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最近《第一爐香》上映了,一部因為選角不合適,被“黑”而紅遍網路的電影。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講述了戰前香港,女學生葛薇龍為維持學業,投靠了名聲不太好卻遺產豐厚的梁姑媽,並沉淪紙醉金迷奢靡生活,逐漸失去自我的故事。

電影宣傳詞有一句:

“是無痛又痛徹心扉的痛楚……”

有人說這是一部青春疼痛電影,確實成長過程不乏愛與痛,慾望與代價,得到與失去……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透過另一種視角去看,電影中兩位女性:

俞飛鴻扮演的梁姑媽,一個財力雄厚,強勢掌控的“母親”;

馬思純扮演的葛薇龍,一個為求獲取生存資源,而失去自我的“女兒”。

這也是一場強勢“母親”和虛弱“女兒”的交易,折射出一場父母精心安排下的親子關係敗局,孩子成長的敗局……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被強勢“母親”統治的虛弱“女兒”

梁姑媽出生在注重名譽和麵子的書香世家,但她受不了家族敗落的窮苦日子,不顧家人反對,和兄長反目,嫁給香港商人做了姨太太。

丈夫死後,她得到了一筆豐厚的遺產。

張愛玲這樣描述她:

“姑媽是個有本領的女人,一手挽住了時代的巨輪,在她自己的小天地裡,留住了滿清末年的淫逸空氣,關起門來做小型慈禧太后。”

姑媽很有手段,打造了一個社交王國,籠絡了許多上層名流、富家公子哥、名媛小姐,自己當了一個八面玲瓏的社交女王。

姑媽雖風韻猶存,卻年逾半百,無兒無女後繼無人,她需要年輕女性來延續人氣。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此時親侄女剛好找上門來。

葛薇龍一個普通的女學生,家道中落,她為了繼續留在香港上學,無奈之下瞞著父親,前來求助和家族中斷往來的姑媽。

姑媽因為兄長之前的過節,心有怨氣,不肯輕易幫忙。

薇龍陪笑道:

“爸爸當初做了口舌上的罪過,姑媽得給我一個贖罪的機會。姑媽把我教育成人了,我就是您的孩子,以後慢慢報答您!”

一段介紹,一段賠禮,姑媽變成了“媽”,襯托出兩人之間的關係像極了“母親”和“女兒”:

梁姑媽是一個財力雄厚,強勢掌控的“母親”,葛薇龍便是一個為求生存,而屈從安排的“女兒”。

自是走投無路後的投靠,葛薇龍和姑媽彼此達成了協議:

“你教育我成人,我就是你的孩子,我會報答你。”

這一場強勢“母親”和虛弱“女兒”的關係就展開了。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姑媽自然有責任教導、安排“女兒”的人生。

姑媽捨棄書香世家大家閨秀名聲,做了商人的姨太太,她打破階級層級,過上了自己喜歡的、奢華的上層生活。

她太熟悉這一條晉升之路了,她是利益既得者和享用者,她自然順理成章推葛薇龍走上這樣的道路。

在梁姑媽的人生經驗裡:

我走過的路,我已經驗證過了,是可行的。所以我來教導你,如何走這條路。

於是,她將這種人生經驗形成的固定模式,翻版複製給了葛薇龍。

這對“母女”關係,又像極了天下千千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聽話,按我安排的來,走我給你鋪好的路,這是通往成功人生最快、最好的一條路。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聽我的,為你好”,永遠的關係敗局

中國有些父母類似梁姑媽,都存在這樣的想象:

把我認為好的人生經驗全盤複製給你。

比如一些父母有這樣的執著:

想要讓孩子找一份體面又穩定的工作,最好是鐵飯碗,退休金豐厚,保障一生,聽我的,都是為你好。

曾經在德芬空間後臺聆聽過琪琪的故事。

琪琪臨近畢業,她想留在一線城市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卻被父母催著回家考公務員,被安排相親,琪琪很苦惱。

琪琪的父母都是體制內的公務員,工作體面,收入穩定。

畢竟是拿公家工資,捧鐵飯碗的人,人前人後都備受尊重,這也是家族裡面最引以為豪的事情。

父母的人生經驗讓他們認定——

這是我用人生驗證的道路,沒錯的,穩定又牢靠,我的孩子也跟我一樣當公務員,捧鐵飯碗,妥妥的!

他們將自己得到的、認知裡體驗到的最好,都教導傳承給了孩子,

甚至希望孩子複製自己人生。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如果有人說:

“老張啊,你家兒子(女兒)真是跟你一樣有本事,很有出息,你們一家人居然都是吃國家飯的,真不愧是你們老張家出來的孩子。”

很多父母非常樂意聽到這樣的表揚,那種優越感太令人舒服了,因為:

我的一部分生命得到外界的延伸,我的自戀得到外界的成全和肯定。

就像葛薇龍說的:

“姑媽把我教育成人了,我就是您的孩子,以後慢慢報答您!”

她走一條姑媽設定好的道路,本質上也是為姑媽服務,為姑媽不再青春的生命在延續生命力。

所以,葛薇龍成為第二代交際花,成了梁姑媽第二,終於活成了“母親”想要塑造的樣子。

但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葛薇龍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因為,當父母想要按自己的理想去打造孩子,孩子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放棄一部分自我,成全父母。

但,成長是不斷完善自我,而非喪失自我的過程。

心理學家說,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就像一場拉扯之戰。

父母贏了的“戰爭”失去了孩子,意味著孩子沒活出自我,活出獨立的個體,到頭來,你的親子教育終究是一場敗局。

電影中,舞會結束後,商人司徒協送了葛薇龍和梁太太一對手鐲,葛薇龍推脫太貴重,不能收。

姑媽按下她的手,手鐲“咔噠”一聲響扣上了,成了困住她們命運的“手銬”。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從葛薇龍開始遵循姑媽的安排,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直到慢慢墮落,徹底喪失掉自我,淪陷活成第二個“梁姑媽”。

葛薇龍和姑媽,殊途同歸。

“聽我的,為你好”從“臺階”變成了“鐐銬”,這一場拉扯之戰,無論誰勝誰敗,誰服從誰,永遠是一場敗局。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親子關係敗局,敗在哪裡?

也許我們都想追溯: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敗局?

很多家庭教育的問題,都離不開這三大元素。

關係敗局原因一:生命力被禁錮,恐懼在作祟。

一些父母生活因為成長環境使然,為了安穩,求生存,壓抑了活著的生命動力,他們的生命被禁錮了。

只在自己的安全模式裡生活,不敢踏出舒適區,去做更多“出格”的探索和冒險,沒有活出自己流動的創造力。

他們沒有看到自己是流動的生命,也沒有看到孩子是流動的、獨立的生命個體。

生命力被禁錮,生命能量無法流動,背後是恐懼在作祟。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父母苦口婆心勸說孩子走一條自己安排的路,背後承載著深沉的愛。

同時也受到自己認知的侷限,也無意間透露自己的擔憂和恐懼。

鋪設一條安穩、好的道路,或許也傳遞出另一種潛意識資訊:

社會是危險的,競爭激烈的,我不信任你憑著自己的能力,可以過上好的生活,我行,你不行。

親子關係敗局原因二:好的道路,不一定真的“好”。

在一場關係敗局中,孩子表現出“虛弱”和服從來為父母的“強勢”安排服務。

因為自我不夠穩定的父母會被孩子的優秀所刺激,擔心孩子過於優秀,有朝一日脫離父母,“翅膀硬了去單飛了”。

這好像在說:

“你老了,你不行了!”

父母的自戀會被衝擊,為此不如以自己的方式將孩子留在身邊。

所以一條看似好的道路,不一定真的好。

因為其中包含著父母非常複雜的資訊:

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擔憂、對環境的焦慮、對生命力消退的恐懼……

正是這些剪斷了孩子原本高飛的翅膀。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親子關係敗局原因三:沒有真正活出自己的命運是悲哀的

父母為求踏實,安穩,生命的熱情慢慢被消磨,生命力消退,自己不再有夢想。

他們將壓抑的夢想和渴望投射給孩子,期盼孩子將自己的生命力傳承下去,將自己沒來得及活出來的生命,延續下去。

孩子不得不揹負著父母巨大的期待,心不甘情不願去追尋父母的理想。

於是孩子的邊界被侵犯,過度承擔不屬於自己的重擔,反而自己的生命力和夢想被扼殺了。

父母沒有活出自我,孩子在活父母的“命”,沒有人在活真實的自己。

孩子要麼被迫活成父母翻版的人生,要麼在活父母翻版的夢想,無論哪一種,當一個人沒有真正活出自己,都是悲哀的。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活出真我,才是榮耀生命最好的方式

如何跳脫出親子關係的敗局,活出綻放的生命?

為人子女,我們需要明白——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生命的本質就是活出自己,活出精彩的自我,才是榮耀父母最好的方式。

德芬空間CEO盧熠翎老師說,對於孩子而言,要跳脫出這種被禁錮的生命,我們可以接受父母的愛,拆分他們的意圖和行為。

做一個交還父母命運的練習,在心中對他們說:

我可以完全接受並感恩你們愛我的意圖,我但不完全接受你們愛我的方式。

我接受你們的愛,交還不屬於我的生命意圖。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1、交還父母的命運、痛苦和情緒

雖然你是我的父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應該承擔你的命運、痛苦和快樂。

所以,我把屬於你的命運、痛苦、快樂留給你,我把屬於你的情緒、責任、經歷、你的生老病死等一切交還給你。

2、愛不代表全盤接受期待

你是我的父母,我愛你,但是並不代表著我一定要去實現你的期待,我是獨立、流動的生命個體,我需要活出自己的夢想和生命。

3、換一種方式來愛父母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如果我活得和你們不一樣,請你們祝福我!

請允許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愛你,我將以活出自我的方式,來傳承、榮耀家族的生命能量!

馬思純、俞飛鴻上演畸形“母女”:紙醉金迷背後,是教育的敗局

策劃|張看看

編輯|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