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近幾年,漢服文化逐漸興起,而如今市場上大多數的漢服都是仿照明朝服飾所制,但明朝的服飾,特別是庶民服飾,在明朝前中後三個階段的風格差異是非常大的,朱元璋時期的服飾和明晚期的服飾反差巨大,從服飾的變化中也可以看出明朝階級之間思想的轉變。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大明服飾變化趨勢在中國古代思想體制中,庶民服飾要和皇室有所區別,這是階級等級差異的體現,因此,明太祖開國時,朱元璋就對庶民以及皇室的服飾進行了詳細地籌劃,將皇室服飾和庶民服飾區別開來,但隨著大明經濟的發展,以及皇帝對階級觀念的觀念、法律的鬆弛,到了明中後期,由於審美觀和價值觀的轉變,讓明朝的庶民服飾呈現出了多彩繽紛的發展。明初:庶民服飾的初定明初,天下剛定,百廢待興,朱元璋一刻不停歇,和眾大臣就致力於調整帝后、宗室、公候駙馬伯、文武官員以及庶民的服飾,在元朝服飾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和補充,服飾禮儀在古代並不是一件小事,它象徵著皇室的權力和等級,所以一直到了洪武末年,所有服飾的樣式才得以確定,在樣式上,男女的服飾也有較大的差異。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女子服飾(明)對於男性庶民而言,其服飾可分為兩種,一是“禮服”,另一種則是平日穿的“常服”,在明朝初年,所有服飾還未定下的時候,庶民的禮服和士人禮服都是一樣的,都要求束髮於頂、並戴方巾,其領衣為雜色,但庶民不得使用黃色和玄色。洪武四年,朱元璋制定法律,庶民衣服上不得有金繡、錦綺以及綾羅,庶民只能穿由綢、絹以及素紗製作的衣服,庶民穿的鞋子只能是純色的,不能裁製花樣,更不能用金線來修飾,如果違反禁令,將會遭到朝廷的嚴懲,所以如果穿越回明朝初年,光是衣服樣式,大多數人都會是重罪。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安順屯堡至今保留的明朝服飾不僅僅是衣服材質有要求,庶民衣服上的圖案也是有很嚴格的界限,普通庶民不得將先賢以及聖人畫在衣服上,也不能將日月、龍鳳、麒麟、犀象等尊貴的圖案畫在衣服上。明代男女都束長髮,所以就要有巾環來

捆綁

,而庶民的巾環也有很嚴格的要求,普通人巾環只能以綢、絹、紗和布為衣料,而且巾環上不能有金、玉、瑪瑙、珊瑚等裝飾品。起初,明太祖朱元璋只要求庶民衣飾不能為黃色和玄色(深黑色),但明朝的民風比較開放,普通人為了追求更美的服飾,便用紫色為服,於是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讓禮部將紫色也納入禁止使用的顏色當中。如此多的規定限制了明初服飾的發展,並且朱元璋的禁令越來越多,庶民服飾的自由度也越來越低,為了彰顯自己的尊貴,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又頒佈了許多規定,這項規定要求庶民衣服的尺寸都要規範化。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洪武年間官員便服如此繁瑣的規定對普通庶民來說還能接受,但對一些富商大賈來說,就很難彰顯出他們的優越感,古代商賈的地位很低,可他們手握著大量的財富,心中自然認為其要尊貴於普通庶民,於是為了彰顯身份,這些富商大賈便違反禁令,在鞋子上下功夫,穿著的靴子往往都違反禁令,所以朱元璋一氣之下,便禁止庶民穿靴子,只能穿棉鞋。不過這項禁令出來後,由於北方地區的天氣太過於寒冷,不讓穿靴難以過冬,所以朱元璋就開恩,北方地區可以用牛皮做的直筒靴,到了洪武末年,禁令再次升級:軍民、僧、道及庶民,止用綢、絹、紗、布,不得用錦綺、絲、綾、羅、彩繡。在禮儀服飾上,明初的規定太多,不利於文化的發展,朱元璋定下的這些制度,在明後期,就遭到了挑戰,這是歷史程序必然的階段,也是民族服飾發展的趨勢。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這種漢服當時庶民是被禁止穿的相對於男性服飾,明初時期女性的服飾就顯得更加多樣,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後,就昭令女性服飾恢復唐制,女性的首飾可以使用金銀、耳環可以佩金珠,服飾必須為淺色,其衣料可以是絲、綾、羅、綢、絹等,但是僅僅過了三年,洪武三年八月,朱元璋就頒佈法令,規定女性服飾不得用金繡、錦綺、絲、綾、羅,只能用綢、絹、素紗作為衣料。首飾也不能用金玉、珠寶,只能用銀作為裝飾物。起初,女性的服飾樣式比男性更多樣,但到洪武八年後,女性服飾的衣料以及靴子的樣式都與男性一致,並且所有服飾只能染淺色,洪武五年四月,朝廷對女性的頭飾以及衣服樣式作出明確的規定,要求女子束高頂髻,但剛開始民間女性並不適應,依舊沿用元朝的風格,朱元璋便讓禮部多次強調恢復唐制的重要性,並一起制定了多種髮飾,至此,明朝女性的服飾才得以普及推廣。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大明開國初年,在中央高度集權的統治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庶民只好按照帝王的意願過著循規蹈矩的簡樸生活,在還未實現溫飽富裕之前,庶民在服侍方面不敢有太多的奢求,所以統治者的服飾制度得到了很好地執行,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矛盾就愈演愈烈,在明中後期,隨著意識形態的改變,服飾的變革也悄然進行。明中後期:奢侈風的形成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推動著社會各階級勢力的變動,與此同時,各階層人士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審美和價值觀都有了多元化的發展,庶民服飾樣式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摒棄了明初時的簡樸風格,明中後期,庶民階層的服飾競尚奢華,並且標新立異,服飾開始變得華麗,光從服飾上管中窺豹,就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非常善於創新,這種時代風貌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體現。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皇室服飾最先敢於挑戰禁令的並非是庶民,而是勳戚官員,從永樂時期開始,文物百官在服飾方面就開始出現違禁的情況,隨著違禁越來越多,永樂皇帝還頒佈《禮制集要》,要求所有人要遵守服飾的規定,這次詔令頒佈後,違禁行為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可潮流和趨勢是無法控制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各個勢力的此消彼長,服飾制度的變化只是時間問題,在官員的帶領下,庶民階層也開始變得肆無忌憚,開始向朝廷的服飾制度發起挑戰,進而出現了大量不同樣式的服飾。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出土的明朝皇妃帽到了明武宗時期,服飾違禁達到了高潮,因為明武宗很反感祖先定下的這些條條框框,他甚至帶頭讓大臣穿違禁的服飾,正德十四年,監察御史虞守上書,用數千字長文批評明武宗的這種行為,但明武宗並沒有接納,對違禁的官員,明武宗從不懲治,自此,由上而下地影響了庶民服飾的發展,加上社會潮流思想的泛濫,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即使處於最底層的庶民,在實現溫飽之後,他們也不再甘心穿著簡樸的服飾,於是庶民階層開始反抗朝廷的禁令,上有文物百官違禁,下有庶民群起反抗,朝廷根本沒有辦法全面管制,漸漸地,禁令不再是不可逾越的法令,全社會的服飾得到了快速地發展。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明初服飾(仿製)如今日漸興盛的漢服文化,其大多數的板式就是依照明後期的漢服樣式來設計的,明中後期,庶民服飾的風格從簡樸逐漸變成奢靡,而且將太祖時期的禁令全部拋在了腦後,庶民服飾中開始出現了黃色,並畫有古先帝王、繪有日月、龍鳳、麒麟等皇家御用的形象,朝廷雖然多次禁止,可違禁的情況依舊絡繹不絕。到了成化年間,民間開始有人使用綾羅綢緞等皇家才能使用的衣料來製作服飾,服飾開始變得越來越奢靡,朝廷也頒佈了很多禁令,對違禁的人進行嚴懲,可依舊有大量的人在偷偷地穿著違禁的服飾,歷代皇帝對此都嚴加禁止,但總有人在犯,隨著各個階級勢力的發展,皇權不再獨大,皇帝為了維護統治,沒有辦法從根本制止這種違禁行為,久而久之,服飾的禁令問題越來越大,統治者的防範也越來越無力,問題也越來越多。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出土的普通棉鞋嘉靖二十四年,庶民服飾奢侈成風,導致了很多社會問題,明世宗連忙下達十條詔令禁止,可奢侈風尚依舊沒能減少,反而愈演愈烈,萬曆二十一年,全國從上而下奢靡日益嚴重,禮部向萬曆請求皇帝從自身開始節約費用,從而改變日益奢靡的社會風氣,可萬曆根本不聽,皇帝的

不作為

,卻讓庶民服飾得到了迅速發展,萬曆執政期間,庶民服飾的樣式非常多變,許多寒酸計程車人為了抒發內心的痛楚,肆無忌憚地穿著違禁服飾,這為後來的禍亂埋下了隱患。到了天啟年間,庶民的服飾更是發生了詭異的變化,當時,庶民服飾的奢靡和逾禮犯上已經非常嚴重,朝廷也已經無力管制,當時不僅是服飾上違背禁令,甚至出現了男女混穿的情況,“男為女飾,女作道裝”,當時這種奇怪的服飾曾一度成為時尚,天啟崇禎時期,庶民已經放飛了自我,庶民和官員的服飾等級界限越來越模糊,男女服飾亂穿甚至都成了潮流,普遍被世人接受。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女裙明後期,庶民服飾的式樣和顏色都很多樣化,明初時的清規戒律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僭越禮制成為了常態,明末時期的服飾式樣變化極快,通常兩三年就有一次變化,審美也有了多元發展,明朝後期的男性庶民著裝樣式很多,常有的服飾為:直綴、罩甲、曳撒、褡護、褲褶、程子衣、褲、褂、裙、衫等,值得一提的是,罩甲本是軍人才能穿的,可到了明後期,不僅是官員喜歡穿,連平民也喜歡穿,而裙子則是男女通用,馬尾群是當時最流行的,當年明思宗皇太子出逃時,也是穿著藍色的馬尾裙。明後期的巾帽也是樣式繁多,有唐斤、晉巾、萬字巾、二儀巾等仿前朝的,還有明朝獨創的平定巾、六合一統帽、網巾、

老人

巾、瓦楞帽、邊鼓帽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明朝的巾帽樣式多達數百種。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女性服飾到了明朝後期也變得豐富多彩,服飾主要以求新、求異、求美為主、具體有:式樣多變的女裙、從材質上可分為綾裙、棉裙、羅裙、絹裙、綢裙、絲裙、布裙、麻裙等,從製作工藝來分則有畫裙、插繡裙、堆紗裙、合歡裙、鳳尾裙等,到了明後期,除了明黃、雅青以及硃紅三種顏色不可用以外,婦女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做裙,當時的婦女就已經很注重搭配,其時尚潮流,並不比現在差。時尚圈不僅在普通婦女之間流行,在妓女和尼姑之間也很受歡迎,明初,妓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其著裝也受到嚴格限制,當時她們只能戴明角冠、不能穿貂裘,也不能和普通婦女穿一樣的衣服,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這種界限就模糊了,妓女也可以穿得華麗顏彩,這點在《金瓶梅》中有詳細記載。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婦女的髮型在明朝後期也有了很多的變化,比較流行的髮型有十幾種,其中桃心髻、牡丹髻、盤龍髻、一窩絲、花髻、荷花頭、芙蓉髻等最受歡迎,這些髮型有的是模仿前朝,但大多是明朝獨創,明中後期這幾十年的時間,婦女創造的髮型比過去幾千年婦女的髮型還要多,可見當時文化包容性有多強,當時假髮也很受歡迎,也正是因為髮型的發展,明朝的頭飾樣式也是最多的,當時婦女出門,如果沒有打扮得很華麗,就會被世人所嘲笑。

明朝前中期庶民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為何明初明末差異會如此巨大?

至此,可以從明朝的服飾發展看出明朝意識形態的變化,從明初的簡樸為主,到明中後期的奢華多樣,這說明其社會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心態的變化也讓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的而根本原因則是商品經濟的發展所推動的,經濟決定了文化的發展,在封建社會里,明朝的繁榮空前絕後,可惜這種開放的社會環境沒能一直髮展下去,不然中華民族的文化一定更加絢麗多彩。參考文獻:《晚明士風文學》 《金瓶梅》 《醒世恆言》 《留青日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