結交禁軍軍官,甚至經常偷偷使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器物,然而,趙匡胤儘管全都心知肚明,可既沒有申斥又沒有懲罰,最終竟然還將狼子野心的弟弟留宿宮中,招來殺身之禍。

其次,趙匡胤聰明過了頭!

看宋初的這段歷史,尤其是太祖死於非命,太宗順利繼位的過程,給人一種匪夷所思的感覺——包括宰相趙普在內的滿朝文武可大多都是趙匡胤的選拔出來的,為何竟然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呢?

原因是趙匡胤的聰明才智遠遠超出其兄弟和朝臣,又喜歡微服外出,群臣在這位皇帝面前,任何時候都有種被看得通透的感覺。趙光義雖然陰險毒辣,但智商不咋地,朝臣感覺自然是容易糊弄,自然更加傾向於他。

最後,趙匡胤的志向太過遠大。

趙光義繼位之後,最大的目標不過是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確保大宋的戰略安全,而趙匡胤則不同,先遷都洛陽,然後再繼續西遷,定都長安,其目的是:西遷者,非它,欲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周、漢故事是神馬?真正的一統天下,那麼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後,再繼續北進,與遼朝決一死戰乃是必然的。

大家南征北戰、東擋西殺多少年,都想躺下來享受,誰還願意捨生忘死成就宋太祖再現漢唐雄風的功業?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宋太祖沒有看清親弟弟的真面目,也高估了朝臣的志向,最終送掉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