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血型的發現與發展

人類血型的發現與發展

任磊,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輸血科

自1900年Karl Landsteiner發現ABO血型以來,至今已有100多年。紅細胞血型研究的百年曆史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①1900~1950年,使用血型血清學方法發現和檢測各種血型抗原,闡明它們的遺傳特點;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究血型抗原的生物化學本質;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血型的研究進入以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的新時代,逐步集中於闡明血型抗原的成分、遺傳多型性的分子基礎、血型基因的結構和組織特異性表達,以及生物功能和演化方面。

17世紀初,人們就發現輸血可以拯救生命,但隨後的實踐發現即使是同種輸血,也不是每次都能發揮預想的治療作用,甚至出現相反作用,這就使得人們對“所有人類的血液都是相同的”這一觀點發生了懷疑。奧地利維也納著名病理生理學家Karl Landsteiner在對因輸血而死亡的患者進行屍體解剖時發現,他們的死因是相同的,都是死於血管內血液的凝固。

在大量實驗和詳細分析的研究基礎上,Karl Landsteiner認為紅細胞在異體血清作用下之所以會發生凝集,是因為紅細胞表面含有一些被稱為凝集原的抗原性物質,而血清中則含有相應的被稱為凝集素的特異性抗體。當含有某種抗原的紅細胞遇到一種與它相對抗的抗體時,就會發生使紅細胞凝結成團塊的反應,即現代免疫學所說的抗原-抗體反應。血型不同的人之間進行輸血就會產生預想不到的後果。如O型血的人接受了A型血,其血液中的抗體就會和A型紅細胞上的抗原發生反應並破壞A型血的紅細胞,被破壞的紅細胞釋放出的血紅蛋白進入血液迴圈系統,可導致腎衰竭甚至死亡。

1910年,Dugem和Hirschfeld提出了ABO命名法,兩種紅細胞上的凝集原被分別命名為A凝集原和B凝集原,即現在所說的A抗原和B抗原;兩種血清中的凝集素被分別命名為A凝集素和B凝集素,即現在所說的抗-A抗體和抗-B抗體。

人類血型的發現與發展

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血型系統,也是醫學上最重要的一個血型系統,就這樣神奇的被Karl Landsteiner和他的學生揭開了。ABO血型是多種已被發現的不同血型中的第一種,Karl Landsteiner於1927年又發現了第二種和第三種血型,即MN血型和P血型。他的發現對安全、有效輸血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因此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人類血型的發現與發展

1940年,Karl Landsteiner和Weiner用恆河猴(macacus rhesus)的紅細胞免疫兔或豚鼠,發現所得血清可與約85%的白種人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他們以恆河猴的英文名的前兩個字母Rh來命名血清中的抗體。紅細胞能與Rh抗體發生凝集反應的人的Rh血型稱為Rh陽性,紅細胞不與Rh抗體發生凝集反應的人的Rh血型稱為Rh陰性。Rh血型系統是輸血醫學中第二個重要的血型系統,其臨床重要性僅次於ABO血型系統。=

由於Karl Landsteine劃時代的傑出貢獻,他的生日——每年的6月14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世界獻血者日”,他也被後人尊稱為“血型之父”。從Karl Landsteine對人類血型遺傳的研究開始,後經法國免疫學家多塞和澳大利亞免疫學家伯納特等人的發展,遺傳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免疫遺傳學從此誕生,成為現代醫學臨床實踐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成為輸血、器官移植和親子鑑定等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