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星際穿越|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星際穿越|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看占星不可避免的,就是需要去了解占星歷史發展沿革。占星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擁有著非常淵遠的歷史背景。而透過這些歷史背景,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占星學發展的脈絡。

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黃道十二宮體系的確立有一個過程。

黃道所經過的那片環狀天區被稱為黃道帶,本意是

“獸帶”

(zodiac,這可能是較為後出的名稱)。這個概念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在巴比倫人那裡出現了。在約成於公元前700年的占星文獻《綱要》(MUL。APIN)中,黃道帶被稱為“月道”(the path of the moon);沿月道排列的星座那時有18個,先列出如下:

星際穿越|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綱要》說這18星座“沿月道排列”,其實只能是大致如此——按照現代仍在使用的西方星座對天區的劃分,黃道並不經過第11 18各個星座,它們只是位於月道附近而已。最末的一個,“北魚座”,早已不使用。而後來定型的黃道十二宮中,金牛(Taurus)和巨蟹(Cancer)卻未在《綱要》中出現。但《綱要》的作者已經知道太陽和五大行星也始終是在月道環帶上執行的。

從18星座演變為十二宮,究竟完成於何時,學者們迄今無法確定。能夠明確的只有如下幾點:

18星座的月道直到公元前6 前3世紀期間仍在使用;十二宮體系在公元前5世紀已用於巴比倫,公元前3世紀已用於埃及;然而十二宮體系直到公元元年時仍未最後定型。

在巴比倫星占學家那裡,黃道帶上的故事是豐富多彩的。一般的巴比倫人——甚至包括國王們在內——很少能弄得明白星占學說中的種種錯綜複雜之處,只有那些星佔祭司們才能將這一套玩弄得熟練圓轉。也許是出於“普及星佔觀念”的目的吧,他們透過巴比倫的神話和傳說,弄出一些類似“星佔叢談”的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吉爾伽美什(Gilgamesh)歷險記》

,儲存在12塊泥版上(不全),出土於尼尼微城亞述巴尼拔的王家圖書館遺址中。“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巴比倫史詩中的大英雄,烏魯克(Uruk) 的王。在這部《歷險記》中,他的12次歷險每次都與黃道上的星座有關,如在天蠍座遭遇蠍人,在摩羯座遇到死亡之水,在金牛座向一個名叫作埃阿 巴尼(Ea-bani)的半牛半人怪物請教,在室女座則接受了伊什塔爾女神的求婚,等等。想來巴比倫人聽著這些故事,認識到人就在於追求不朽,也就隨著太陽之神穿過各個星座神遊萬里了。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

黃道十二宮體系實際上是古代巴比倫人、埃及人和亞述人三方共同創造完成的

。比如,象徵白羊宮的公羊形象,就來源於埃及;而金牛宮的公牛則是巴比倫的,巴比倫人稱之為戈特 安那(Gud。anna);獅子宮的雄獅形象則又是埃及人的貢獻,這個星座在巴比倫人那裡稱為大犬(Great Dog)。還有一些星座是雙方共有的, 比如雙子宮的雙星。至於巨蟹宮的蟹, 本來是巴比倫人的, 然而埃及人則有與之對應的雙龜形象, 後來這又被希臘人繼承過去, 有人甚至認為這可能還是古代中國“四靈”中“玄武”(龜蛇)的來源。

星際穿越|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黃道十二宮體系兼有巴比倫與埃及色彩, 這在古代是長期公認之事。上圖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生動例證。這是一幅公元1653年問世的歐洲版畫,但是遠遠超過兩千年的歷史淵源和痕跡在圖中依然清晰可辨。這圖被認為保留著拉丁、希臘、埃及三方的色彩,而實際上希臘一拉丁化的星占學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自巴比倫一亞述血統( 我們後面還將更詳細地討論這一點) 。下面對這幅黃道十二宮圖稍作一些介紹和討論。

該圖最外圈, 將周天沿黃道等分為36格, 這是直接根據埃及人古老的

“36旬星( decans)"

而來。第二圈是各宮的符號,其中大半已與今天國際通用的符號一致。第三圈為象徵各宮的神話形象,其中有些來自巴比倫、如金牛宮的公牛、巨蟹宮的蟹、天蠍宮的蠍等;還有一些明顯來自埃及的,如白羊宮的阿蒙(Amun)神、室女宮的伊希斯( Isis) 女神、摩羯宮的安努畢斯(Anubis)神等。第四圈是第三圈諸神物的名號。第五圈是十二宮的拉丁文名稱,與今日國際天文學界通用的名稱已完全一致。第六圈,也就是最內圈,標有用羅馬數字表示的各宮序號,這裡以摩褐宮為首,而一般是以白羊宮為首的,因為古代(約公元前1000年)春分點曾在白羊座。

這裡必須對“黃道十二星座”與“黃道十二宮”作一點說明。這二者名稱雖然相同,今天所代表的概念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今天開啟一冊星圖,將看到有若干星座所據有的天區被黃道所穿越,但我們決不能將這些星座與黃道十二宮混為一談——儘管它們的名稱是一致的。星座由星群所代表,而

由於歲差的作用,星群沿著黃道緩緩向西退移

;然而黃道十二宮則是定義的,亙古不變,以春分點為起算點,每一宮佔據30°的寬度。當初巴比倫占星學家提出黃道諸宮的概念,並最終確立黃道十二宮體系時,沿黃道的十二星座正與他們所定義的黃道十二宮一一對應,所以才取了這些星座名稱來代表各宮。以後因歲差的作用,星群逐漸向西退移,諸星的黃經值也已大大改變,比如,今日的春分點早已不在白羊座內,而是移到了雙魚座。

D。帕克( D。Parker) 與J。帕克( J。Parker) 二人曾將黃道十二宮體系流行到世界各地後所出現的多種符號名稱加以比較。包括巴比倫、印度/希臘、中國的以及梵文和拉丁文名稱。他們將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當成黃道十二宮的對應物(每宮兩氣),雖然從天文學原理上來說也不算大謬,因為從本質上說這兩者都是以太陽週年視運動在黃道上所走過的路徑為基準的,況且巴比倫人也早有類似的認識,比如在一塊公元前12世紀的尼布甲尼撒一世紀念石柱上,就有以公牛(金牛宮)和蠍(天蠍官)代表春與秋的內容。但是二十四節氣畢竟不是天球座標系統,將之視為黃道十二宮的對應物,到底有些不倫不類。而且他們不知道,完備的黃道十二宮體系其實至遲已在公元6世紀傳入中國,並有多套對應的中文譯名。這裡將幾種黃道十二宮名稱列表如下,自左至右,從第一欄起,依次為現行標準中譯名、標準拉丁文名、印度/希臘名、梵文名和公元758年漢譯佛經《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下卷中所採用的漢譯名(事實上漢譯《大方等大集經》比《宿曜經》早約200年,但殘缺了天蠍宮):

星際穿越|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其中梵文、希臘文都已經過拉丁文轉寫。

另一方面,黃道十二宮與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也確實有著固定的對應關係。比較準確的說法是:

太陽總是在相同的節氣執行到對應相同的宮。

下面就是兩者的對應:

星際穿越|黃道十二宮演進史

由於黃道十二宮與二十四節氣都是定義而非實測的,所以兩者的對應不會因為歲差之類的因素而改變。

文字整理自《12宮與28星宿》

————

Chapte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