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

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俗名:夾板龜,克蛇龜、斷板龜;英文名:Chinese Box Turtle; Yellow-margined Box Turtle;CITES附錄:Ⅱ;IUCN 紅色名錄: EN(2000);龜科,閉殼龜屬。主要分佈在中國南部、日本等地區,分佈廣泛。

鑑別特徵

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

背部棕紅色,具一淺棕色脊稜。腹部棕黑色,其四周及背甲腹緣黃色。背腹甲以韌帶相連,腹甲前後兩葉亦以韌帶相連,可分別向上關閉背甲,頭、頸、四肢及尾均可縮人殼內,得以保護。上顎鉤曲。肛盾單枚,前端有不達末端的縱縫。

形態特徵

形態描述依據安徽、浙江、上海等7號標本描述:體中等,殼高几為甲長的二分之一。頭中等,頭背面板光滑。吻短,突出於上顎。上顎鉤曲。顎緣無齒狀突。眼大,鼓膜圓而清晰。

背甲隆起,前緣圓或凹缺,後緣圓或有一小的凹缺。每枚盾片均有疣輪及平行於疣輪的清晰的同心紋。脊稜明顯,在每枚椎盾的中部更為突出。側稜不顯。頸盾大,前窄後寬,呈梯形。椎盾5枚,通常寬大於長,有的個體前2枚椎盾長大於寬,或相等。肋盾4對,寬大於長,一般亦比相鄰的椎盾寬。緣盾12對,除第一對外,均為長方形。有的標本最後3~4對緣盾後緣略為突出,呈鋸齒狀。緣盾的疣輪位於盾片的外下角。

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

腹甲平,橢圓形,前緣圓或微凹,後緣圓。各盾片同心紋清晰,其中心亦位於外下角。但有的個體不顯。各腹盾之縫的長度序次為腹盾縫>胸盾縫>喉盾縫(或肱盾縫)>肱盾縫>股盾縫。喉盾最小,三角形。肛盾大,菱形.有一不達末端的中央縫。該縫在成體約佔肛盾長的1/4至1/2,幼體僅末端不顯。

無下緣盾。腋盾、胯盾極小。甲橋不明顯。

四肢略扁。前肢前緣被複瓦狀圓形大鱗。指、趾間微蹼,具鈍爪。前肢5爪,後肢4爪。尾短,尾基及股後有疣粒。雄性尾較長,尾基的棘狀疣亦強。頭背橄欖綠色,吻端檸檬黃色,眼瞼及虹膜、鼓膜黃色,瞳孔黑色。眼角向後,沿頭背兩側各有l金黃色細線紋。頭側及咽、頦部桔黃色。體背棕紅色,每枚盾片的邊緣色較深。脊稜黃褐色,腹甲棕黑色,唯背甲外側緣與緣盾的腹面,腹甲的外緣均為鮮米黃色,因而得名。

四肢背面棕黑色,腹淺灰棕色,尾背有1條黃色縱紋。

亞種分類

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

黃緣閉殼龜,屬於淡水龜科、閉殼龜屬。亞種分為中國種、

亞成體黃緣

臺灣種和琉球群島種。臺灣種群(C。 f。 flavomarginata),近幾十年由於農業用地的擴張,數量呈現下降趨勢,殘留種群數量穩定並略有增長。中國大陸種群(C。 f。 sinensis),很可能是極度瀕危種群。日本琉球種群 (C。 f。 evelynae),數量較少但被保護得較好,日本紅色物種名錄將其列為易危種(VU)。

種群狀態

該物種已被列入

黃緣閉殼龜省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釋出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IUCN紅色物種名錄:瀕危EN

中國紅皮書:瀕危EN

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

CITES附錄:II

中國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

常活動在森林邊緣、河流、湖泊等潮溼處。陸生。伏於倒木、岩石及落葉下。下雨時常外出。也可能去水域活動。(千石正一,1979)。在安徽皖南山區,多棲於林緣或有雜稀疏灌木叢的雜草山中,活動地離水源不遠,旱時多在有流水的溪谷附近。

夏季以夜間活動為主,白天隱蔽於陰涼的柴草或溪谷邊的亂石堆中。當氣溫低於10℃時,進入冬眠。冬眠地多在陽坡,有雜草及細支落葉堆成的較厚的覆蓋層的地方。冬眠期為11月初至翌年4月初。4月中旬交配,5月下旬至9月中旬產卵,6~7月為盛期。每次產卵2枚,共產4~8枚,多於夜間產出。

卵殼灰白色,長橢圓形,40~46毫米×20~26毫米,重8。5~18。5克。(陳壁輝,1979)。1982年7月,解剖一來自安徽的雌性標本,背甲長160毫米,前後緣呈微鋸齒狀。

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

重650克。左側卵巢懷卵3枚,卵徑15毫米×15毫米,右側卵巢懷卵10枚,前5枚卵徑為15毫米×15毫米,餘皆較小。輸卵管粗長。雜食。食昆蟲類動物性食物及果實類植物性食物(千石正一,1979)人工飼養可喂以青菜、包菜、空心菜、飯、蚯蚓、蛙、鳥、鼠、豬及鴨腸等。受驚擾時,頭、尾、四肢均能縮入甲內,腹甲向上完全關閉背甲,得以保護。

據《安徽兩棲爬行動物志》(1991)記:幼龜出殼後徑10 ~15小時即能自行攝食,喜食蚯蚓、肉絲、豬胰、豬肝、米飯、小馬陸等。主要天敵是蛇、鼠、螞蟻、蒼蠅、蚊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