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抑或是藝術書法?

——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 楚水

沒有考證文字稱之為書法,始自什麼時代。據說,書法作為一個詞彙,最早出現於經史子集,在《左傳》之中,是史官對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評判、記載所依據的準則,與現在所說的書法,並沒有多大關係。也無法考證從什麼時候開始稱謂“書法藝術”,總覺得漢字自誕生之日起,無論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還是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都有樸素的藝術特徵,關鍵取決於書寫者本人的藝術修養。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及東坡先生的《黃州寒食帖》,肯定是藝術,而且是藝術殿堂中的瑰寶。

書法藝術,抑或是藝術書法?

漢字書寫稱為書法,書法讓人賞心悅目,而稱為書法藝術,至少需要一個哲學上稱之為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首先是漢字的書寫,中國書法講傳承,書聖王羲之還曾師從衛夫人。這個傳承現在講就是臨帖,無論是碑,還是帖,不然的話,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記得二十多年以前,老楚同志曾求墨寶於開國中將孫毅老將軍,老將軍揮毫潑墨近五十餘年,卻從不臨帖,特別是自己的簽名,一筆呵成,很有藝術感,現在統觀整幅書法,總感覺若有所失,這可能就是中國書法需要臨帖方能傳承的最好例證。神交古人,就是把古人的氣息,透過臨寫融入自己筆下的過程。

書法藝術,抑或是藝術書法?

現在,有一種髦的前衛的說法,就是藝術書法,也就是忽略了書法文字傳遞資迅功能,而強調書寫過程中線條形成的視覺感受。墨分七色,如果忽略文字本身,也就是說內容本身,僅看視覺效果,肯定也會有某種藝術的感覺。但忽略了文字本身,又怎麼能稱之為書法呢?記得方以智《東西均》開篇以言均者,造瓦之具;七調十二均,八十四調因之,均固合形聲兩端之物也。古呼均為東西,至今猶然。總覺得藝術書法與之相似,又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