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現在來聊 10 分鐘吧。

前兩天跟同事加班到 11 點,收拾東西臨走前,她問我:“你累嗎?”

也不知道為啥她忽然這麼問,大概是袁三點(每晚 3 點睡)這個筆名給她的錯覺吧。

翻了翻聊天記錄,發現最高峰的時候,我 1 個月說了 20 次“我累了”。

那種感覺像什麼呢?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韓劇《我的解放日誌》,裡邊有句話:

“我雖然不至於不幸,但也不快樂”。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女主角美貞,

每天早上 7 點出門,搭公交轉地鐵,花 1 個半小時才到公司。

因為住得遠,加上又社恐,很少參加同事聚會,覺得“沒人會喜歡我”。

她也不是沒改變過——跟著同事去打保齡球,有人拿了滿分,她拍手叫好,但人家略過了她,跟後面的人擊掌慶祝;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好吧,社交不行就專心搞事業。

結果被領導批得一文不值,說她差,無端質問她:“能不能用點心?”

她沒力氣了:

“我累了,我不知道是從哪裡開始出了問題,但我就是累了。”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不知道自己被什麼困住了,似乎也只能被推著走。

這就是我想和你聊的一些感受:

生活雖不會坍塌,但內心似乎漏了個洞。

不知道為什麼生活會變成這樣,但就是感覺哪裡都不得勁。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但想告訴你的是,在我微信裡,比“我累了”說得更多的是:“我麻了”。

尤其這 3 年,我們的生活被分成“必要”和“非必要”。

非必要不出市、非必要不返鄉、非必要不旅遊,最近還有朋友半調笑半擔憂地說起了非必要不去 KTV ……

當習以為常的生活成了非必要,我們也很容易跟著放低要求。

上一秒還在想:“要繼續下去嗎?要再努力拼一拼嗎?我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嗎?”

下一秒就算了:“活著就好,我麻了,愛咋咋。”想改變現狀,卻找不到出口。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好像持續地在體驗一種不確定感、失控感,從覺得無力到不想發力。

於是我們開始頻繁地用“麻了”這個詞。

讀者

@瞌睡

告訴我,她不喜歡以前的單位,僅是拿著溫飽的薪酬默默碼字。

所以這兩年大大小小的公考,她考了不下 5 次。

但每次都在零點幾分邊緣打滾,繼續考吧,心累;放棄不考吧,成績又好像還可以。

更沒想到,像被不時打斷的生活一樣,面試也從 3 月被拖到了 6 月,她也“麻了”,不再對上岸有執念和衝勁。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新一輪複習前去看了日出

更多時候,她在“工作”和“考公”之間來回橫跳——

想透過考公擺脫不喜歡和無意義的工作

又想透過工作來逃避備考的倦怠。

不知道要不要繼續,不知道這條路是不是真的自己想要。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感覺整個人像極了飄著的浮萍,扎不下根,又不知何去何從。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脫口秀大會》的選手呼蘭曾說:“笑是生活的麻藥。”

但是——“生活向你開刀,醒了還是疼啊,麻藥它不治病,它只是讓你短暫地忘了疼。”

我更想說的是,當我們習慣性地喊“麻了”的時候,是最該警惕的時候。

papi醬接受許知遠採訪時,說過一句話:

“保持對生活的一點刺”。

我自作主張地,在這話後邊加了半句:

“刺向麻了的生活”。

就像你看牙醫,治爛牙的第一步,是扒開發爛的牙齦,給牙騰出一個缺口。

前幾天看 0713 男團唱歌,之前很多人都忘了,他們是 2007 年的快男。

他們“糊”而自知,拉了個群叫“快樂再就業”,群主是甦醒,入群條件是:“老失業,沒什麼活”。

他們也毫不忌諱地公開“互嘲”和“自嘲”——

張遠調侃王櫟鑫:“你搞過紅的音樂嗎?”

王櫟鑫回敬:“你一個婚慶歌手!”

王櫟鑫睡覺打呼,被張遠吐槽說:“這不會是你離婚的真正原因吧!”

話都不好聽,但很多生活裡的隱痛,被彼此無情戳穿後,反倒能解構掉一部分。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後來那天晚上,他們唱出道後的第一張專輯,王櫟鑫聽著聽著就哭了。

陸虎問他:“咱倆是不是把兄弟,你跟我說,你最近好嗎?”

王櫟鑫不假思索:“不好。” 看到這裡,我還挺感動的。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我們並不完美,並不隨時正確,犯過錯摔過跤……卻因此更需要我們大膽一點,去表達自己的脆弱。

表達、戳穿,也是一種正視。

它最終會變成咬向麻木生活的利齒,先“刺穿”生活的真相。

先把那顆很疼的牙給鑽開。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這麼多年,0713 男團沒活成頂流,最理想的狀況也是歌紅人不紅。

但在這個節目,你能看出來,就算知道“真相”,他們還在做以前天天做的事。

一言不合就做音樂,一開心就寫歌,一不開心也寫歌,在荒島上在沙灘上,在各種什麼都沒有的地方,他們都能沉浸在一起唱歌、一起創作的狀態。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是因為真的愛這件事,也是因為音樂真的能消解心裡所有的情緒,把它們變成更美好的東西。

用作家馬家輝的話說,do something。不管生活如何不順,只要你還持續去做,就能感受快樂,對生活還能有盼頭。

do something,你就會感覺自己還有點生氣。

我記得第四期的結尾,他們都喝醉了,一群大男人開始在沙灘上圍著篝火放著音樂跳舞,瞎跳。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陳楚生衝大家喊,“這次我們要是火了,大家都得加工資!”

他把工作人員都拉過來一起跳,那種快樂太真實了,太有感染力了,讓人覺得真的還有盼頭,還有力量。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還想跟你分享《奇遇人間·角落》裡的故事。

33 歲單親媽媽鍾歡是廣西南寧的跑腿員,以前是公司高管,在中產家庭長大。

大三就結婚的她,生了兩個孩子,因為前夫瞞著她投資負債,倆人離婚了。

養家餬口的重擔落在鍾歡身上,從早上 8 點忙到晚上 12 點,什麼單都接,卻換來孩子的“嫌棄”:

“同學的爸爸媽媽都是大老闆,你讓我覺得很丟人。”

離婚都沒哭過的她,第一次在路邊嚎啕大哭。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但她還是很堅定,得繼續做事啊:

“我希望,以後我能攢得到一定得資金,哪怕開個小店,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陪我自己的孩子。”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一刻也沒停下。

現在,她用跑腿攢下的積蓄辦了一所幼兒託管班。

當你被困住又不知道怎麼辦時,聽聽《達摩流浪者》:

“你可以向左轉,你可以朝前走,但不能停留”。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當然,最後一定要記得,在不斷 do something 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喪失體驗的能力。

一定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和機會,去看看沿路的風景,不要“麻”。

我很喜歡春夏在 2018 年給陳粒寫的一封信,我摘錄了其中一段: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我很愛翻春夏的微博,因為總能從中觸控到一些生活的細節:

“計程車上吹過的溫熱的風”、“幫著黑夜推搡我的日落”……

敏感地吸納著生活給你的所有體驗,這是一種能力,讓你感覺你仍擁有生活,並沒徹底失去它。

同事趙大寶分享過一件事,曾經他覺得釣魚很無聊,坐在一個地兒待著。

今年居家辦公,他花了 1 個下午的時間,看樓下的老大爺釣魚。

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是在生活,而不僅是“活著”。

我忽然意識到,當你去感知生活,其實生活也會反過來滋養你。

今天我想把這種力量分享給你:

去感受生命的細節,生活的細節,感受愛與被愛,感受真實的我的“存在”。

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也會過期,希望你的生命力不要過期。

不要真的“麻了”。

撰稿:袁三點素材&採訪:芯茹

*部分素材來源:《快樂再出發》、《歡迎來到蘑菇屋》、《奇遇人間·角落》趙青導演手記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晚禱時刻:

收官那天,俞灝明唱《其實我還好》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鼻酸:

平凡的苦衷,說愛說痛都太籠統

被故事選中,沒資格懵懂

就算沒觀眾,自己第一個被感動

我相信,到最後一分鐘

“我不會累了,因為我麻了”

和麻了相比  我希望生活滾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