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七個縣撤縣設市時改名,看看哪個改得最成功

解放後,由於種種原因,很多縣城需要改名,而撤縣設市時,則是改名的最佳時機。山東省總共有七個縣,在撤縣設市時改名,現在盤點如下,看看哪個改得最成功:

1、嶧縣改名棗莊

金代置嶧州,嶧這個地名從此沿用至今。明清時,嶧州降嶧縣,屬兗州府。民國,嶧縣屬濟寧道。棗莊原是嶧縣的一個村莊,清末發現煤礦而聞名,發展成城鎮。1958年,嶧縣治所遷到了棗莊鎮。1960年,撤縣設市,以治所所在的棗莊命名,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年,棗莊升級為地級市,嶧縣現為嶧城區。

2、掖縣改名萊州

戰國時,齊國置夜邑,此為萊州建置之始。西漢時,因縣城附近有掖水注入渤海,因此改置掖縣。隋唐升為萊州,明清改為萊州府。民國廢州府,萊州府因此被撤,設掖縣。解放後,屬煙臺地區。1988年,掖縣撤縣設市,恢復古名,改為縣級萊州市。

山東有七個縣撤縣設市時改名,看看哪個改得最成功

3、黃縣改名龍口

秦代置黃縣,宋代以來一直屬登州府,民國屬膠東道,解放後,屬煙臺地區。龍口是黃縣下屬的鎮,民國開闢商埠,1946年,龍口正式脫離黃縣,設縣級龍口市。解放後,龍口撤市,併入黃縣,降為龍口鎮。1986年,黃縣撤縣設市,改為縣級龍口市。改名後,縣治所一度搬至龍口鎮,後又搬回老縣城(黃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今天,老膠東人常說黃縣是龍口,黃縣又不是龍口,就是這個意思。

4、膠縣改名膠州

唐代在今膠州市區設板橋鎮,宋代置膠西縣,治所在板橋鎮,成為那時著名的港口。明代膠西改名為膠州,轄高密、即墨兩縣,屬登州府。清末,膠州升級為直隸州。民國廢州府,膠州改名膠縣。解放後,一度設膠州專區,後膠州歸昌邑專區,1978年改屬青島。1987年,膠縣撤縣設市,恢復古名,改為縣級膠州市。

山東有七個縣撤縣設市時改名,看看哪個改得最成功

5、益都改名青州

青州,古九州之一。漢代以來,一直是山東地區的中心。東晉十六國時期,曾經成為南燕國都城。宋、金為路治所在地。明朝初年,將山東省會從青州遷到濟南。民國撤青州府,置益都縣。1948年,青州解放,曾設立青州特別市。1952年,又改為益都縣,1986年,益都縣撤縣設市,恢復古名,改為縣級青州市。

山東有七個縣撤縣設市時改名,看看哪個改得最成功

6、滕縣改名滕州

秦代,置滕縣。北宋置縢陽郡,金代改名為滕州。明代降滕州為滕縣,隸屬兗州府。民國,滕縣屬濟寧道。解放後,曾設立滕縣專區,後併入濟寧專區。1979年,滕縣改屬棗莊,1988年,滕縣撤縣設市,恢復古名,改為縣級滕州市。

7、鄒縣改名鄒城

鄒城,東周時為鄒國首都,是孟子的故里。秦代,置騶縣。唐代正式改騶為鄒。明清時,鄒縣屬兗州府。解放後,先屬滕縣專區,後屬濟寧專區。1992年,鄒縣撤縣設市,改為鄒城市。

另外,1962年,滋陽縣改名為兗州縣,因不屬於借撤縣改市來改名,本文就不再詳述。另有濰縣縣城析出置濰坊市、德縣縣城析出置德州市、濱縣縣城析出置濱州市,屬於母縣分置,不是改名,本文也不再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