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手槍偷襲,不講武德!

回想之前的某段時間,老同志在擂臺上被“不講武德”的年輕人一拳OK後,各種鬼畜爆發式出現,都快成全民狂歡了。現在,這個段子已經成為過去時,咱們可以稍微嚴肅一點,來琢磨琢磨“武德”了。

“武德”,也不是啥生僻詞,至少咱們都聽說過。但要說確切意義,好像又沒人能準確說出來。翻開《辭海》,倒是有“武德”這個詞條,但解釋卻是“唐高祖年號(618—626)”。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但是,唐高祖這個年號,還是有來歷的。

《左傳·宣公十二年》中記載,公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中晉軍大敗,楚臣潘黨建議,收集晉軍屍體築為“京觀”,以彰顯武功。楚莊王說,你懂個毛線,止戈二字合起才是個武字!而且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武有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

最後楚莊王沒有築京觀,只是建廟祭祀先祖就收兵了。

這裡出現了對“武”以及與之相聯的“德”的解釋,被認為是“武德”一詞的起源。這裡“武德”,說的是使用武力的動機或結果,楚莊王這段話,可以理解為以武力為手段,達成“和諧社會”。

▲隋末,李淵發揚“武德”一掃群雄(圖片來自saltfish子)

所以,“武德”從一開始出現,就是正面的詞彙。唐高祖偏愛“武德”,正是因為隋末天下大亂,就得發揚這種“武德”來收拾殘局——武德元年(618年),中國境內還有14個政權,武德九年,唐朝基本統一了中國。

不過呢,老同志指責年輕人“不講武德”中的“武德”,好像並不是這個意思——兩個人PK,怎麼也扯不到“戢兵、保大”這麼高的層次。

細品一下,老同志指責的重點其實是“偷襲”。偷襲嘛,當然是乘人不備,也就是說,正常的規則,“講武德”,應該是等對方做好準備了再打,這才公平,才反映真實水平。

所以,這裡的“武德”,其實應理解為“武術比賽道德”,大約相當於我們常說的“體育道德”。體育比賽嘛,當然要公平競技,不能耍規則之外的花招和小動作,要“點到為止”,更不能“偷襲”。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這種意義上的“武德”,歷史上有嗎?也有。

其實,就在楚莊王所生活的春秋時代,很多戰爭,還真就是按這種規矩打的。按易中天先生的說法,就是

“列陣如球賽,宣戰如請客,交手如吃飯,格鬥如競技”。

首先的一條,就是不能搞偷襲,要打,先宣戰告訴對方,讓對方準備好,甚至雙方的兵力都要對等,你出10輛戰車,那麼我也是10輛。宣戰書還得講究文明禮貌,不能講粗話,更不能趁對方有災荒,辦喪事發動戰爭。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楚國派使者宣戰,

“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懇請與貴國勇士來一場角鬥遊戲,貴國君上在車裡觀賞就行,敝人(楚軍統帥)願意奉陪。

晉文公派使者回應,

“寡君聞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敝國寡德之君……拜託大夫告訴貴部將士,駕好你們的戰車,忠於你們的國事,咱們明天早上見

——好像不是來打仗,而是來打“邀請賽”。

戰場一般就在國境線上約好的地點,所以也就沒有什麼迂迴包抄,更不會偷襲。時間一般就打一天,有的甚至只有一個早上,所以也不會有什麼“圍城必厥”之類的花招。

交戰怎麼打呢?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回合制”,你先打我一下,我再打你一下,你射我一箭,我再射你一箭。《左傳·昭公十七年》中記載宋國公子子城與華豹對戰,華豹先開弓但沒射中,想再補一箭,結果子城大喝一聲

“鄙!”

,華豹就只好放下弓,等著子城射自己,結果中箭身亡。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戰車相當於當時的坦克,今天能想象幫敵人修坦克助其逃跑嗎?

還是在邲之戰中,甚至出現了楚軍幫敵軍逃跑的現象。晉軍有戰車陷入坑中不能前進,楚軍幫他們修好,然後再追,沒多久,晉軍戰車又壞了,楚軍再施援手,又幫晉軍修好車輪,晉軍戰車得以逃脫,還不忘回頭自我解嘲——我不像你們大國那樣逃跑經驗豐富啊!

“輪流當靶”,“助敵逃跑”

,哪裡像戰爭,簡直就是體育比賽,而且還是“友誼第一,打仗第二”那種。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我們都很熟悉的宋襄公,就是嚴格遵守這一套規則的典型。在與楚國交鋒的泓水之戰中,大夫目夷建議乘楚軍渡河時出擊,不聽,目夷又建議乘楚軍剛上岸未列隊出擊,還是不聽,結果被楚軍打得大敗,宋襄公自己還捱了一箭。

打了敗仗,宋襄公振振有詞,

“君子不困人於戹,不鼓不成列。”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沒列好陣勢的敵人

……目夷很生氣,

“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為?”打仗就為取勝,講這些空理有毛用啊?如果像你說的那樣,乾脆去當奴隸好了,還打個啥呢?

然而這一套到了戰國時期,就完全消失了。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春秋時的戰爭之所以要講“體育道德”,是因為小國多,軍隊主力是貴族,平民和奴隸頂多乾點後勤,再加上有“周禮”這個意識形態大帽子扣著,大家基本都能做到守規矩不出格。

戰國則不同,諸大國崛起,周王室衰微,禮數沒那麼重要了,軍隊主力也逐漸變成平民,戰法和手段越來越不講究。於是,各種陰謀詭計,像火山噴發一樣湧現出來,殘酷的屠殺,也越來越多。

可以說,從戰國時期開始,中國就已經“不講武德”了。

▲碎片化的歐洲

中世紀的歐洲,與中春秋時期類似,小國林立,一樣要講“騎士精神”,不攻擊非戰鬥人員,不攻擊沒有披掛整齊的騎士。抓到俘虜,不僅不傷害,還要好吃好喝的招待,當然這也有現實好處,因為可以要贖金。

俘虜也得遵守規則,老老實實待著,如果不交贖金就逃跑,從此以後就不要在貴族圈裡混了。你的紋章或畫像,走到哪兒都會被倒掛起來以示鄙視,相當於“社會性死亡”。

這也是因為當時的戰爭是貴族之間的戰爭,要講規矩。相比之下,英國慣於大量使用平民出身的長弓手,就顯得很“不講武德”。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在1418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5000英國長弓手在感染痢疾,四天沒吃過飽飯的絕境下,將兵力是自己四倍的法軍射的人仰馬翻。法國騎士按規矩投降,卻被英國國王亨利五世下令殺掉,包括3個公爵,5個伯爵和90個男爵在內的5000多法國貴族喪命,可以說是歐洲版的長平之戰。

就是這個亨利五世,即使有殺俘行為,也還留下了2千多戰俘,不敢把事做絕。

但隨著火器的普及,戰爭日益平民化、總體化,騎士精神隨之消亡。到了一戰二戰,無論是謀略還是具體的殺傷手段,簡直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上演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殘酷血腥的殺戮。

為什麼無論東西方,最後都“不講武德”了呢?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教育軍備競賽,劇場效應典型,有一個學生補習,剩下都得跟進

這裡講一個概念——

“劇場效應”

想象一下,大家都在一個劇場裡看戲,原來每個人都坐著看,也都能看到演出。但有一個人突然站起來看,旁人規勸不了,又沒有管理員,於是,周圍的人也被迫站起來……最後,全場觀眾都得站起來看。

如果有人更進一步,站在椅子上看,那麼接下來必然是大家又都站在椅子上看——如果有人率先不守規矩,就先會佔到便宜,有一個帶頭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跟進者,有一家不講規矩佔便宜了,剩下的早晚都要如此。

“武德”也好,“騎士精神”也罷,其實一樣——維持“武德”,需要博弈的雙方同時具備較高的自律性和道德感,這本身就是一個不穩定的“低熵”狀態。

▲大家都是貴族,悠著點,不要太過分

在戰爭主力是貴族,都比較惜命,以及生產力低下,戰爭成本相對較高的條件下,這種局面還能維持。而一旦生產力提高了,軍隊平民化了,在勝利和財富的誘惑下,我率先“不講武德”,真的就能佔到大便宜。

其實,就在還比較講武德的春秋時期,已經有這種苗頭了,大家可以回顧一下目夷回懟宋襄公的那一番話,大概就能品出這個意思。只是宋國實力不濟,宋襄公就是不講武德,也很難贏,所以才會一廂情願的想依靠“武德”來搏上位。

要是大國也開始不講武德,後果就很嚴重了。

▲武德?不存在的!

咱們都知道商鞅變法的故事,商鞅之所以從魏國跑到秦國去,就是因為秦國沒那麼多講究,能放開手腳大幹,等商鞅自己領軍時,自然也不講規矩。在秦魏河西之戰中,商鞅致信魏軍統帥公子卬,咱倆在魏國就是老相識了,兵戎相見不好嘛,擺個酒宴,咱們議和怎麼樣?

公子卬感覺大家都是貴族,信得過,毫無戒備地赴宴,結果一來就被抓了俘虜。

然後商鞅乘機進攻,失去主帥的魏軍被打得大敗,秦國收復河西——在大家都講規矩的時候,率先不講規矩,可是賺大發了,至於罵我陰險狡詐不要臉,隨便,實利最重要!

有了商鞅和宋襄公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後來者就是想講武德,也不能講了,因為講了就要吃虧甚至滅國啊,誰還敢?於是,公平競技式的“武德”消失了,兵家的詭詐奇謀代之而起,影響了之後的兩千年,謀略文化深入人心,甚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僅僅說到這裡,你可能只會感慨一下歷史滄桑,然後慶幸自己沒生在那個年代。

不過,軍武菌想說是,大人,雖然時代變了,但有些東西可沒變,這不僅僅是歷史故事,更是一個殘酷的現實規律——

無論古今,公平競爭都很罕見,“不講武德”才是常態!

▲262學習馬伽術後的體會——不平等對抗

這裡引用262“思貨”系列中的一段話——

“從小到大,校園中一路走來,讓我們習慣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殊不知,這其實不是世界的常態。如果硬要打比喻,生活更像是戰場,而不是競技的賽場。”

“當你開著坦克一炮未發,就被飛機的航彈炸翻。當你開著戰機一彈未打,就被防空導彈幹掉,你就會明白,戰場從來不講公平……”

高考,大家都認為是最公平的競爭了,然而背後也存在很多“不講武德”的情況。

年輕人才不講武德?不,講武德的墳頭草已經3米了

▲十幾年練出的刀術,不敵一顆子彈

儘管最後的考試環節是公平的,但走入考場之前,情況可是千差萬別——有人家裡買得起學區房,上得起私立校,請得起一對一,而你的父母可能只是農民工,唸的是村小,請不起家教,讀不了重點……

你殺出一條血路,大學畢業,愛上了一個漂亮小姐姐,正打算節衣縮食買部iphone以搏美人歡心,卻不料半路殺出一個富二代,砸出豪華Porsche、限量

Coach,

亮出一排房產證,勾走了小姐姐……

為了在北上廣深安家落戶,你奮鬥多年,歷經辛勞,而你的同事,卻生下來就在大城市,優哉遊哉,輕鬆自在就擁有了你拼盡全力才掙到的生活……

公平嗎?好像一點也不啊?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感到很喪——臥槽,我還有什麼希望?

▲對手不講武德,坐著等死?不,戰鬥到底!

真的完了嗎?想一想,戰國以及之後的那些政權、國家、軍隊,難道沒法生存,沒法打仗了嗎?

不,他們都在想方設法應對“不講武德”的世界,改革、求新,求變,求強……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成功了,活下來了,中華民族才得生存至今。後來,面對著有史以來最殘暴無恥,最不講武德的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選擇的是戰鬥,而不是投降,用自己的方式抗爭到底,否則只有滅亡。

況且,這個不講武德的世界,其實也是公平的——秦國不講武德一統天下,反而成就了漢朝的輝煌;日本不講武德四處侵略,卻成了中國當上聯合國五常的墊腳石。

我們普通人也一樣——沒有考上好學校,學學李子柒如何?被富二代打敗,你就沒想過成為富一代?同事生來就有戶口,但輕鬆慣了的人,真的比勤奮的你更有前途嗎?

面對不講武德的世界,你要學會應對,而不是躺倒認慫。

262在講完戰場不公平後,還有一句

“力量失衡才能推進”

——發現自己最有力最拿手的潛力,發揮比較優勢,用不講武德的方式,來對抗和平衡不講武德的世界!

▲來自262的勉勵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誰都不能永保富貴,誰也都有翻身的機會——抓住時機,改變命運,在不講武德的世界中打出一片天,是完全有可能的,262自己就是個鮮活的例子。但前提是,你要清醒,你要自律,你不要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