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語出戰國時《莊子·齊物論》:“旁日月,挾宇宙。”。宇宙在空間上無邊無垠,在時間上無始無終。宇宙是物質世界,其中的物質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天文學的“宇宙”概念指總星系,是人類的觀測活動所涉及的最大物質體系。

戰國典籍雲:“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是迄今在中國典籍中找到的與現代“時空”概念最好的描述。“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所以用“宇宙”表達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遙遠的古代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絡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相信很多人看過霍金的《宇宙簡史》,勾勒出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宇宙時間起始點——宇宙大爆炸奇點。宇宙是不斷膨脹著的,它在最初為一點,這一時刻被稱為宇宙大爆炸時刻。宇宙在這一點的密度無窮大,這一點即為奇點。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種引力理論都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它或是膨脹,或是收縮。而這又決定,在前200億年到前100億年之間,必定有某一時刻,那時宇宙的密度為無窮大,從而產生了所謂的大爆炸。它可能就是宇宙的開端。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黑洞是當宇宙中某個巨大的星球或天體,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縮並緊縮時形成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任何蠢得掉進黑洞的傻瓜都會永遠消失,他們將無法再逃出黑洞。將到達一個奇點,一個痛苦的終點。不過,廣義相對論沒有考慮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量子力學允許能量從黑洞洩漏出來。黑洞並不像人們所描繪的那樣黑。把量子力學思想應用於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這就得出了這樣的設想,時空可能在範圍上有限,但沒有邊緣。這或許類似於地球表面,但它多了兩維。最後《宇宙簡史》試圖找尋一種統一的理論,它能把量子力學、引力以及物理學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內。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自21歲就開始患有盧伽雷氏症。這種疾病俗稱漸凍症。幾十年身體緩慢地癱瘓。最後至全身癱瘓不能說話。能動的只有一雙眼睛和三根手指。1979至2009年任英國盧卡斯數學教授,這是牛頓曾經擔任的一個職位。霍金在這個職位上獲得的榮譽和貢獻,和牛頓媲美。伊麗莎白女王授予了名譽爵士爵位。但被他拒絕接受。

而且寫書時,霍金先生的表達速度是每分鐘一個英文單詞。這需要多麼大的信心、意念和耐心才能完成呀。就像霍金媽媽說的:“不能說霍金得了這病是人類的幸運,但他如果能跑能動,他也許會在其他的事情上花很多時間,這樣看來,霍金得這病,是比其他人幸運一點”。不得不對有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在美國,霍金的書是暢銷書,但因書中內容實在艱深難懂,它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宇宙簡史 》號稱是《時間簡史》的通俗版本,但其實它和時間簡史內容、語言大同小異。相信很多人看完依舊茫然,不過有點東方文化底蘊的人看完,就會豁然開朗。其實我和大家一樣懵懂地看完後,覺得作為科普說得那麼多高深理論沒能說清的,不如用東方人從小就知道的一張太極圖更能直觀表達明白。

“太極圖”是中國文化思想世界觀的集中體現,相傳為宋朝道士陳摶老祖所傳出,原名《無極圖》,至种放(陳摶老祖的弟子),至穆修,再至周敦頤,由周敦頤著《太極圖說》,從此傳揚天下。“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的意思,“無”有空的意思。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用太極圖來展現宇宙的話 ,更簡單,更完美。

太極圖是個宇宙的立體投影圖,黑點白點都為球體 立體上是相通的。陰黑陽白 白為物質 黑為暗能量,黑點——-黑洞 ,白點-奇點。 黑點和白點是相通的,物質從黑洞吸收,然後奇點大爆炸釋放出來,暗能量從奇點產生,然後黑洞釋放能量吸收物質,構成輪迴迴圈。

正物質(白魚) 膨脹能量消耗完後聚合塌縮 密度到了極點,形成 黑洞(白魚頭之黑眼) 產生暗能量,暗能量(黑魚)吸收正物質 聚合密度到了極點,就形成 (黑魚頭之白眼)奇點大爆炸 形成正物質,如此形成往復輪迴。奇點起始點和黑洞終結點是時空紐帶。

“太極圖”理論認為,周圍的大圓為宇宙之極,而極限之處便為“無”,所以,這個極限也可以看作是“無”,在這個極限中,宇宙呈現出陰陽兩部分,用兩個陰陽魚來表示,在陽魚(白魚)中有個“黑”眼,在陰魚中有個“白”眼,這就是“太極圖”(或“無極圖”)的基本構成。這個構成所包含的宇宙觀即是,宇宙從什麼東西也沒有的“無”的狀態,即從這個極限處開始醞釀“陰陽兩儀”也即我們看得見的宇宙部分(陽宇宙)和我們看不見的部分(陰宇宙)。而這兩個魚眼,則說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二者互有你我,相互包含。太極圖這個大“圓”,代表的是宇宙迴圈往復,週而復始地進行變化。也就是宇宙的生滅,迴圈不止。我們的宇宙起源於另一個宇宙的終結態,我們的宇宙又必將去往另一個宇宙的起始態,就這樣週而復始下去。

太極圖所揭示的宇宙真相或者奧秘,幾乎和當代物理學所認識的宇宙形成一致,這簡直令西方的科學家們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而太極圖也包含了人類科學的很多內容!!!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太極圖早就超越了現代物理學,當西方用科學方法對宇宙探索還沒找到盡頭。對粒子的探索也還沒找到盡頭,由於狹隘的科學觀念也產生了認知茫然。其實千年前東方的先知早就告訴了結果,無窮大和無窮小是相通的。看不到它們之間的相通,只會進入邏輯和理論上的自相矛盾的死迴圈。

中華文化如果用一張圖來表示,毫無疑問就是這張“太極圖”。可以說這張圖是中華文化最完美、最形象、最準確的表達方式。太極圖也叫八卦圖、陰陽圖或者陰陽魚圖。凡是關涉中國傳統文化的幾乎所有標誌、所有場合,都不約而同地選 擇這個圖案,一些東方國家乃至西方國家的徽章也選用這個圖案。

釋迦摩尼早就說過,一滴水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很早就解釋了多維宇宙。人們從黑洞外部觀測黑洞,為它的漆黑與強大的引力而驚恐,我們很有可能就生活在一個黑洞的內部。在我們生活的這個黑洞內也還存在其它黑洞,從我們這個宇宙外面看我們的宇宙,我們的宇宙也是個黑洞,這樣我們就可以透過對我們宇宙中的黑洞的研究來了解我們的宇宙是什麼樣。或許我們也可以觀測到宇宙外的天體,因為很有可能在外宇宙中不僅存在像我們的宇宙一樣的黑洞,也存在發光的天體。它們發出的光路過我們的宇宙時被吸引了進來。不過可能已被宇宙邊緣強大的引力所破壞得面目全非。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不同維度的認知是截然不同的, 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 相對論告訴了人們,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能超過光速。正由於此,對於同一件事的發生,不同的觀察者所測得的時間是不同的。最簡單的例子是透過望遠鏡觀察極遠處的星球。假設某個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後毀滅了,同時發出的光透過10億光年到達了地球,並被某個天文學家看到。對於這個天文學家來說星球毀滅這一事件正在發生,而其實這個星球早在10億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

量子理論研究在東方反而更進一步,因為東方文化千年前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維。物質和意識其實也沒有鴻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對這的總結。太極圖的陰陽魚眼其實也正是一種量子糾纏。明儒王陽明在《傳習錄·》中也說過一句有名的話:與花同寂 。《傳習錄·》記載: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日: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陽明的對花的認知,和現在對量子理論的研究和結論異曲同工,意識其實是對量子世界不確定狀態的定格截圖。愛因斯塔對量子糾纏這種鬼魅似的遠距離作用一直迷惑。這位西方的科學泰斗對量子理論從發現到最後否定,看來只有完成否定之否定,才能像超越牛頓一樣超越自我。

認識黑洞與宇宙不得不瞭解下面的概念和模型。我們看不到的黑洞後面,很可能是另一個天地。

莫比烏斯帶,就是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莫比烏斯帶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ius,1790~1868)和約翰·李斯丁於1858年發現。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兩個面可以塗成不同的顏色;扭轉貼上兩個窄邊,一隻小蟲可以爬遍兩個顏色紙帶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也就是說,它的曲面從兩個減少到只有一個。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如果我們把兩條莫比烏斯帶沿著它們唯一的邊粘合起來,你就得到了一個克萊因瓶,當然我們必須在四維空間中才能真正有可能完成這個粘合,否則的話就不得不把紙撕破一點。 克萊因瓶,沿經線方向任意裁剪,每一條都是莫比烏斯環。 如果把克萊因瓶沿著它的對稱線切下去, 會得到兩個莫比烏斯環。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著名數學家菲利克斯·克萊因在1882年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瓶子”。克萊因瓶的結構可表述為:一個瓶子底部有一個洞,現在延長瓶子的頸部,並且扭曲地進入瓶子內部,然後和底部的洞相連線。和我們平時用來喝水的杯子不一樣,這個物體沒有“邊”,它的表面不會終結。它和球面不同 ,一隻蜜蜂可以從瓶子的內部直接飛到外部而不用穿過表面,即它沒有內外之分。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克萊因瓶”這個名字的翻譯其實是有些錯誤的,因為最初用德語命名時候名字中“Kleinsche Flche”是“克萊因平面”的意思。因為翻譯問題寫成了Flasche,這個詞才是瓶子的意思。不過“瓶子”這個詞更好理解一些。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克萊因瓶是一個在四維空間中才可能真正表現出來的曲面。在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中,瓶頸是穿過了瓶底圈連起來的,自己和自己相交。如果第四維度中,克萊因瓶的瓶頸是可以不穿過瓶子和瓶底圈連起來的。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在我們這個三維空間中,就好像最高明的畫家,在紙上畫繩結的時候也不得不把它們畫成自身相交的模樣。因為我們要把它畫在二維平面上時,只好將就一點,把它畫成相交或者斷裂了的樣子。是如果有第三維的話,它就可以穿過第三維來避開和自己相交。克萊因瓶也一樣,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處於四維空間中的曲面。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如果莫比烏斯帶能夠完美地展現一個“二維空間中一維可無限擴充套件之空間模型”的話,克萊因瓶只能作為展現一個“三維空間中二維可無限擴充套件之空間模型”的參考。因為在製作莫比烏斯帶的過程中,我們要對紙帶進行180°翻轉再首尾相連,這就是一個三維空間下的操作。

從莫比烏斯帶 說道克萊因瓶,其實大家估計只能從圖片更形象,其實就是展示宇宙黑洞的模型。也就是展現太極圖的立體形象,太極圖陰魚陽魚,黑白魚眼之間的聯絡。太極圖告訴我們宇宙其實是相通轉換的。

一個太極圖 東方文化早就展示了宇宙形象!

波爾自行設計的族徽樣式

山路不同山頂只有一個,殊途同歸,中西文化思維最終必然默契和融合,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是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曾獲得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玻爾透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量子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1947年,丹麥政府為了表彰玻爾的功績,封他為“騎象勳爵”。波爾自行設計的族徽樣式就加入了太極圖。這位量子物理的導師估計也是,從中得到了靈感,覺得沒有比這【太極圖】更能如此簡潔表達他的思想的標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