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這幾天,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下屬的蘇霍伊局在第15屆莫斯科航展上展出的蘇-75型(暫且這麼叫)“輕型第五代戰鬥機”吸引了軍迷們的目光,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這架看起來十分奇特、與F-35/FC-31/KF-21等“中四”相比完全“不走尋常路”的新型戰鬥機。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還有些讀者則拿著蘇-75的下頜進氣道設計和美國JSF專案中波音公司搞的X-32技術驗證機專案對比,認為蘇-75就是個“拍扁的X-32”,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使用下頜進氣的戰鬥機機型遠不止一個X-32,蘇-75長的跟X-32也並不相似。在大伊萬看來,蘇-75“Checkmate”,長得倒是跟成飛設計室拿出的殲-7FS驗證機有點兒類似。

殲-7FS/MF概況

提到殲-7型戰鬥機,相信很多讀者都對這架守衛共和國天空數十年、各種改進型號多到數不勝數、到2006年還在裝備最新改進型殲-7G的“老將”懷有深厚的感情,但提到殲-7FS/MF兩個驗證機型號,估計很多讀者就茫然不知所措了。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不過這也並不奇怪,從大伊萬自己的角度來說,都已經很多年沒聽說過殲-7FS/MF這兩個型號了,上次看到相關的彩圖,還是在2000年左右“三大知識”的彩頁上;而從航空工業的角度來說,無論是殲-7FS,還是殲-7MF,它都不是中國空軍正式立項的戰鬥機型號,而只是成飛廠(注意是成飛廠不是成都所)設計室自籌資金、搞出來的兩個技術驗證機。

1998年6月8日下午,在試飛員錢學林的駕駛下,以發動機最大狀態起飛,經過22分鐘飛行後正常著陸,成功地實現了首飛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不出所料這兩個型號一沒有進入中國空軍服役,二也沒有得到國外軍事訂貨人的垂青,最後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殲-7系列飛機曾經拿出過的許多技術驗證機、許多改進型一樣,徹底成為了中國航空工業歷史上的傳奇。

殲-7FS/MF的研發背景

那麼,殲-7FS(順帶還有一個殲-7MF)到底是基於何種考慮開始的研發,其獨特的“下頜式進氣”的設計到底是怎麼來的,該型飛機的技戰術效能如何,研發目標和最終結果又是什麼呢?咱們先把時間倒回到1996年。

在上圖首飛的“紅白”塗裝殲-7FS基礎上換裝了新的座艙後天線、雙三角翼和新的垂尾頂部整流罩造型,該版本的一些成熟技術被整合進了新的殲-7MF方案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那一年,由成飛廠設計室主導開發的、基於殲-7型飛機深度改進的“超7”專案經過多年耕耘已經初步結出碩果(後於1998年中正式與巴方簽訂研發合同,這就是著名的“梟龍”)。

殲-7MF和FC-1“梟龍”模型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由於“梟龍”戰機的主機所被確定為成都所,故而成飛廠設計室開始轉向另外一個研發路線:

一方面,考慮到當時中國空軍依然保有大量的殲-7II/H型戰鬥機,以當時的情況看這些飛機不可能全部使用三代機更換,因此成飛廠認為殲-7II/H的換代機型算是“大有可為”;

另一方面,當時第三世界國家依然保有天量的蘇制米格-21系列戰鬥機,比較落後的有米格-21F-13,比較先進的則有米格-21MF/PF等,成飛廠認為這些米格-21系列的改進也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二者結合起來後,導致成飛廠決心研發一種殲-7的“改進型”:

從技術源流上來看,這種改進型可以基於成飛廠設計室研發“超7”的技術基礎,在殲-7II/H等型號上直接改進而來;

從戰術效能上來說,這種改進型可以很好地對殲-7II/H等飛機的部分效能短板進行彌補,能夠適應和晚期第二代戰鬥機甚至早期三代機空戰的需要;

從改進價效比上來看,這種改進型甚至可以直接利用殲-7II/H等飛機中修大修的機會,透過“更換部分機身隔框”的方式進行改進,而不需要重新制造機體,從而達成極高的改進價效比。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對以上三個因素進行了充分考慮後,成飛廠僅僅花了不到2年的時間,就正式拿出了殲-7FS技術驗證機,這架飛機在1998年6月成功進行了首飛,非常湊巧的是,殲-7FS的首飛趕在了中巴雙方正式簽訂“梟龍”戰鬥機研發合同的前二十來天。

殲-7FS的改進策略

從技術源流上來說,殲-7FS可謂是很好地運用了“超7”專案中得到的外方資源與中方技術積累,比如它配備的部分航空電子系統,就同時得到了英國馬可尼公司和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支援:

超-7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下屬的子公司著名的拉斐爾公司表示可以為殲-7FS提供全波形平面縫隙陣火控雷達;馬可尼公司表示可以為殲-7FS提供INS/GPS模組等部分輔助性的航空電子系統裝置;而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上,殲-7FS獨特的“下頜式”進氣口多少也得益於“超7”專案中所做的技術積累。於是,可能是中國航空史上最為獨特的殲-7型戰鬥機、採用下頜進氣的殲-7FS就這樣面世了。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從技戰術效能上來說,殲-7FS的主要改進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透過改進機身頭部結構,擴大殲-7II/H型戰鬥機的前鼻錐直徑,一方面能夠基本上維持原有的飛行效能不變,另一方面則可以改裝效能更好的全波形火控雷達、確保戰機具備更好的態勢感知能力甚至超視距攔射能力,從而達到第二代戰鬥機後期改進型的技術性能。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為此,殲-7FS在前期改進中對機體頭部進行了修型,透過對機身頭部十來個隔框進行整體更換,將原本的頭部進氣道改為下頜式進氣道,成功地在機體頭部“省”出了一個直徑足夠大的空間,可以安裝以色列製造的平面縫隙陣火控雷達。而在後續改進中,殲-7FS乾脆對機翼進行了更換,將殲-7II/H型飛機使用的三角翼改為了殲-7E型飛機使用的帶前緣機動襟翼的雙三角翼,連座艙風擋都改成了殲-7G式的一體化風擋。

殲-7FS/MF的效能

平心而論,殲-7FS的這些改進措施從當時的情況看,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運用效果:在將進氣道從機頭進氣改為下頜進氣後,殲-7FS終於可以在前鼻錐部位安裝火控雷達了,無論是相比依然在使用雷達測距器的殲-7E,還是隻安裝了一個小型火控雷達的殲-7G,殲-7FS的態勢感知能力確實做到了“殲-7最強”,在理論上具備了超視距攔射能力。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當然從殲-7系列飛機那個小身板來說,使用PL-8型格鬥彈都非常勉強,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殲-7FS確實具備掛載諸如SD-10A這種中距攔射彈的能力;在將機翼更換為雙三角翼翼型、使用了效能比較先進的國產FWP-13B型渦噴發動機後,殲-7FS的超音速攔截效能有所降低,且由於進氣道匹配問題導致超音速速段飛行品質下降,但其亞音速機動性得到了比較大的提高,被認為不亞於殲-7E型和殲-8B型戰鬥機。

2000年珠海航展上的殲-7MF,據後來的宣傳冊介紹:該機兼具對空、對地、對艦等多工,具備超視距作戰、近距離格鬥以及對敵常規攻擊和制導攻擊能力,並能執行各種戰備訓練任務和特殊飛行任務,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全機外掛點為7個,其中機腹1個、兩側機翼各3個,可攜帶中程攔截彈和鐳射制導導彈。外型設計採用三波系外壓式腹部進氣道,雙三角機翼加前翼的三翼面配置。飛機最大技術航程2600千米,高-高-高作戰半徑900千米,低-低-低作戰半徑550千米。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而從改進價效比來說,殲-7II/H到殲-7FS的改進很好地貫徹了“短平快”的原則,從設計發圖到原型機試飛花了不到兩年時間;從改進細節上來說只改進了座艙前方的一段機身、後部直接套用了一架殲-7H的機身;後來改進雙三角翼的策略則直接讓殲-7FS快要變成“變形金剛”了,無論是哪個型號的殲-7或米格-21,只要想改,成飛廠都能給你改得有模有樣。

殲-7FS/MF的落幕

看起來,從殲-7II/H型飛機“有限技術改進”而來的殲-7FS型戰鬥機技術驗證機在效能和改進代價上,確實達到了比較好的平衡,接下來就等著中國空軍和外軍軍事訂貨人下單了。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但首先,中國空軍在殲-10系列飛機在2004年正式裝備部隊後,第三代戰鬥機和第二代戰鬥機之間的效能鴻溝讓空軍堅定了“全三代機”機隊的裝備建設思路,後來的中國空軍儘管也在裝備殲-7G和殲-8F飛機,但這些飛機多少是有濃重的“應急作戰”色彩的;伴隨著FC-1“梟龍”戰鬥機這種準第三代戰鬥機都無法得到中國空軍的認可、傳言中的“250架裝備數量”遲遲無法落地,效能連梟龍都趕不上的殲-7FS當然無法入中國空軍的法眼,讓殲-7FS/MF的研發目標首先就斷了一個可能性。

中國空軍並未採購“梟龍”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其次,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諸如俄羅斯米格局和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先後以米格-21系列戰鬥機為基礎,也都推出了幾個深度改進型。比如米格局就基於米格-21Bis推出了米格-21-93型,而以色列也基於米格-21MF推出了米格-21-2000型,但從國際市場上對這兩個機型的反應來說,只能說反響並不熱烈。

米格-21Bis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前者最後只得到了印度空軍的改進訂單,而後者也只得到了羅馬尼亞空軍的改進訂單,大多數國家的空軍對這種“拉皮版”二代機並不感冒,寧可攢一筆錢採購第三代戰鬥機。

米格-21-2000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而伴隨著新世紀美國空軍開始啟動JSF專案,大量的第三代戰鬥機、尤其是F-16系列開始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市場傾銷,相比之下殲-7FS儘管價格優勢比較顯著,但和它極其有限的效能相比,這點兒價格優勢似乎也不算什麼。這導致了殲-7FS這種型號基本失去了外貿的可能性。

2000年珠海航展上的殲-7MF,與殲-10外觀挺像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殲-10的01號原型機

“大嘴青蛙”前傳!撞臉俄羅斯蘇-75,揭秘中國殲-7FS專案往事

因此,在內銷空軍不要、外銷沒有優勢、後面還有一個“梟龍”戰鬥機在擠壓的情況下,殲-7FS僅僅造出了2架技術驗證機(一架試飛機和一架靜力機)就停止了發展。至於殲-7MF更是始終停留在紙面上、根本沒到建成下線的那一天。這架採用了獨特的“下頜進氣”的殲-7飛機就這樣被掩蓋進了歷史的塵埃,一直到俄羅斯航空工業“米格-21隱身改進型”蘇-75出場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