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託孤宰相,沒想到宰相答應完就違背諾言,轉身擁立他人

歷代以來,起兵造反的事蹟不勝列舉,他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了推翻統治。石敬瑭作為後晉的開國皇帝,軍政雙全。石敬瑭本身是後唐時代的節度使,他與契丹強強聯手將後唐末代皇帝李從珂推下皇位。

石敬瑭推翻統治者後,建立後晉,從河東節度使搖身一變成為了皇帝。晉高祖石敬瑭在位期間,晉朝動盪不安,局勢一直處於緊張的境地。契丹對晉高祖石敬瑭的統治嚴苛要求,關係走向惡化。晉朝時代,張叢賓和安重榮等人有意起兵叛亂,石敬瑭多次派人前往鎮壓。石敬瑭作為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每天都處於緊張焦慮當中。

皇帝託孤宰相,沒想到宰相答應完就違背諾言,轉身擁立他人

石敬瑭去世前,囑託首相馮道

眾人皆知,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人,皇子自然也不少。石敬瑭的孩子共有七名,其中有六個死於非命,生在帝王家必定免不了勾心鬥角。七個孩子只剩下了最小的石重睿,隨著時間流逝,石敬瑭的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臨終前派人把權利最大的首相馮道請來。

石敬瑭囑託首相馮道能夠照顧最小的皇子石重睿。馮道感受到此事責任艱鉅,向石敬瑭表明一定不辜負期望,承諾會悉心照顧石重睿,石敬瑭去世於天福七年六月。

皇帝託孤宰相,沒想到宰相答應完就違背諾言,轉身擁立他人

馮道曾發誓表明會照顧石重睿,最後違背諾言

馮道宣誓表明願意輔佐最小的皇子,他不僅沒有盡心盡責,而且轉身輔佐他人為皇。他的所作所為讓人難以置信,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呢?石重睿的年齡太少,還處於年幼無知的階段,無法親政。石敬瑭作為後晉的開國皇帝,生前後晉局勢緊張。

如今,國家沒有統治者的管理各地容易發生叛亂,馮道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與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討論此事。

皇帝託孤宰相,沒想到宰相答應完就違背諾言,轉身擁立他人

他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分析後晉的局勢。契丹野心勃勃,對後晉一直有想法,地方的張從賓等人實力不容小覷。內憂外患的階段,不應該輕易輔佐石重睿為皇,天下人民百姓也會表示不服氣。馮道為了避免發生動亂不安的現象,打算輔佐年齡較大的人為皇。

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心中早有人選,他向馮道提起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景延廣不停誇讚石重貴的本領與品德,馮道找不到更加適合的人選,只能同意他的推薦。

皇帝託孤宰相,沒想到宰相答應完就違背諾言,轉身擁立他人

景延廣立功

馮道與景延廣一起輔佐石重貴登基,馮道不管不顧將昔日的承諾。石重貴坐上皇帝之位後,重賞馮道與景延廣兩人的擁戴之功。尤其是景延廣勢力大漲,與馮道相比更勝一籌。

皇帝託孤宰相,沒想到宰相答應完就違背諾言,轉身擁立他人

後晉與契丹交手,慘遭亡國

石重貴在位期間,多次採取景延廣的意見。他們身居高位,公然挑釁,契丹面對後晉明目張膽地叫囂,自然不樂意,決定發起戰爭。戰爭初期,後晉連勝兩場,擊退契丹軍隊,士氣大漲。石重貴贏得百姓們的稱讚,士兵們對他讚不絕口。戰爭最忌諱的便是盲目樂觀與自信,心高氣傲的石重貴在抵抗契丹軍隊的進攻,後晉慘遭滅亡。

石重貴打算效仿石敬瑭,決定假意向契丹投降,歸順於他們。契丹早已識破他的詭計,乘勝追擊,後晉的主力隊失去掩護損失慘重。石重貴與後晉軍隊無力對抗,只能真心實意投降。隨後,契丹軍隊將石重貴流放在建州一帶,從此過上貧寒艱苦的生活。

皇帝託孤宰相,沒想到宰相答應完就違背諾言,轉身擁立他人

耶律德光任命馮道為宰相

景延廣與馮道的結局大相徑庭,馮道做事毫無底線,甘願苟活也要歸順於契丹國主耶律德光。馮道因此獲得功名利祿,還撿回一條命,繼續擔任宰相。根據史料記載,景延廣的結局十分悲慘淒涼,後晉被滅後他被契丹軍隊活擒。

景延廣不願意歸順契丹,被押送到漠北一帶。關押過程中受盡折磨,每天經歷生不如死的日子,無法忍受苦難只好自行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