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者史惟則,管元惠碑

管元惠碑,全稱《唐故中大夫福州刺史管府君神道碑並序》,一九八○年河南省洛陽市東花壇南五十米處出土。唐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二月十五日立。碑高二百七十七釐米,寬九十九釐米,厚三十釐米。碑首雕六龍戲珠,題額篆書『大唐故福州刺史管府君之碑』十二字。碑文隸書,二十六行,滿行五十二字。蘇預撰文,史惟則書丹並篆刻,張乾護、張仙喬鐫刻。

唐|書者史惟則,管元惠碑

碑文記載了管元惠的籍貫和生平事蹟,稱「公諱元惠,字元惠,平昌人也。」唐開元十四年(公元七二六年)任使持節,都督邕州諸軍事,邕州刺史兼潯、貴等三十六州經略軍使。十七年(公元七二九年)出任使持節,福州諸軍事、福州刺史兼泉、建等六州經略軍使。其間因平澄州刺史韋守盈之叛有功,加爵中散大夫,九增級至中大夫,九冊勳至上柱國。二十六年(公元七三八年)來朝京師,夏六月丁未至洛陽,疾薨毓德里第,享年七十四歲,葬於「河南縣昭覺原」,即該碑出土之地。

唐|書者史惟則,管元惠碑

碑文書法為隸書,書者史惟則,唐代著名書法家,工八分、飛白二書,與韓則木、蔡有鄰、李潮等齊名。他所書《管元惠碑》,字形清秀雋健,渾輕遒麗,在唐隸中堪稱上品。

唐|書者史惟則,管元惠碑

附錄

唐故中大夫福州刺史管府君神道碑並序。

左拾遺內供奉蘇預篹。河南府伊闕縣尉集賢院直學士杜陵史惟則書並篆。

公諱元惠,字元惠,平昌人也。周文王之子鮮,國於管,襄王世,有夷吾左齊霸桓公,桓公命為仲父,則其裔也。瓜瓞孔蓐,衣冠其繁,在北海曰寧徵君,在平原曰輅少府丞,休有令德,鑠此茂緒,曾隋青州刺史,崖靈和錫羨,皇考成均孝廉,琮醇素貽式我青州府君,宦未充量,當引先禩我孝廉府君,禰不及時將開胤業,必有昌者,非公而誰!其有後考於公而見。

十五讀書,鄉之儁選宗之,二十學劍,郡之賢豪右之。過陋巷揖子淵,不伐喜曰:死而可作吾其與歸,故公之立身止於仁也;登農山壯,仲由先對詫曰:死而可作吾其與歸,故公之從事成於勇也。爾乃執柔宣敏,體剛明恕,惟仁是依,惟德是據,用能循良,文昭保和恭懿,惟勇是立,惟禮是寘。

始門蔭為衛官,尋調左金吾長上,一舉武可安邊,再舉武可戢兵。累踐甲科,仍安下位,移武城別將、宜春左果毅,轘轅頻陽三折衝,都尉皆長上,轘轅時兼郎將中受降使,頻陽時攝郎將加遊擊將軍。上幸太原也,乃翊天麾封介丘也,扈仙蹕。十四年,拜朝散大夫、使持節檀州諸軍事,檀州刺史兼障塞軍使,仗其略而禦寇,恃其謀而遏邊。公曰:字人者,豈褰帷去襜云爾乎,在一而己,逾月裡不戒胥。公曰:致者,豈摩壘折聝云爾乎,在信而已,逾時疆不戒侯,加朝議大夫。十五年,除使持節都督邕州諸軍事,邕州刺史兼潯、貴等三十六州。初徙北燕也,北燕人相吊:“去我何遽邪”,泉建旟南海也,南海人相慶:“公撫我何遲邪”。十七年,除使持節福州諸軍事,福州刺史兼泉、建等六州經略軍使。仍迃天和,聿敷朝化,誘彼閩越,俗成鄒魯,閒為邕也,前守李禕之誣,澄州刺史韋守盈不叛,免子弟千餘,及領福也。風俗輕剽,封域險澀,置汀州,以綏壓作泉山府。四年,以威撫加中散大夫,九增級至中大夫,九冊勳至上國柱。

或問公: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歟。曰:母依仁據德為爾,其求之歟。或問公:至是邦也,必馳其聲求之歟?曰:母立勇寘禮為爾,其求之歟。執柔不犯而後宣且敏矣,體剛能斷而後明且恕矣,循良不溷而後文且昭矣,保和能施而後恭且懿矣。以此任己,以此臨物,居中則王之爪牙,殿外則人之父母,如其賢如其賢。

二十六年,來朝京師,夏六月丁未至洛陽,遇疾薨毓德里第,春秋七十四。有子曰忻、曰慎、曰恬、曰憕,至性殆盡,巨痛過制,斬為喪次,荒若出禮。殿中侍御史鄭昭公之懿交也,主客員外郎章仇瓊公之密親也,悼同人之逝,吊遺孤之苦,先使史行賵賻為,後使史給滷薄為,莁氏契龜,慕人供弈,是歲仲冬壬寅遷,攢塗歸葬河南縣昭覺原經也。

初公寖疾,草告群子,曰:少蒙主恩,獲保世業,入御中禁,出典外臺,每懷廷闕,載仰雲漢。今則憊幾,庸非命諸。如死,當斂用時服,比葬,當卜於近甸,以志吾儉且旌吾誠,爰泉飾終,皆從顧訓。是故明揚景行,採拾聲績,表之封壤,刻之金石,若夫經濟大略,古今高旨,偹於家傳,宣於國史。

系詞曰:天衛在刻,時稱介士,明明大夫,其才可恃,侯服思化,載佇賢守,明明大夫,其道亦茂,入則武臣,出則循牧,湛恩遊加,景命有僕,既執藩柄,又壯軍麾,仗義邊肅,宣和俗移,化本義及,教與和皆,海服孔淑,閩落允懷,薄言修貢,誰為遘愈,生實朝天,死不見主。顧命則儉,留言則誠,志於象魏,竁此郊坰。關臨有洛,闕封惟嵩,夫唯人謀,亦曰:龜從,節彼嵩矣,佳氣何高,松柏千祀,如山之包,洱彼洛矣,瑞色自浮,子孫百世,如川之流。

直監張乾護張仙喬鐫。天寶元季歲在壬午二月□□十五辛卯建。

史惟則

史惟則(生卒年不詳),唐朝著名書法家,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稱史侍御。廣陵人,今江蘇揚州人,字向,也有人說字惟則。陶宗儀雲:名浩,字惟則。天寶(七四二至七五六)中嘗為伊闕尉,集賢院待制,後至殿中侍御史集賢直學士。肅宗時嘗奉使晉州推事,所在博訪書、畫。其籀、篆、八分,如王公大人,進退有度,與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四人稱唐世分隸名家。宋陳思《書小史》稱其隸書“迫近鍾書,發筆方廣,字形俊美亦為時重。又善篆籀、飛白”。傳世的書跡有《大智禪師碑》等。《墨池編》、《書史會要》、《集古錄》。

《大智禪師碑》唐開元二十四年立,在西安碑林。是著名唐隸碑刻之一。趙明誠評此碑說:“老勁莊嚴,此書骨力參以和緩之致。”王世貞曰:“惟則《大智禪師碑》、行筆絕類《泰山銘》、而縝密過之。王世貞曰:“惟則《大智禪師碑》、行筆絕類《泰山銘》、而縝密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