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媽媽爭吵後捱打欲跳樓威脅, 別讓親子衝突上升為家庭的悲劇

最近,安徽蕪湖的一個12歲的男孩子,和媽媽爭吵後捱了打。自己反鎖房門,爬到窗戶外威脅母親要跳樓。結果因為自己腳沒踩實,身體懸掛在18樓的外面,被嚇哭了。

與媽媽爭吵後捱打欲跳樓威脅, 別讓親子衝突上升為家庭的悲劇

孩子和媽媽為什麼因為爭吵,暫時不得而知。但是,像這樣的每年因為親子之間的衝突引起的悲劇屢見報道:

去年,上海的一名17歲的少年,和媽媽爭吵後,一氣之下拉開車門從橋上跳了下去。

上海的媽媽輔導孩子作業,被氣的跳河輕生。

加上,今年超長的寒假,親子之間因上網課、輔導作業等矛盾,親子間的衝突不斷,整個就是一個“雞飛狗跳”的日子。難怪有些家長吐槽:“在不開學我就要瘋了。”

其實,我們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和衝突。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意見相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在家庭中也是一樣的。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可能一直聽從父母的安排。親子衝突是親子關係中不可避免的。

親子衝突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如何對待它。

與媽媽爭吵後捱打欲跳樓威脅, 別讓親子衝突上升為家庭的悲劇

正視教養中的“親子衝突”

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引起親子衝突。

“寶寶吃蘋果”,“不,我要吃葡萄”。“孩子,趕緊睡覺”,然而,你說完了他卻當做沒聽見。“孩子,不能玩水”,“為什麼不能玩水”……前一個分鐘,他還是個乖巧可愛的寶寶,後一分鐘就可能變成一個讓你惱火的孩子。

當孩子第一次萌生出自我意識,親子衝突就變得不可避免。

2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生,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進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現為孩子開始對爸爸媽媽控制的不服從,喜歡自己做事情,這個情況會並伴隨整個幼兒期。

面對孩子的“反抗”,有些父母下意識的就是制止,親子衝突便接踵而來。

另外,有些父母極力滿足孩子的需求,避免衝突的產生。表面上是避免了親子衝突的產生,但是是無條件的溺愛孩子。當沒有條件滿足時,更厲害的親子衝突就不可避免。

所以,面對親子衝突,就不能以壓制的方式解決,也不能放任不管。

親子衝突是我們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所必需的經歷的過程。

過度模糊的心理邊界易產生親子衝突

親子關係是一種由共生走向分離的關係。在親子關係當中,如果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的邊界過於膠著,一方總想著為孩子代言,例如:“你的事情我來做主”。這就給親子相處帶來麻煩和衝突。

在中國很多的家庭中,父母自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從而可以自作主張的隨意安排指揮。最明顯的一句話就是:“你要聽我的話”。殊不知,孩子從來都是獨立的個體,既是獨立的個體,就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怎麼會完全贊同父母的看法。

與媽媽爭吵後捱打欲跳樓威脅, 別讓親子衝突上升為家庭的悲劇

親子衝突不爭輸贏

父母的觀念中有著揮之不去的權利之爭。“我是你媽(爸),你必須聽我的。”這種畫地自限的觀念,導致親子關係變成權利與意志力的競爭,親子衝突非分出勝負不可。

有位父親表示,他必須儘早讓孩子知道誰是家中的“老大”,否則不但無法讓孩子乖乖聽話,還會被孩子支配。

有位母親說:自己嘗試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想到孩子竟然得寸進尺,從此把她的話當成耳邊風。

當父母把親子衝突當作一場“戰鬥”,那麼孩子也就會把自己和父母的關係視為一場權利爭奪戰。

你讓我聽話,我偏不聽;你讓我學習,我就偷懶;到最後雙方都處於劍拔弩張的地步,說不定還會引發悲劇。

父母之所以經常為了解決親子衝突而左右為難,主要是因為總以爭輸贏的態度來解決衝突。總想著立於不敗之地,或者極力避免衝突,屢屢對孩子讓步。

親子衝突歸根結底是父母與孩子的“權力之爭”。

然而,親子衝突中無論誰贏了都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贏得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需求,贏得孩子不尊重父母的感受,其結果是挫敗的一方會將這種情緒遷怒到給他帶來這種感覺的人身上,雙方付出的代價都是犧牲親子關係。

與媽媽爭吵後捱打欲跳樓威脅, 別讓親子衝突上升為家庭的悲劇

面對親子衝突該怎麼辦?

正確的做法是,把衝突視為家庭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讓孩子有機會體驗衝突的情況,並從中學習如何與父母溝通、化解衝突,這五個步驟,幫助你處理親子矛盾,並和孩子一同從矛盾中學習成長。

1、學會喊停,控制情緒

親子衝突有時候會以非常激烈的形式出現。衝突的雙方都處於激烈的情緒之中,大腦完全被原始的下腦所佔據。

我見過因為媽媽不給買玩具而扯頭髮,撕衣服的孩子。也看過因為沒做作業,弄丟書包,氣的暴打孩子的媽媽。情緒”這東西,失控起來,真是讓人成魔!

如果一旦情緒失控,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暫停,控制情緒。

父母要發脾氣時,可以先給自己一個提示:在心理喊停也可以自己發掘一些喊停的方式;或者用行動——走開,離開和孩子針尖對麥芒的現場;當然,還可以用語言:媽媽覺得自己很生氣,幾乎要爆炸了,現在我需要安靜一會兒。

孩子發脾氣,先要與孩子進行情感的聯結,認同孩子的情緒。或者讓你到房間冷靜下來,然後再去解決問題。

如果你能對你的情緒負責,你的衝突就會減少。

與媽媽爭吵後捱打欲跳樓威脅, 別讓親子衝突上升為家庭的悲劇

2、表達雙方的訴求

當雙方都冷靜下來,不要試圖去說明另一方,而是表達各自的訴求。理解對方的感受。

想一想孩子的年齡和個性,他的行為向你傳遞了什麼?

我有什麼要求,孩子是否瞭解?

能不能試著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一些的方法?

要注意,親子衝突中問題的解決是最終的目的。所以雙方不妨把自己的要求都說出來,找到一個相對都滿意的方法。在此過程中,不要經常去駁斥孩子的意見,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

3、找到解決方法

如果只進行到分享感受這一步,衝突不能算是被解決。當我們和孩子都恢復理性,應該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談如何解決衝突背後的矛盾。

親子衝突很多都是因為父母的大包大攬。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妨多讓孩子思考怎麼去做,剋制自己說教的衝動,剋制自己要解決的衝動。或許孩子的方法還不夠好,但是這是他難得的鍛鍊機會,在此過程中,獨立自主的能力可以得到發展。

4、主動出擊,而非被動招架

如果父母主動出擊去和孩子溝通、協商,準備好“伺機而動”。那麼有些親子之間的矛盾就不會發生。

比如,孩子馬上要去上游泳課了,可是還在那磨磨蹭蹭、抱怨不想去上課。這時,眼看要遲到了。父母的心裡也煩躁起來。

眼看著一場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處理不好又會是孩子哭哭啼啼地去上課,父母也窩了一肚子的火。

當然,在衝突之前,我們還是可以主動出擊的。有些時候孩子不願意是有一些理由的。他們是沒有明確的說出,但是我們可以讀懂孩子給的提示,走在前面,避免衝突的產生。

可以在孩子第一次表現出不願意的時候,就問問孩子的原因;也可以先作提醒,給孩子一個準備去的時間。

與媽媽爭吵後捱打欲跳樓威脅, 別讓親子衝突上升為家庭的悲劇

你越多的觀察孩子,和孩子溝通。也就是在尊重你的孩子。就不用再矛盾分歧時,走到氣急敗壞、惱羞成怒的這一步,你和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愉快的相處。

總之,親子衝突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如何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