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導語:在《河童之夏》這部電影中,有幸看到了龍神的人們對河童更加感興趣,日日在康一家門前窺探。空決定離開康一一家。如果不進入一個新世界,那麼什麼都不會改變。一隻住在沖繩山原的鬼看到了河童的電視節目,給他寫信邀請他去沖繩居住。雖然戀戀不捨,康一家人還是決定還給河童他自己的生活。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康一的爸爸說,人類和河童是不一樣的,無論是住的地方還是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對空來說才是不自然的。就像《狩獵季節》中的那頭大熊,無論曾經怎樣滿足於被飼養的方式,無論如何留戀飼養員對它的溫情和愛護,一旦它自己的世界向它敞開了門,它都會不顧一切地朝那扇門走去。空要回到野外去,因為如果他一直按照人類的方式生活,他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的河童。那麼在他死去之後,見到自己的爸爸和祖先們的時候,就無法坦然地面對大家。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只要真誠,就能夠心靈相通。在與河童最後告別時,康一聽到了河童只在心裡默唸而沒有說出口的話,而這原本只是動物和妖怪的本領。河童向康一保證一定 會回來看他:“相信我,河童不撒謊,撒謊的只有人類。”動物和妖怪對人類都有自己的看法。那個向河童打開了新生活之門的鬼似乎對人類社會也相當瞭解。為了更方便地生活,他變成了人的模樣,就像《百變狸貓》裡的狸子們那樣,雖然並非情願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明白:“要想掩人耳目,變成人形是最好的選擇。”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在很多電影和書中,一個沒有家的孩子會四處流浪著找家。往往在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的時候,他已經成熟了。他會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生命的意義,甚至要經歷生與死的考驗。在發現了生活中的艱辛和陰暗之後他卻變得更加明朗,更加珍惜生命。就像這個差點死去的河童對康一所說的那樣:“還好,我沒死,我會珍惜你給我的生命的。”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回到了山水中的河童,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很巧,鬼讓河童叫自己“大叔”,彷彿一切都是早已註定了的。空很懂得感恩,不僅感激康一和“大叔”們為他做的一一切,也感謝讓他能夠安身的沖繩山原。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來到沖繩以後,一直抱著爸爸手臂的空馬上來到河邊祈願:“掌管這片土地的神啊,請讓我和爸爸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請允許我們從這河流中取用能讓我們活命的魚作為食物。”也許妖怪和人類不大相同,他們對生身之地一森林、土地、河流懷著天然的感激之情,還會很自覺地嚴格遵守妖怪世界的律令和規則。妖怪們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地,彼此之間互相尊重、互不侵犯,踏人別人住所的妖怪,會很誠懇地跟主人打招呼。在妖怪們彬彬有禮的映襯下,人類的很多行為都令人汗顏。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這部電影畢竟還是人類在描繪自己眼中的妖怪。能如此生動細膩地描繪河童的內心,是河童們的福氣。這部電影讓人相信,不管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子,河童都是永遠存在的,只是他們或許並不存在於我們所能看到的地方而已。妖怪在宗教的“肅清”和科學的“圍剿”下,已經所剩無幾。然而畢竟還有能給人帶來希望的歌聲空靈的座敷童子,還有能瞬間改換天地的仁慈的龍神,還有內心善良、堅持著自己夢想的小小河童,還有能從妖怪的視角觀察人類的作家和導演。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喜歡這部電影中的細膩和溫暖、善良和義氣。一諾千金,妖怪做到了;兩肋插刀,動物做到了;好好地愛自己撿到的河童,並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他,康一一家人做到了;把妖怪世界中的真誠、善良和美麗詩意地呈現給我們看,導演原惠一做到了。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同時,這部電影的音樂與電影也很相配,讓人覺得那美妙的音樂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而是為了讓畫面和主題更有靈性和韻味而存在。很多場面因為音樂而讓人更加難忘,比如河童睜著大大的眼睛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好奇地觀望這個世界的時候,有一種讓人憂傷而又溫暖的味道。空曠的畫面、舒緩的音樂,能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升起一層感動。所謂“電影乘以音樂”,說的就是這樣的情境吧。

《河童之夏》: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從心底慢慢感動

總結:那個夏天,因為遇見河童而變得很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