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西天靈山大雷音寺中,觀音菩薩交給如來佛祖的一本記錄災難的賬薄中:唐僧師徒取經歷經的九九81難,清晰可見,一目瞭然!

出城逢虎第5難,黃風怪阻第13難,貶退心猿20難,寶象國金鑾殿變虎23難,平頂山逢魔24難,蓮花洞高懸25難,烏雞國救主26難,號山逢怪28難,黑河沉沒32難,車遲國三仙鬥法34難,魚籃現身38難,金兜山遇怪39難,西梁國琵琶洞受苦44難,收縛魔王49難,小雷音遇難53難,朱紫國降妖58難,多目怪遭傷60難,獅陀國遇災63難,無底洞遭困69難,竹節山遭擒75難,趕捉犀牛77難……

在唐僧師徒經歷的這些大災大難中,四大名著《西遊記》中寫得清楚,黃風嶺上黃風洞中的黃風怪,原形是黃毛貂鼠; 六耳獼猴的原形是隻靈猴;寶象國碗子山波月洞中的黃袍怪,是天庭28星宿中的奎木狼;骷髏山白虎嶺白骨洞上的白骨精,是個屍魔;烏雞國中加害國王和唐僧的道長,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怪;號山聖嬰大王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黑水河畔,興風作浪的黑水怪,原形是西海龍王的外甥——鼉龍;車遲國三位國師,原形則分別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

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通天河中的靈感大王,則是普陀山觀音菩薩蓮花池中養育的一條金魚成精;金兜山金兜洞中的獨角兕大王,原形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下凡;西梁女國琵琶洞中要逼唐僧成親的,是隻蠍子精;小雷音寺中的黃眉大王是彌勒佛祖的司罄童兒。

再往後看,唐僧遇到的災難中,朱紫國境內的賽太歲,也是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獅犼;用金光刺傷孫悟空火眼金睛的多目怪,是個蜈蚣精;陷空山無底洞中的妖精,是一隻金毛白鼻玉鼠精;獅陀國妖精們的三個頭領,分別是青獅、白象和金翅大鵬雕。竹節山九曲盤桓洞是九靈元聖,是太乙真人的坐騎,屬獅子一族修煉成精;天竺國金平府青龍山的三個妖怪——闢寒大王與闢暑大王、闢塵大王,原形都是犀牛精。

在唐僧經歷的大災大難中,妖魔鬼怪萬萬千千,形形色色,變化多端,令人防不勝防。

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有細心的讀者留意到,在西遊神話中形式多樣的精怪中,獨不見一種妖怪——貓妖。

那麼,西遊神話裡,修行成兒氣候的精怪裡,沒有貓妖,小妖裡又有沒有呢?

通讀原著會發現,小妖中不乏狼蟲虎豹,走獸飛禽,魚蝦龜鱉、蛇蠍毒蟲等精怪,也獨對“貓妖”二字,隻字不提。

不少網路作者,在對西遊神話中,獨不見貓妖的解釋是:規避明朝的政治環境。

明朝時期,嘉靖皇帝朱厚熜迷戀長生不老,一心想成仙得道,於是潛心在宮中修煉20多年不上朝。

嘉靖皇帝有個特別的愛好,喜歡動物中的——貓。

嘉靖帝不僅是喜歡貓,還愛得痴迷。歷史上他給貓們還封賞了官職:其中公貓,封為“貓小廝”,母貓,封為“貓丫頭”。

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公元1542年,干支“壬寅”。這一年,由於嘉靖帝出奇的荒唐,逼得十幾位宮女們組織策劃了一起宮變,差些勒死了嘉靖皇帝,歷史上稱之為“壬寅宮變”。

經此一難,嘉靖元氣大傷。有史料稱,他竟然要靠“吸貓煉丹度日”。

上行下效、上好下甚。明朝在《大明律》中明確規定:嚴禁妖化動物——貓。違者流放或斬殺,性質嚴重者,株連九族。

吳承恩老師生活在明朝,他不可不考慮到當時的法律制度。即使將動物貓妖化成怪,寫進西遊記裡,這本書也會被列為“禁書”。

在另一本神話文學作品《封神演義》裡,鴻鈞老祖的三個弟子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收徒弟時,注重弟子們的品行。

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對最小的徒弟,通天教主則更顯“博愛”之心,廣開截教大門。他的弟子們就由三界中的各種動、植物等精靈組成。

封神大戰開始後,通天教主組織了規模超大、殺傷力超群的“萬仙陣”、“誅仙陣”,給予闡教弟子沉重的打擊。

縱觀通天教主的門下弟子中,也是沒有動物“貓”的名字出現。

也就是說,封神神話中,作者許仲琳老師也沒有將貓妖寫進“封神榜”。那麼,《封神演義》中為什麼也獨獨沒有貓妖呢?

這裡應有幾點原因:

一、兩作者生活在同一個朝代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生平時期大約在公元1500年—約1583年間;

《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生平時期約為公元1560—約1630年間;

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兩個人生活的朝代均為明朝時期,社會環境相同,在創作時,都有所避諱。因為老虎屬貓科類動物,也有觀點稱,作者在名著中,也多次將老虎當作貓的化身,以針砭時弊。

二、歷史上對貓的褒貶不一

歷史上有的人對貓視若寵物,有的人則敬而遠之,還有些人十分憎惡貓。

《詩經-大雅》中,對動物貓就曾有記載:有熊有羆(pí),有貓有虎。

《禮記》中稱,西漢時期,古人將貓定性為捕食田鼠的動物,將虎定性為食田獵的食肉動物,“迎而祭之”。

相傳,唐朝女皇武則天也非常愛貓,在她殘忍迫害蕭淑妃後,蕭淑妃死前發下一句毒咒:阿武妖狐,如此兇殘置我們於死地。後世我願轉世為貓,阿武轉世為鼠,我世世代代,咬斷她的喉嚨。

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懾於蕭淑妃的毒咒,武則天從此移駕東宮至洛陽,並下令在洛陽城禁養貓。

在影視作品《妖貓傳》中,作者則將一隻口吐人語、攪動得長安城人心惶惶的妖貓邪靈,塑造成了一隻敢愛敢恨、忠貞不渝,有情有義的感人至深的“人貓愛情”。

但在《聊齋志異》等文學作品中,就有修煉成精怪的貓,以負面形象出現,作惡多端,受到嚴懲。

三、民間有“狗忠貓奸”的說法

民間傳統文化習俗中,古人認為,動物中的貓狡猾、機靈和獨來獨往;狗則忠誠護主、看家護院,因此就留有了:“狗是忠臣,貓是奸臣”的說法。

同時,民間還有:“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的俗語,“貓有九條命,易招惹是非“的說法,讓很多人對貓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西遊裡精怪成群,為何獨此妖不現?通天教主萬仙來朝,門徒中也沒

實際上,不僅在明朝對貓有高規格的保護。早在大唐時期,唐朝《大唐疏議》中的第262條,就明確規定:蓄造貓鬼及教導貓鬼之法者,皆絞;家人或知而不報者,皆流三千里。

在儒家學者信奉的經典《禮記》中,貓被列為年終最重要的祭典“蜡祭”的八位神靈中的其中一位,且要求天子親自祭祀。

漢代佛教的傳入更將貓抬升為佛教的護法神。人們相信這種小生物是跟隨佛教傳佈的路線,從佛國印度遠道而來東土,其使命就是保護珍貴的佛經不被鼠咬齧而壞。

基於人們對動物貓的形象褒貶不一,加上歷史上有些法律有明確的禁令,許多作者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文學作品中對貓”避而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