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sci論文是否能代表學者的科研水平

筆者前段時間對於是否堅持“sci至上”產生疑問,並且寫了一篇文章討論,引起了廣大網友討論,評論達到49條,來自全國網友不同的想法,也讓我對於自己的觀點有了新的認識和補充,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點評,也讓小編吸收大家更多的看法與思考。

小編在前文雖然在前文為大家提供了一些sci論文在大多數確實有用的觀點,並且也為在一些學科確實能代表一位學者的研究程度和學術地位做了辯護。並且進一步討論,這個政策不能一刀切,應該考慮基礎學科,並且免除sci論文至上的制度利用何種規則規範學術領域產生疑問,或者在標誌性學科怎麼能既考慮論文,又考慮其他方面的評價措施。

再論sci論文是否能代表學者的科研水平

小編始終認為高質量,不抄襲的sci索引論文是代表一位學者的學術水平,因為sci索引體系是取自美國,並且裡面索引的期刊都是具有學術界權威性的,一些學者是自發性的以sci為尊,並不是國家政策,但漸漸的由於一些高校論文數量和索引數量的比拼,做論文變了味道,然而,這並不能說明sci論文無用或者失去他的權威性,論文是一個學者的子彈,子彈多少是一個指標,更重要的在於其威力,然而,高福院士的500sci論文有他的特殊性,他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是第一作者,小編只能猜測他的門生眾多並且在學術界人緣極好,但小編認為高福教授能被選為院士,已經證明他的學術影響力。

並不是故意吹捧sci體系,是作為一個對中國學術還有著些許期望的隱憂,在中國學術界,圈子其實是很正常的問題,因為每位學者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當然會和同樣想法的人組成小圈子,這無可厚非,但是,這樣就會產生中國式關係型學術,投中國期刊,關係二字尤為重要,更有甚者,作為國內研究冰川第一的某刊竟公然刊登拍老師與師母馬屁的文章,引起眾怒,這種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不止一例,只不過有些人說的高風亮節,有些人庸俗至極。而sci體系因為其受到西方主導和西方人的觀念,有一定公平性,試問再定一種如官場體系的評價方式,中國學術豈不是更糟糕。

其實中國的科技水平升不上去,筆者認為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想法,咱們的模仿沒有問題,這個可以叫彎道超車,但是這種投機取巧的手法沒有時間的沉澱,出了很多問題,很多瓶頸關鍵技術沒有突破,沒有學會走就想先跑起來,中國的基礎學科才是一大隱憂,也是中國科學一直難以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礙,這與一些好大喜功的想法密不可分,可能也是這個社會變得急躁的表現,試問哪一個科學家的重要理論不經過數年論述,在論文理論成熟的標準下用於實踐,論文的沉澱一定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可中國式的關係確實讓筆者對做學問有了深一層的擔心,筆者再次重申,基礎學科高質量的sci論文很重要,沒有這些積累,想跑也早晚會摔倒的,屢見不鮮。

再論sci論文是否能代表學者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