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在2017年我還曾經無志,當時並未覺得無志,因為那時的志向就是賺錢。

人的焦慮就在於把慾望當做志向,把賺錢當做理想。我那時就是這樣,非常的焦慮,攀比心很強。直到生意失敗,才開始思考:我人生的路在何方?思考這一輩子究竟該怎樣活?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了凡四訓

無意中接觸到了傳統文化。看到《了凡四訓》中講:“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 當時就一股熱氣湧上來,我也想做大丈夫,我也想不枉此生,我也想成為百世可師之人,這樣的人生,活一輩子就能活出別人的幾輩子啊!

衝動過後,又想想覺得很可笑:就自己現在這樣,還想百世可師? 但是自嘲之後,也覺得未必不可能。陽明先生說:“

做聖賢是人生第一等大事。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雖未必能至,但心嚮往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所以不管怎樣,是自嘲也罷,別人嘲笑也罷,先把這個志向立在那,最終的方向就是這裡。

因為有了這樣的志向,我也堅定了學習傳統文化之路。雖然在之後的日子裡,我一直很窮,但內心的充盈卻是從未有過的。

我也曾迷茫過,認為自己太極端,我也曾不斷燃起過想要儘快賺錢的想法,曾經也有不少朋友介紹其他行業賺錢的機會,但因為可能會遠離我的志向,最終我選擇了放棄。而我希望在堅守理想和賺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因為沒有經濟基礎很多事情都無法做。

有時覺得自己的志向很空,那時常常思考:顏回何以能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或許是他把得道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而我似乎缺少了這種迫切心,時常在“道”與金錢以及慾望的追求中搖擺,時常在境遇中為環境和世俗而搖擺。

這個聖賢之志的地基其實並不牢固,我也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迷途。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孔子

之後接觸了非常多的家訓家規。發現那些能夠傳承幾十代,幾百代的家族,皆因為有好的家風,有聖賢人物的榜樣作用。比如孔子家族,顏回家族,曾子家族,范仲淹家族,曾國藩家族。可以說一人成聖賢,後世福澤綿。所以我想想,其實當我立定聖賢之志後,不僅僅是在活這一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可以福廕子孫後代。

歷數那些歷代有權有錢的,沒有一個能夠把權和錢一直綿延傳給後代的,包括皇帝在內。皇帝的家族甚至往往還不如那些高風亮節的家族傳的久遠。孔子家族傳承超過2500年,所以人們說:鐵打的孔家,流水的王朝。

立志聖賢,去做聖賢,可以福廕子孫後代,這是一個規律。你可以不信,但很多家族的例子都證明了,這絕非虛妄。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孝經》

最近在研讀《孝經》,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在過往,我對孝的理解停留在:孝養父母,對父母和顏悅色,能夠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覺得這就很好了!但看到這句話後,其實自己離終極大孝還差得遠啊!

立身行道,顯父母才是終極大孝。

透過無志到有志,再想到父母以及子孫後代,都更堅定了立志聖賢,終身不移。

其實最後發現立志聖賢表面空虛,實際都是關乎自己,關乎自己的家族。不僅是關乎現在,而且關乎未來!

所以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即便有一天此身不存,但希望思想和精神能永駐於世。

從遠古到現在,已經有太多的聖賢做到了,並留下了清晰的腳印,而我們只需要步履堅定的追隨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