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秦朝覆滅的原因是成也嬴政,敗也嬴政?

為什麼說秦朝覆滅的原因是成也嬴政,敗也嬴政?

從東周貴族一個普通嬰兒的誕生,到死在臭魚爛蝦之間,秦始皇的一生可謂是精彩無極限。伴隨著豪情壯志,他展開了自己的霸業之路。

關於秦始皇有多大功勞的問題,實際上秦始皇功過參半是最合適的。他既為中國的改革制度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卻又讓後人在史書上臭罵一通。他一生作出的偉大事業,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事業:平定六國之亂。

如果說這不是他一生對中國最大的貢獻的話,那麼秦始皇大半輩子就相當於白過了,他的許多功勞也就沒有了核心組成部分。秦國為什麼能打敗六國,運氣肯定不是主要的。秦始皇必須要讓本國擁有打仗的資本,並且有過硬的軍隊,他才可以與其它六個國家,尤其是強大的齊國進行對決。

要想讓這個夢想實現,對本國的治理是必不可少的。秦國本來就地形偏僻,加之是剛剛崛起的小國,因而被其它大國所排擠。從他父輩到他即位,秦國不也就這麼大點地方,在地圖上的彈丸之地嗎?

到了秦始皇即位時,他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雖然這還是在呂不韋等人的輔佐下,但還是可以看出秦始皇強大的治國能力。秦國的崛起速度令人震驚,很快在秦始皇的領導下,秦國就吞併消滅了一些弱小的鄰國,擴大了本國的領地,開始躋身戰國霸主之位。

過了十年左右,秦始皇終於平定了其它六國,統一了長達幾百年的戰亂紛爭。這裡也能看出秦始皇優秀的才能所在,此時的他才四十多歲,就已經完成了這麼一項偉業,別說現在人,就算是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人能在四十歲就能像他一樣成功,就算是皇帝也是很少有的。

雖說秦朝的統治很殘酷,但至少比戰亂的時期要和平得多,至少人民到哪裡都不會迷路。不會再發生本來想去旅遊,結果無意中來到了國外,被別國人安上個“奸細”的罪名,回國也不受人待見。

身份上的問題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就是沒有了國與國之間的打打殺殺。兩個國之間一旦發生戰亂,不但要消耗巨大的錢兩,還會造成雙方損失慘重。這其中,還有很多無辜的百姓,致使他們整天流離失所。

不管秦朝統治殘暴與否,他至少開創了和平,這是當時的人民所期待的。在秦始皇做事失誤之前,這應該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迎來民眾們對他的期待。

第二個事業:頒佈憲法,建立帝制。

這應該是秦始皇對於自己的事業上,最大的一個自我努力得來的貢獻,因為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無非是難上加難。

在秦朝以前,任何一個王朝都是奴隸制度,每個王朝大約維持了四百年以上之久。但奴隸制也有不足的地方,等級分化嚴重就是其中之一,在這一千年當中,民眾的呼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大部分國家依然沿用奴隸制,或者是半封建半奴隸。也許是他們認為奴隸制有助於持續國家存在的時間,這確實是比較有道理的,也是封建制度的一個缺陷。不用往深處想,就從朝代的維持時間就顯而易見了。縱觀所有的封建王朝,除了漢朝之外,其它的朝代都在建立三百年上下就滅亡了。

但奴隸制度畢竟是不開放的,廢除是遲早的事。秦始皇下定了決心,開始制定封建化制度。此時的秦始皇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前面也沒有任何參照的例子,也不知道在實行封建制度後,會不會對國家的統治有影響。

在許多大臣的反對之下,秦始皇硬著頭皮面對現實,歷經長時間的辛勞,制定了一套法規,封建制度就從成型了。在這個制度的影響下,秦國得以迅速崛起,實力大增。可以說,實行封建制度,也是秦始皇能迅速打敗其他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本上秦始皇一生中的成就也大致就這些了,至於安定百姓一事,就不用說了,無非就是用武力鎮壓。要不然,一個朝氣蓬勃的帝制朝代,怎麼維持了還不到五十年就滅亡了呢?

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後,就給人一種以“墮落”的感覺,大興土木工程,迷信江湖術士。基本上秦朝可以在短時間內滅亡,秦始皇自己的原因還是不少的。

慶幸的是,他很快就昇天了,沒有看到秦朝覆滅的那一刻。但卻沒有為自己的後代著想,以及為秦朝江山社稷的穩固考慮,僅僅是為了營造宏偉的氣氛。不過,這樣的朝代,也勢必不會長久。

第一個原因:修建巨大工程。

能使一個王朝迅速走向滅亡的,國庫財政收入下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就會導致全國的經濟水平下降。嚴重的會導致人民沒有飯吃,從而爆發大規模的起義。不知是源於對建築藝術的鐘愛,還是想讓自己入土為安,當時的秦始皇就沒有考慮這一點。

秦始皇也是出於“好心”,為了使秦朝邊境不被遊牧民族騷擾,就開始修建長城禦敵。長城是由一個個堅固的“碉堡”連線而成,異常堅固,其軀幹為堅硬的石塊組成。

由於這種石塊很稀缺,秦始皇就派出工人士兵去森林裡尋找,找到後將其運回工地。邊境外部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生疏的,對那裡的地形更是一無所知。因而容易遭到遊牧民族的襲擊,很多出去搜尋的人就此失蹤。

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秦始皇將所有的石塊堆積在山下,由工人往山上運進行建造。石塊的體積都很大,也很陳,幾個工人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一塊巨石抬到幾十米高的山上。這還不算完,為了加快工作效率,秦始皇還親自下令要延長工時,使長城儘快完工。

一天下來,每個人都到了快要累死的地步,一些體質虛弱的人甚至就真給累死了——在搬運石塊的過程中,有些人就因為體力透支太嚴重,不知不覺地滾下山去了。面對這種情況,他的工友們往往只能嘆口氣,山下全是碎石瓦礫,只要掉下去,就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

現在人經常說黑暗是可怕的,但在那個時期,沒有人像那時的工人們一樣渴望黑暗。因為只有到了黑暗,他們才可以結束一天的勞累,進行短暫的休息。第二天還要進行長時間勞累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於每個參與建造的工人來說,長城的修建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歷經無數個日日夜夜,付出了數不盡的血與汗之後,長城總算竣工了。這其中,工人們付出了許多,但秦朝卻沒有給他們任何的回報,就讓他們馬不停蹄地參與下一項工程。工人們心中的不滿油然而生,但以他們此時的力量,還不足以與秦朝抗衡,只好默默地忍耐罷了。

從神話故事當中,也能看出秦朝民眾對秦始皇修長城一事的不滿與憤恨。任何一個神話故事,基本上都是以美好的結局收尾,而“孟姜女哭長城”則不同,它給讀者呈現出的則是一種悲壯、痛苦之情。這種感情是深入骨髓的,讓人看完後,不僅對那段歷史產生深深的思考。

可見,修長城是滿足了聯合國的探索,卻讓當時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甚至還惹怒了一個龐大的群體——文人,致使他們在書本上好好地將秦始皇羞辱了一番。

後來,秦朝還動用民工修建巨大的阿房宮,按照設想,這將是一座空前龐大的私人藝術性宮殿。但由於時間緊迫,加之對秦始皇陵的修建忽略了建造阿房宮,龐大的阿房宮也只是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了,真正完成的也只有地基而已。

秦始皇很快就到了風燭殘年,離世的時間不遠了。不知此時的秦始皇是不是非常期待他的地下生活,因為為他修建的私人陵墓——秦始皇陵,已經基本完工。與長城一樣,這也是秦朝人民一段不能抹去的悲歌,甚至印象比修建長城還要深刻。

基本上在修建長城的時候,秦始皇陵也開工了。要說技術含量,秦始皇陵可要比長城高很多。長城只是耗工時,秦始皇陵卻是比藝術,不光有工人來建造,還有一些雕刻技師隨同製作。

秦始皇生前曾經統帥千軍萬馬,他希望自己死後依然可以指揮軍隊,就在建造陵墓的同時,還命令技師捏造成千上萬的兵俑、馬俑,簡稱兵馬俑。直到秦始皇逝世時,秦始皇陵還沒有完工,可見其規模之龐大。

後來,朝中一些權臣私自下令停止對秦始皇陵的建造,並殘忍地將參與建造的工人技師全部殺害。後來,這些狡詐的官員還秘密將監工的官員害死,至此,已經沒有人瞭解秦始皇陵建造的秘密了。

我也曾去秦始皇陵參觀過,看著那些英勇無畏兵馬俑,我想到的不僅是秦軍在戰場上勇猛拼殺的場面,更多的則是修建這座巨大皇陵的工匠們痛苦的呻吟,令人感到無比心酸。

修建巨大工程只是造成秦朝覆滅的最重要的因素,而秦始皇本人的性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秦朝為來到發展趨勢走向。

第二個原因:迷信。

要說秦始皇這輩子最大的汙點,還是栽在迷信這方面上了,他的行為準確的印證了一句話——封建迷信害死人。

在統一六國時期,秦始皇是一個胸懷大志的國家領導人,是被眾人寄予重望的皇帝。可在建立秦朝之後,是否源於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秦始皇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追求發展進步,而是滿足個人所需。說白了,就兩個字——自私。

此時的秦始皇迷上了仙人的生活,每天總想著長生不老之術。一個叫徐福的人見狀,便上來進言,說他找到了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聽了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立刻下令全國派出幾百個童男童女,跟隨徐福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術。

此時的秦始皇一心只想著自己,絲毫沒有考慮人民的感受。秦朝當然捨不得讓皇族的後代去冒險,況且也找不到那麼多人,就只能讓民眾去當“擋箭牌”了。許多家庭犧牲傳承血脈的希望,僅僅是為了完成秦始皇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後來,徐福一行人就沒了蹤跡,秦始皇氣急敗壞。他應該不是為損失了人民的那幾百個童男童女,而是為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而感到悲哀。可見秦始皇雖然政治舉措上非常宏觀遠大,本身的性格卻是一個較為吝嗇的人。

可秦始皇還不甘心,在此後的幾年中,直到他入土為安,還在派人尋找長生不老藥。他派出的人走遍天涯海角,有的付出了生命,有的就此沒有了音信,他們完全是在做著不明不白的犧牲。他們為了一個“黃粱一夢”而犧牲,顯得根本沒有意義。可憐的是,到他們奄奄一息之時,都還不知道那邊的秦始皇,其實已經嚥氣了。

其實,秦始皇對文化的專一,也是秦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家得不到發展,經濟越來越落後,人民的不滿是必然的

第三個原因:禁錮。

為了不讓秦朝人民受到外來的影響,產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秦始皇下令將除了關於秦朝的書本外,其它的一律燒掉。當時很多大臣都不贊成秦始皇的這一想法,認為會激起民憤,但秦始皇卻覺得與其讓書本去滲透,不如用武力去鎮壓,這樣的效果往往更好。

大臣們也無法說什麼了,面對眼前這個固執己見的皇帝,他們再勸也就只有砍頭這一種可能了,因而只能在一旁搖頭嘆息。

很快,從各地蒐羅來的“禁令書籍”便擺在了秦始皇面前,他命士兵挖一個大坑,把所有書都燒掉。許多經典書籍就從斷絕,包括《樂》——這部著名的書籍,也磨滅於熊熊烈火之中。

秦始皇為了充分消除秦朝民眾的雜念,一心一意聽命於己,又下令把各地的學者,以及反對秦始皇舉措的人全部抓來處置。經他這麼一折騰,全國上下就像是被洗腦一樣,僅僅支援秦始皇,學習的內容也非常單純。

秦始皇還要求每個市民都要會被關於秦朝的古籍,並派士兵每天上街巡查,隨意抓住一個市民便讓他背。背不下來就當街處置,可見秦朝的殘忍與專一。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秦朝民眾除了本國的歷史之外,對其它的幾乎一無所知,人也非常憔悴。

秦始皇的舉動大大限制了本國的發展,要不是一些人把一些珍貴的書籍拼命藏起來,這些文化瑰寶才得以流傳至今,並讓後來的中國科技發展迅猛,在世界上創造了奇蹟。

秦始皇的舉措激起了人民的憤怒,他們開始在心中暗恨秦始皇,但想到他幾年來的功績,也就沒怎麼爆發出來。真正令他們產生推翻秦朝的想法的,已經是秦始皇死後的事情了。這段歷史,是秦始皇已經離世之後發生的事情,所以我才會畫一條分割線。

可以說,完全是趙高等人葬送了秦朝的後路,此時的秦始皇又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對朝中大臣的忽略。當然,這和他自身的行為是密切相關的,因為他在晚年就根本沒時間管這些。

原因三:臣將混亂。

這點可不是秦始皇的錯,只能怪他不夠幸運,身邊的大臣將軍沒有幾個真正有實力的,只會偷奸耍滑玩殘忍。這些人的所作所為沒有被解職,因而葬送了秦朝的統治。

秦朝的武將都很勇猛,但也有那種勇猛到殘忍的,這就不令人敬佩,而是產生厭惡之情了。白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擅長打仗,率領秦軍以少勝多,擊敗了趙括的趙軍,贏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

這場戰役秦軍玩了一招“偷奸耍滑”,矇騙過了趙王,使其重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到此時,戰爭的結果似乎已經定居,白起也因其優秀的指揮能力而受到後人的敬仰。

可白起並不就此滿足,他把長平之戰趙軍的俘虜全部坑殺,實乃中國歷史上最為殘忍的案件。本來可以被稱讚,卻被自己的行為戴上了“殘忍”的帽子,完全就是自作自受。

這樣一個“殺人狂”,註定不會有什麼好的下場,自刎而死。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他死後,其它六國舉杯歡慶,可見白起的殘忍。這種將領是不會留名青史的,而秦國軍隊中這種魚龍混雜的將軍還真是不少,真正有實力的將軍類似於王翦,還真是不多。

就算白起在軍事界受到各國的尊敬,他也註定不會被人民尊敬,他只不過是一介匹夫而已。

武將都是這路貨色,文臣肯定好不到哪裡去。李斯就是這樣一個人,秦始皇在位時,李斯積極配合他的行動,燒燬了大量民間書籍,推廣秦始皇的政策。

在秦始皇去世之後,李斯又與趙高合謀,掩蓋秦始皇去世的訊息,朝廷許多官員一時間還都被矇在鼓裡。當他們知道真相後,紛紛在心底裡暗罵李斯的道德敗壞。

最終,李斯得到了他應有的報復,被趙高處以腰斬。雖說他有一手漂亮的書法,但他的道德惡習給人的印象更深,有點類似於後來的蔡京。

李斯作為一名權臣,還給一個人點頭哈腰,這個人我不用說,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太監的“祖師爺”——趙高,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原本他只是個宦官,靠著討好皇帝,陷害忠良,權力一路攀升。秦始皇死後,他又命令要掩蓋事實,使朝中大臣一直以為秦始皇還活著,卻不曾想被一個太監耍得團團轉。

可能就是因為自己是太監,趙高對權力的渴求才是無法被滿足的,許多大臣自願把權力交給他,但還是被他殺害。趙高是一個殘忍的人,做事做得非常徹底,不留痕跡,但依然無法抹去他的劣跡。

後來,他幾乎獨掌朝廷大權,控制大臣皇帝,誰要不聽他的,就把誰剮了。其實這也是趙高膽怯地表現,他不想被後人留下惡名,就儘量抹去自己的惡習,並修改史書,想盡一切辦法銷燬證據。

同時,他還把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全部殺掉,此時的朝中官員基本上都聽他的,但他還怕這些官員會密謀推翻秦朝,並把他殺掉。因而趙高把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李斯,以及皇太子扶蘇全部殺害,但這也同時令秦朝陷入了混亂,趙高的舉動激起了人民的公憤。

可以說,強大的秦朝正是被趙高這種小人所統治,才持續了那麼短的時間。而向李斯那種優秀的官員,也被迫籠罩在趙高陰暗的統治之下,光芒被逐漸淹沒了。

臣子有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當然,皇上自身若是不努力,那麼誰也無法讓秦朝重走復興之路了。

原因四:繼位人草包。

秦始皇本人深悟治國之道,可他那些兒子們,就典型的“富二代”了。皇長子扶蘇是這些人當中比較“有骨氣”的一個,他看出了秦始皇治國的缺陷,屢次上前提議,但都無情地被駁回。後來,秦始皇跟本就不想聽他的,就把他發配走了。

這可以說是秦始皇一生最大的錯誤,使扶蘇的勢力就此在朝廷墜落,但他卻沒有任何後悔之心,反而堅持自己的決定。從他的這一舉動來看,就明顯不如李淵。

一代賢君就此墜落,真可謂“天涯淪落人”。當趙高上臺後,最有能力的扶蘇第一個被趙高懷疑,唯恐扶蘇與秦朝對立,就趁早將他殺害了。扶蘇死後,趙高做事就更加肆無忌憚,因為他知道,其它皇子已經牢牢地在他的掌控範圍之內。

被他扶上皇位的胡亥,完全就是一個不成器的傢伙,秦朝在他手上算是完蛋了。他就完全被趙高控制著,甚至有點聽命於他,完全不敢提意見。就像一個奴隸一樣,完全為趙高服務,沒有一點的個人見解。

一旦他有什麼冒犯趙高的舉動,趙高就會毫不留情地將他處死,再讓另一個皇子上臺。皇帝對於趙高而言,只不過是名義上的證明,其實他本人完全不需要這個“累贅”。當然,胡亥也沒有那個野心,只要活著就成了。當上了皇帝,只能怪他不幸,卻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同情。

因為他根本就不配做皇帝,也就沒有什麼值得留念的了!

要是他能像光緒一樣,雖在別人的控制之下,但還那麼有志氣,支援變法,那秦朝的統治也許就會延長一段時間。面對這樣的皇帝,我會產生一絲憐憫之心,為何他不處於盛世,而生於亂世?

在種種客觀因素之下,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揭竿而起,秦朝被推翻了。而秦始皇對秦朝的貢獻是巨大的,同時也撼動了秦朝的地基。我肯定他的豐功偉業,但又不能去忘記他做的那些有損統治的事情,發人深省,只好說:成也嬴政,敗也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