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先森小課堂:中國傳統名曲(一)——古典樂曲

中國傳統樂曲大致分為三類:古典樂曲類、民間歌曲類、民族器樂類。

今天我們先來介紹古典樂曲類。

準備好了嗎?來咯~~~

古典樂曲類

談到中國古典音樂,就不能不提起古代的五聲音階。中國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D、E、G、A五個音階。嚴格的說,五聲音階是我國古代樂律學的基礎。

皮先森小課堂:中國傳統名曲(一)——古典樂曲

但從《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的記載來看,變徵、變宮更多地是為豐富和裝飾五聲音階所用,五聲音階在音樂實踐中佔有主導地位。為合樂和旋宮的需要,當時還確立了十二律制。

《國語·周語》中將十二律名稱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其中單數各律稱律,雙數各律稱呂,故十二律也常稱“十二律呂”。十二律亦用三分損益法求得,有了五音、七聲、十二律,並有了音階中以宮為主的觀念,“旋相為宮”的理論也由此進一步確立。

下面我們介紹幾首中國古典樂曲中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

《陽關三疊》根據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首絕句而創作的一首琴歌,據考與唐代曲有一定聯絡。

皮先森小課堂:中國傳統名曲(一)——古典樂曲

全曲分三大段,用同一曲調作變奏反覆,疊唱三次。每疊分前後兩段,前段基本為王維的原詩,後段用新增的歌詞。音調整體風格古樸深沉,後段略顯激越。曾被改編為合唱曲。

《揚州慢》 詞曲作者為南宋詞人姜夔。描寫昔日繁榮的揚州遭金兵入侵,劫 後荒涼蕭條的景象。音樂採用古音階的宮調式,既古樸又不時流露出慨嘆之情。旋 律安排很有層次,上下闕各四句的落音相一致,結構嚴謹有序。它是宋代留存下來極少的詞調之一。

《滿江紅》 的古曲詞作者相傳為宋代名將岳飛。

皮先森小課堂:中國傳統名曲(一)——古典樂曲

上個世紀 20 年代由音樂史學家楊蔭 瀏先生將元代古曲與這首詞配在一起,音調深沉穩健,歌詞節奏分佈比較均勻,略 帶悲壯色彩。上下兩闕曲調基本相同,只是下闕開頭略有不同,是詞調音樂典型的結構。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皮先森小課堂:中國傳統名曲(一)——古典樂曲

《廣陵散》的來歷:據《晉書》記載,此曲乃嵇康遊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而《太平廣記》裡更有一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琴聲優雅,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死前,嵇康俱不傷感,唯嘆惋:“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所以大多數樂迷都認為古曲《廣陵散》已經失傳,而現在的版本都只是在原曲殘存的部分上,由一代代愛好者和音樂家們用自己的想象和藝術發揮填充而來的內容。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1425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俠累》看作是異名同曲。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為父報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好了,今天的《中國傳統名曲》關於古典樂曲的部分就講到這裡~

明天我們講民間歌曲部分。

皮先森小課堂:中國傳統名曲(一)——古典樂曲

你還滿意嗎?

有什麼意見和建議,記得在後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