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百家原創作者:豔波說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豔波說史,“胡僧”一詞,雖然從詞義上看,是來自域外的宗教人士,當與貿易和商業無關。但是,細看古籍記載,胡僧卻也與胡商一樣,與域外或中土的珍寶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儘管說得比較隱晦,卻也程度不同地揭示了胡僧參與中外珍寶交流的背景。就舉例談談這一問題。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唐代,扶風縣(今陝西寶雞)的西南有個村落名叫三寶村。關於此名的由來,歷代相傳的說法是:初建村落之時,有個胡僧來到此地,對村民們說道:“這塊地方藏有寶物,故而寶氣四溢。但是,你們千萬不要主動尋找,因為註定的時日一到,寶物就會自動顯現的。”這番話引起了村民們的好奇心便追問胡僧道:“那是什麼寶物呢?”胡僧答道:“這是來自交趾(今越南北部)的寶物,一共有三件。”村民們很相信胡僧的話,於是將所建的村落命名為“三寶村”。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春天的某一天,三寶村的一位老人做了一個很奇特的夢,只見一位戴黑冠、披寬大披風、腰佩長劍的高大男子對他說道:“我是後漢光武帝時的武將,曾經追隨伏波將軍馬援征討交趾,得到過一些當地的寶物。但是,後來馬將軍遭到誹謗,說他搶劫百姓的財物。皇上信以為真,下令抄家。我怕殃及池魚,遂將寶物埋藏在這裡。”老人醒來,夢境歷歷在目,於是就把這番話告訴同村的居民,大家更相信昔日胡僧之言並非虛假了。當年五月的某天晚上,烏雲濃重,不見星月之光。在村邊玩耍的一個牧童忽然發現遠處的一個土墩下發出很亮的光束,久久不滅。牧童非常驚奇,急忙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立即前去察看,只見光亮更加熾盛了。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於是招來鄰居們,一起循著光亮尋找其源頭。結果,發現光亮是從一個土墩的縫道中射出來的。眾人便在那裡做了標記,待到天亮之後,再一起帶著鋤頭、鐵鍬等物,前往該處挖掘。村民們挖開土層,初無所見,直到挖掘一丈之深後,才發現那裡確實埋藏著東西。先是一隻金質的烏龜,長約二寸,製作得非常精緻,人們從未見過。其次,還有一把寶劍,長二尺四寸,雖然埋在土中,卻依舊鋒利無比。最後,則是一面古鏡,直徑一尺多,鏡框、鏡柄上還有許多奇特的紋飾。村民們見到這些物品,更加相信傳說中的“三寶”之說,遂不敢藏匿,全部上呈縣衙。當時的縣令名叫劉隨。他檢視了寶劍,見它色如水波,鋒利得可以斷金切玉。它的長度實際上是三尺,因為古代的一尺相當於唐代的八寸,說明這確是古物。至於鏡子,就其形制和紋飾來看,也確實合乎古制。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縣令命人將鏡面磨亮,發覺清澈之極,異於常鏡。於是縣令對村民們說道:“這是古代的珍貴物件,不應散在民間,而應該收藏於官府,與其他珍寶同樣列為國寶。”隨後,他便修書說明原委,連同三物一起呈交上司。據說,它們後來被隴西的節度使收歸己有了。這則故事並未如前幾則故事那樣,把珍寶說得神乎其神,而只是描繪成一般性的古代珍玩。另一方面,它對相關的時間、地點、人物都交代得有鼻子有眼的,不似完全編造。所以,恐怕確實有胡僧曾與這三寶有著某種關係,他們瞭解或者買賣過這些珍玩也未可知。唐代有的故事,其主題本是很香豔的才子佳人型別,卻仍要在最後加入一段“胡僧識寶”的插曲。其原因恐怕還在於當時的胡僧與珍寶實在是個很熱門的話題。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例如,《太平廣記》的一則故事稱,德宗貞元三年(787),著名才子李章武在華州(今陝西華縣)街上遇到一位美婦,打聽到她是一位王姓者的兒媳婦,便設法在王家租了一間房,以伺機接近美婦。果然,李章武很快達到目的,與之私通,並且兩情相悅,月餘後分手時,各自贈詩、贈物,依依不捨。但是,李章武回到長安後,卻在多年內再無機會前赴華州與情婦相會。直到八九年後,他去華州訪友,才再赴王家打探王氏的訊息,哪知其宅門緊閉,似無人煙的樣子。經鄰居轉告,才知王家已遷走,而王氏則已去世,並且,她是因為深深思念李章武,憂鬱積疾而死的。李章武又悲又愧,遂在鄰居的幫助下,進入王宅祭奠王氏。當天晚上,王氏鬼魂來會,二人再敘歡好。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但是,人鬼殊途,王氏在天明之前必須離開。她在臨別之際,贈送李章武一件寶物,作為永久的留念。王氏從裙帶上解下一個錦囊,取出一物。其物質地堅密,色澤碧綠,狀如一片小樹葉,外形似玉,觸手冰涼,李章武從未見過,不知它的由來。王氏解釋道:“此物名叫靺鞨寶,出自崑崙山,極為珍貴。我近日在西嶽與玉京夫人相聚,見她的飾物中有此寶,很是喜歡。她便送給我了,並聲稱,此非人間之物,即使仙人得到它,也都引以為榮的。”當下,李章武也回贈白玉寶釵,兩人相互贈詩作別。後來,李章武在東平丞相府任職期間,曾經請玉工雕刻這塊靺鞨寶,玉匠卻因不識此物而不敢貿然加工。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李章武珍愛此物,始終隨身揣著它。後來,他前赴都城長安出差,忽然有個胡僧攔住他的馬,恭敬地施禮後,懇求道:“先生,你的身上懷有寶物,敬請拿出來讓我看看,行嗎?”李章武見他十分誠心,便與他一起來到一個僻靜之處,掏出靺鞨寶。胡僧把玩良久,感嘆地說道:“這確實是天上的寶物,實非人間所能有啊!”此處,“胡僧識寶”的情節安插得頗為生硬,但反而暗示了唐代的胡僧並不簡單,他們與珍寶有著密切關係的歷史真相。類似的例子還見於下面一則故事。唐代,有個名叫齊君房的人,雖然勤勉讀書,卻由於記憶力很差,始終無法成就功名,甚至連謀生餬口也經常成為問題。憲宗元和(806—820)初,齊君房來到杭州,正逢當時歉收,百姓生活都很艱辛。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齊君房餓得厲害,便去佛寺乞食,想起自己的可憐境遇,不禁坐在河邊連聲悲嘆。這時,從西邊走來一位胡僧,也在河邊坐下,笑著對他說道:“法師啊,你現在可嚐到遊方乞食的滋味了吧?”齊君房答道:“流浪乞食的滋味確實嘗夠了,但是你稱我法師,卻是為什麼呀?”胡僧又問道:“你不記得在洛陽同德寺講授《法華經》的事了麼?”君房不解地答道:“我活了四十五歲,只在吳楚之地往來,從未渡江北上過,哪來洛陽講經之說呀?”胡僧,,“呵呵笑道:“看來你是餓壞了,所以記不起往事了。來來來,先吃點東西充充飢吧!”說著,他從囊中取出一枚碩大如拳頭的棗子,遞給齊君房,道:“這是我國特產的寶物,吃了以後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對於今世的往事,更是不足掛齒了。”這時候,齊君房雖然對胡僧之語將信將疑,但是飢腸轆轆,也顧不上許多了,遂狼吞虎嚥地把巨棗吃了下去。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然後,感到口渴異常,便捧著清冽的泉水喝了好多口,忽然呵欠連天,旋即枕著河畔的大石睡過去了。一覺醒來,已是日頭偏西,胡僧依舊坐在旁邊,而齊君房則感覺神清氣爽,一切往事,乃至前生之事均歷歷在目。原來,齊君房前世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僧人,只是其他同輩之僧不是修得正果,就是轉世為高官、富商了,唯獨他卻凍餒一生。齊君房不解地問胡僧道:“這是什麼原因呢?”胡僧嘆道:“那是因為你前生大肆傳播異端之說,令許多人墮入邪道,故今世有此惡報。對此,我也無法幫助你,但願你日後好自為之吧。臨別之際,胡僧拿出一面鏡子,光瑩剔透,對齊君房說道:“你看看此鏡,便能得知貴賤之分、壽限短長、佛法盛衰。齊君房看了很久,長長地嘆了口氣,說道:“我現在知道因果報應,天道迴圈之理了。多謝,多謝!”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胡僧收起寶鏡,旋即不見蹤跡,而齊君房也於當夜在靈隱寺削髮為僧,法名鏡空。文宗太和元年(827),李玫在龍門天竺寺遇到過鏡空法師,並見到了他的親筆題詞。如上所言,這本是以佛教因果報應說為主題的一個故事,卻也插入了“胡僧寶物”的段子,從而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另有一則關於胡僧以假寶物欺世惑眾的故事,更暴露了唐代胡僧追逐名利的世俗性。貞觀年間(627-649),有個來自印度的胡僧,聲稱自己得到了一顆佛齒,是世間最堅硬的寶物,用它敲擊任何物體,都能使之碎裂。他在鬧市反覆演示,果然如他所言,一切東西都被這顆佛齒敲得粉碎。於是民間譁然,都視此為神物,胡僧也被擁戴者捧為神僧。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當時,著名的非佛朝臣傅奕正臥病在床,聽說此事後,便對兒子說道:“胡僧此物肯定不是什麼佛齒,因為世間沒有這種東西。我知道有一種稱為金剛石的物質,非常堅硬,幾乎能克萬物,但是,據說唯有羚羊角能勝過它。你不妨前去一試。”於是,傅奕的兒子便懷著羚羊角尋訪胡僧。胡僧把佛齒收藏得很嚴密,經過傅生再三請求之後,才勉強拿出來讓他一看。哪知傅生迅速用羚羊角擊將下去,佛齒果然應聲而碎!胡僧的騙局也就戛然而止了。

中國史:胡僧識寶傳奇,暗示了唐代胡僧與珍寶的密切關係

所以,古代(尤其是唐代)所謂的胡僧,恐怕不是單純的宗教修道者,或許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兼具商貿職能的,而中外的珍寶交流則是其主要業務之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