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可憐天下父母心

世間爹孃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是當年清朝慈禧寫的一首詩。詩的意思大概是說:天下父母無怨無悔的為子女付出,擔憂著急的苦心不被子女理解,甚至會被誤會而令人同情和惋惜。

最近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把天下父母之心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檔節目主要是選擇不同的二胎家庭,讓孩子到農村去體驗獨立生活。第一天都是由家長先帶著孩子到達目的地,家長在離開之前就會交代孩子各種事項,就是這一交代,完全體現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的含義。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苦口婆心

來自上海的金遙瀚兩兄弟,他們是由外婆帶過來的。哥哥九歲,弟弟五歲。在他們到達目的地之後,外婆一片苦心的交代哥哥:每天起床要先喝水、刷牙上廁所;弟弟拉臭臭時要扶著他,以免他掉到坑裡……結果外婆還沒有交代完,哥哥就一灰煙的溜走了。

外婆交代那麼多,無非是怕孩子在自己第二天離開之後,不能好好的照顧自己、照顧弟弟。但自己的交代在孩子眼裡卻變成了羅嗦、嘮叨。外婆的苦心也不一定能夠被孩子所理解。

相親相愛,不離不棄

熊顥程和熊晨程則是由爸爸帶領過來的,兩兄妹,一個九歲,一個五歲。因為兩個孩子平時在家的時候經常會鬧矛盾和吵架,所以爸爸也非常的擔心在自己離開之後,孩子不能夠好好相處。

爸爸把兩個孩子拉到一邊,時刻的提醒他們,我們的口號是:“相親相愛,不離不棄”。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從這兩個家庭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當父母即將離開孩子,讓孩子獨自生活時,多少是有些不放心,擔心孩子過不好,或者是處理不好生活中的各種瑣事。父母懸著的心,始終放不下。

為了能夠鍛鍊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2到3歲的孩子,垃圾澆花,掛衣服開關,擦桌子等家務。

4到5歲的孩子,準備飯前餐具,飯後收拾碗筷,整理自己的床鋪,疊衣服,整理衣服,整理玩具等。

6到8歲的孩子,可以洗襪子,洗內衣,打掃衛生,在大人的指導下把衣服收入衣櫃。

9到12歲的孩子,收拾房間、碗筷,擦地,做簡單的飯菜。

除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外,我們還要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如何與他人相處。熊顥程兩兄妹在整個節目過程中發生了多次矛盾,最主要的還是哥哥對妹妹的說話態度不是很好,妹妹無法接受。解鈴還須繫鈴人。只要哥哥改變說話太多,他們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任何人的成長都要經歷無數的挫折,如果孩子總是一帆風順,那麼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情緒緊張,束手無策。因此,家長在平時就應有意識地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為孩子打下勇於面對困難的預防針,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每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會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後組建的家。我們通常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後來組成的家庭叫做再生家庭。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希希是一個很愛乾淨的女孩,在他們做節目任務——清理羊舍時把衣服弄髒了,她就哭了起來。後來在採訪媽媽的時候才知道,希希在家裡的時候也是非常的注意清潔,媽媽也非常的注意衛生。

希希有一些“小潔癖”,這完全源於她的原生家庭。如果她的原生家庭是那種非常乾淨,而且她的媽媽對衛生這一塊要求得比較高的,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受到家庭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在他們幫忙清理羊舍,忙了一天以後,節目組特地獎勵他們一籃子羊肉,他們就考起了羊排。就在烤羊排的過程中,希希的弟弟不小心把油踩倒了,希希非常的生氣。

她一邊帶著弟弟回房間找褲子換,一邊不停的嘮叨:“把這個褲子弄溼了,弄得這麼黃,到時候你媽就看到了,這樣很好嗎?哦,很好。媽媽只會罵我,不會罵你……”在姐姐的不斷抱怨中,弟弟也哭了起來。

希希在弟弟把褲子弄髒了以後,心裡感覺到焦慮和焦急,她擔心褲子上的油洗不掉了,怎麼辦?到時候又該被媽媽罵了。所以她一著急就說了反話:“到時候你媽就看到了,這樣很好嗎?哦,很好!”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希希在種情況下說反話,是因為平時她的媽媽就會這樣說她。平時媽媽是怎麼說她的,她就會這麼說她弟弟。希希生氣,最主要的也是怕被媽媽罵。想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兩姐弟鬧矛盾了,姐姐被罵的次數比較多。這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姐姐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主要是她在家庭中有點缺愛。

缺愛的本質在於缺乏安全感,缺乏嘗試的勇氣,缺乏認同自己的能力,缺乏心理彈性(Connor認為心理彈性是應對壓力挫折和創傷等消極生活事件的能力)。

缺愛並不是說沒有愛,而是原生家庭給的愛不夠(父母視時間和心情而定,隨機、不穩定)。或者說是給愛的方式不正確(難以交流的控制時長)

其實我們偶爾針對特定年齡的孩子講反話是有用的,但是如果長期的講,有的孩子脾氣就會比較急躁,容易自暴自棄。或者是過於散漫的孩子,就索性的不配合你了。

因此,我們在對孩子講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幼小的心靈,能不能承受那麼多的狠話和反話。

心理學家說,生活的不公平能培養美好的品德,孩子應該做的,就是讓自己的美德在不利的環境中放射出奇異的光彩。

儘管如此,我們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平等的愛。不能因為希希是姐姐,就一味的讓她遷就弟弟,這樣對她來說是不公平的。長期以往她就會感受不到來自父母足夠的愛、公平的愛。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激發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EMPATHY)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在節目的最後一天,孩子們打算用前一天擺攤掙的錢去買爸爸媽媽愛吃的菜。但是希希和子赫這兩個家庭只掙到了20多塊錢,希希想要買媽媽最愛吃的帶魚,後來得知由於錢不夠,買不到帶魚的情況後,希希嘩啦啦的哭了起來。

子赫看到希希哭了,於心不忍,放棄了想要給爸爸買雞翅的念頭,並跑去跟隊友借錢,最後給希希買了帶魚,實現了希希的願望。

在這一段,希希只考慮到了自己,卻沒為隊友著想。買了帶魚以後,她說子赫的爸爸也可以一起品嚐帶魚,但她卻從來沒考慮過子赫的爸爸壓根不喜歡吃帶魚。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專家勒納德提出了“同感共情迴圈”理論,他就同感共情的表達,分了5個遞進式的步驟。

步驟一,同感共情趨向。

步驟二,同感共情共鳴。

步驟三,表達同感共情。

步驟四,接受同感共情。

步聚五,同感共情迴圈繼續。

子赫在希希哭的時候就產生了共情。

希希:我真的很想給媽媽買帶魚。

層次1,子赫:我也想給我爸爸買雞翅。

層次2,子赫:我們的錢真的不夠買帶魚了。

層次3,子赫:我知道你真的很想給媽媽買帶魚,但是我們的錢真的不夠了。

層次4,子赫:那好吧!雞翅不買了,我想辦法借點錢買帶魚吧!

層次5,子赫:帶魚買好了,其實我也挺想給爸爸買雞翅的。

希希把帶魚做好了以後,子赫兩兄弟表示也很想給爸爸做雞翅。這時候希希感到很愧疚,因為自己堅持要買帶魚,所以子赫他們就無法再買雞翅。這時候希希也感受到了子赫他們不能夠為自己的爸爸做心愛的菜時的失落感。對此,她也產生了共情,感受了他人的感受,學會為他人著想。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透過這件事也激發了孩子們的共情能力。讓他們在特定的環境下,在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景”時,懂得自我調節,隨機應變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心理學上,叫做“自適應心理”。

生活與金錢的來之不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

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大概是: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孩子們來到節目組的第一天,父母都會先教孩子怎麼去生火。畢竟這是農村,而且節目組找的家庭用的都是比較原始的方法。這些孩子基本上也都是第一次接觸,甚至是他們的父母,也很少接觸。在生火的過程中也是“曲折”不斷。

在節目中,孩子們會透過自己的勞動換取一定的食物或者說是報酬。因為這些孩子基本上都來自於大城市,所以在鄉村的這些農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在9月2日這期節目中,孩子們到田裡面插秧。從來沒幹過農活的孩子,撩起褲腳就下了田。插秧這個過程也並非孩子想象的那樣簡單,你要考慮好秧苗與秧苗之間的間距,還要考慮水深不深?如果水過深的話,還必須插進去,而不是拋。

《誰知盤中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

在10月28日這期節目中,孩子們在街上擺攤賣糕點。孩子們使出五花八門的叫賣方式:在攤前叫賣,走街串巷叫賣。即使辛苦了一天,他們隊伍中最好的成績才賺到100多塊錢,最低的只有20多塊錢。

孩子們的這些體驗,讓他們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米飯與金錢的來之不易。他們也更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這個道理,在以後的生活當中,更加懂得去珍惜糧食與不亂花金錢。

心理學家們指出,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長。因此,家長們一定要認識到,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讓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不讓孩子變成碰不得的“瓷娃娃”。在適當的環境下放開手腳,留給孩子一個生活自理的空間,讓他在摔倒中逐漸增強抗挫的能力,使孩子能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形成執著的品性。

總的來說,《誰知盤中餐》這檔節目,教會孩子們的不僅僅是要珍惜糧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更加教會了孩子們如何去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學會獨立自立,學會的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