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網上看到一個離婚案件:

女方伺候了丈夫一輩子,為他放棄了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收拾家務。

她對自己很節儉,結婚這麼多年來,都不捨得給自己買件貴點的衣服。

56歲那年,她患上糖尿病,丈夫不僅不聞不問,還提出了離婚。

她哭著鬧著不同意,但丈夫去意已決,最終還是離了。

搬家那天,丈夫把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沙發等各種值錢東西,全都搬走了。

望著空蕩蕩的房間,她才發現,自己的東西少得可憐。

一直以來,她的生活重心就是圍繞著丈夫、兒子轉。

而現在,丈夫搬走,兒子在外地上學,她突然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日子該如何過下去?

讓人唏噓不已。

美滿且長久的婚姻,是每個人都向往的,然而現實卻並不總能如意。

雖說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究其原因還是有一些共性可言的。

下面這幾點關於婚姻的真相,希望能給你提個醒。

01

“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社會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社會時鐘”。

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那些重要行為應該發生的時間節點。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

你周圍是不是充斥著這樣的聲音:

跟你同齡的都有孩子了,你怎麼還不結婚;

找個差不多的人就行了,別再挑了;

大家都是湊合過日子,跟誰過都是一輩子……

很多人受到“社會時鐘”的影響,或是父母的催促,或是周圍的壓力,或是年齡的焦慮,而匆匆選擇婚姻。

可等真正步入婚姻才明白:

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有人會成為你的光,有人會熄滅你的光。

如果你脾氣越來越差,未必是性格變差了,而是遇到了錯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人世間》中,周蓉的兩段婚姻。

周蓉的第一段婚姻,是和詩人馮化成。

倆人自從回到周蓉的老家發展後,就一直矛盾不斷,經常爆發激烈的爭吵。

“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電視劇《人世間》

最後,以馮化成出軌,周蓉離婚,結束了這段痛苦的婚姻。

不可否認,周蓉也有自己的問題,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對家庭缺乏責任,還不太接地氣。

但和蔡曉光組建新的婚姻後,她變得越來越通情達理,也越來越成熟和包容。

她會在弟弟周秉昆缺錢時,東拼西湊借了8萬塊錢送了過去;

也會在蔡曉光工作遇到難處時,瞞著他參加飯局,為他爭取機會。

這一切的改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嫁對了人。

“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電視劇《人世間》

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要相信和誰結婚都一樣。

和對的人結婚,你的生活會充滿陽光和溫暖;

和錯的人結婚,你的世界會遍佈陰霾和寒冷。

我們和伴侶組建婚姻,是為了幸福,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更不是為了將就和湊合。

如果婚姻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內耗,是疲憊,是痛苦不堪。

不如,選擇及時止損,放過自己的同時,也放過他人。

02

“被看見,是婚姻最好的安全感”

有網友說,她開始共情自己的媽媽,是在某次乘計程車的時候。

車載音響裡,一位媽媽正在跟女主播連線,訴說自己做家務的崩潰。

女主播默默聽著,和那位媽媽一起哭了,一邊抽泣,一邊安慰著那位媽媽。

司機笑了出來,輕蔑地來了句:“女人做家務,有什麼好哭的?”

“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抖音@娛樂吃瓜醬

網友愣了一下,突然意識到:

婚姻中最讓人崩潰的,或許不是繁瑣的家務,

而是沒人看到你的付出。

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你的任務,是你應該做的。

並且不能理解你的辛苦,反而認為,做家務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兒。

就像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因為手腕疼得動不了去看醫生。

醫生叮囑她要多休息,不要太常使用手腕,金智英回覆說:

可我要照顧孩子、洗衣服、打掃家裡……根本不可能不用到手腕。

醫生聽到後笑了:

現在洗衣服有洗衣機,還有吸塵器不是嗎?現在的女人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

“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有個詞叫“隱形家務”,在做飯洗碗、打掃衛生之外,還有很多沒有被注意到的家務。

比如:

髒衣服不會自己走進洗衣機,垃圾桶不會自己套上新袋子,洗好的衣服不會自己收起來……

但這些,很少有人會看見,更不會主動去做,去感激你的付出。

《愛,需要學習》中有句話: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不怕付出,也不怕為對方改變,怕的是自己的付出沒有被看見,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這個世上,並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

所有理所當然的背後,是有一個人在默默負重前行。

可是,家務是兩個人的家務,一個人的付出支撐不起兩個人的婚姻。

好的婚姻,是能夠彼此心疼的。

她理解你工作的不容易,你也能看到她的付出,她的辛苦,並主動參與進來。

婚姻的本質,更多的是渴望被對方看見。

而被看見,就是婚姻最好的安全感。

03

“女人,得自己成全自己”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

在一個家庭中,對孩子掏心掏肺、盡心盡責、事事親為的媽媽,卻不怎麼受孩子待見。

反而那個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操心,只是偶爾關心一下的爸爸,卻受到孩子的喜愛。

看過一個調解節目,一對夫妻因為教育子女的問題摩擦不斷。

媽媽從小對女兒要求高,管得也嚴。

女兒在她的嚴要求下,成績、才藝等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

“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節目《金牌調解》

但也正是這種嚴要求,讓女兒和她的關係跌到冰點。

經常發生矛盾和爭吵,甚至她還動手打過女兒。

而爸爸呢,不僅不管女兒學習上的事,還幫著女兒和她唱反調。

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明明是操心最多的那個,可最後卻成了出力不討好,誰也不待見。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或許可以用心理學中的“超限效應”來解釋。

它指的是,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

子女教育,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

它需要的是兩個人的配合,而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誠然,結婚後,一個女人的角色,成了妻子,成了媽媽。

但更想說的是,除了這些角色之外,你還是你自己。

你可以努力扮演一個媽媽的角色,但同時也要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學著自己成全自己。

去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的喜怒哀樂,關注自己的快樂與不快樂。

在教育子女問題上,試著讓伴侶也參與進來,兩個人有商有量,好過一個人苦苦支撐。

別大包大攬,別太乾涉子女的人生,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電影《慾望都市》中說:

我決心要把握每一天,享受每一天,不恐懼衰老,不害怕改變和失望,無論多少歲,都可以保持天真之心,都有得到幸福的機會,只要我不放棄。

人活一生,是為了幸福,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與其被動地活成他人期待的樣子,不如主動去生活,去成全自己。

去活成一束光,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樣。

04

作家雷抒雁說過這樣一句話:“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腳知道。”

婚姻如飲水,冷暖自知。

好的婚姻,可以讓我們在愛中得到滋養,讓彼此成為最好的自己;

壞的婚姻,不僅消耗曾經的美好感情,還會折損彼此的身心健康。

經營婚姻,是一門學問,更需要一些智慧。

因為感情,不是一廂情願地付出,而是理智地博弈。

適當學會放手,偶爾偷個懶,讓伴侶參與到家務,參與到教育子女中去。

雙向奔赴、共同參與的婚姻,才能走得更遠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