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

《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

這個問題大概是來自於民間對《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的稱讚。那麼《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當然不是。盛唐詩歌頂峰,唯李杜可爭輝,沒有爭議。大唐詩文飛揚,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當時是排不上號的。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這首詩呢?甚至捧為至寶。因為詩詞是屬於大世界觀下的小情趣,是可以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的。李杜詩雖好,意氣飛揚,縱橫萬千,代表了大唐冉冉上升的昂揚氣象,也有反映社會現實的沉鬱作品,但是總的來說,詩作是與社會積極關聯的,是外向型的詩詞類別。詩詞有兩種型別,一種就是外向型,記錄社會、關心社會、反映社會,我們稱之為“大情懷”作品。而流傳千古、喚起後世讀者普遍性共鳴的就是這類作品,所以這類作品中的精品得以流芳百世。

《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

另一種就是內向型,只關心個人內心情感、不在乎社會聯絡,即只有“風花月雪”、“悲秋傷春”的。這類詩詞中的優秀作品打動的是個人小情調的內心,在作品風格上更加迤邐,詩詞結構上更加精巧。這種作品一般在末世就會大量出現,麻醉個人情感的同時頹唐社會風氣,所謂世風日下,淫詩豔詞層出不窮就是這個意思。這種內向型詩歌的代表時期就是南北朝,彼時音韻學發展日趨成熟,詩的格律漸漸產生雛形。詩人筆下的作品在四聲韻的指導下就開始清麗動人,加上時局動亂,文人士子無心國事,一門心思浸淫在享樂之中,作品風氣綺麗頹靡。齊梁體,是南朝齊、梁時代出現的一種詩風。詩歌內容多以吟詠風雲、月露,題材狹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細,對偶工整,辭藻巧豔。其實齊梁體也並非一無是處,它的豐富的表現力鋪墊了盛唐的詩歌高度。齊梁體的真正問題並不在於繁複優美,而在於“興寄都絕”,不說浩然正事。

《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

而每到新王朝的建立,社會意象開始向上的時候,就會有文人出來反對這種頹靡的文法,正本清源。以陳子昂為代表的初唐詩人反對“齊梁體”,主張“建安風骨”。《春江花月夜》正是產生這個詩風動盪變革的時期。張若虛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點做出了自己的嘗試。這首詩的藝術手法,就是齊梁體。所描述的景色、閨怨、徵人,也是齊梁體常用題材。 這些都是六朝詩風的延續。但是他有所發展,而且他的發展代表了唐詩未來的走向:對宏大主旨的關注。他用“彩麗競繁”的詩風寫了一個大大的主題:對時間的關注。這種厚重的主題,是齊梁體從未有過的。聞一多先生談到《春江花月夜》,說過這首詩是“宮體詩的救贖”,在當時的背景下,挽救了齊梁體被唾棄的命運。

《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

在這之前有齊梁閨閣詩,也有感嘆時光飛逝的詩,但是真正把繁複豔麗的寫法和宏大主旨相結合的就是從張若虛這首開始,並開創了盛唐古風,格律詩齊頭並進,百花齊放的局面。關鍵時候的關鍵創新,所以說它“孤篇蓋全唐”。不過詩歌的發展並不會因為《春江花月夜》這一首詩的突破而重回齊梁體,這種境界的提升,這種救贖也就到此為止,完成就意味著結束。南朝詩風的藝術風情,如同殘花落葉,終於化為泥土,成為唐詩的營養。有了齊梁體的格律基礎,加上初唐詩人對內容的糾偏,終於在盛唐開出中國詩歌史上最盛大、最激動人心的花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春江花月夜》只不過是唐詩這座聖壇的一塊奠基石,離頂峰差得遠。雖然有很多人喜歡這種華麗辭藻的藝術手法寫出來的詩,但這隻能說明他們的鑑賞能力只到了這個位置,並不代表這個位置就是頂峰。

《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