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發現孩子的優勢

無論什麼關係,都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你如何看待這個人,會影響著你如何看待這個關係,以及你在關係中的體驗。

“活潑好動的孩子”“聽話乖巧的孩子”“上課沉默寡言的孩子”“考試會粗心大意的孩子”,當你聽到這些詞的時候,你會更加樂意成為哪個孩子的媽媽呢?也許每個媽媽心中都會有一個答案。那麼,如果我說,這些都是在形容一個孩子身上的特點,朋友,你又會有什麼思考呢?

每個孩子都有很多不同的“面”,然而在父母眼裡,你又觀察到孩子的哪個方面或者哪幾個方面呢?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父母通常會有以下幾種眼光或者視角去看待我們的孩子。作為父母的你,經常會用哪種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呢?

第一種眼光——靜態的眼光。用靜態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你注意到的往往是孩子目前的不良行為和壞習慣將永遠不會改變,而是一直存在。如果常常用這種眼光看待孩子,你可能會很難關注到孩子身上細微的變化,甚至是較大的一些轉變。你會用你固有的眼光和刻板印象去定義一直都在發展、變化和成長的孩子。這往往也會逐漸拉開你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讓孩子非常失望——失望於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關注自己過去的灰暗點,而看不到自己新衍生出來的閃光點。

倘若你和孩子經常用以下的這些句子去定義對方,那麼你可得好好思考,或者反思一下自己,並再退一步,用更廣闊、更動態發展的眼光重新看一看你的孩子。

父母:

我的孩子好動,根本一會兒也靜不下來。

我的孩子總是喜歡看電視,就是不愛做作業。

我的孩子很任性,每次都和我對抗。

我的孩子就知道惹禍,在外面好跟人家打架。

我的孩子做完作業從不檢查,一點兒責任心都沒有。

孩子:

爸爸、媽媽就知道問我作業,從來不關心我。

他們永遠都不知道反省,根本就不在乎我的感受。

你每次都冤枉我!

……

第二種眼光——批判的眼光。擁有批判的眼光的父母,總是拿著一個放大鏡,去放大孩子身上的缺點,總是關注到孩子做得不好的那些地方。

“我愛我的孩子,但我總是批評他,這是怎麼回事呢?”“我總是一眼就看出他的毛病,我總是先看到不好的地方!”試想一下,作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是這樣呢?好像再優秀的孩子,在你眼裡也總能夠被發現一些小瑕疵,並且你還總是會優先關注這些小瑕疵,而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閃光點。試想一下,這是自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在作怪呢?還是因為自身的不完美,反而想透過孩子的優秀去彌補?還是你想讓孩子不斷髮現不足並加以改正,從而不斷進步和完善?再深入想一想,你的吹毛求疵是孩子想要發展的方向和達到的目標,還是在滿足你自身的需求呢?

倘若你常常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那麼在你眼裡,即使再優秀的孩子,也會是不好的;同時,這也往往傳達給孩子一個這樣的資訊——“你不夠好,你還要再努力,變得更加優秀和完美,這樣爸爸、媽媽才會喜歡你。”這樣用放大鏡審視孩子的親子關係,就好像是父母比孩子更高一級。這種高低的地位差以及被審視和被評價,無形中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壓力、壓迫和自卑感。相信孩子也會認為這種親子關係是非常難熬並且想脫離的。

相反,倘若你用第三種眼光——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那你所看到的就不再是紅糖水中的一隻蒼蠅,而是千萬沙礫中的一顆金子。即使再差勁的一個孩子,你也能夠挖掘出他的優勢,讓他能夠從自己的優勢中獲得對自我的肯定,從而更有力量去面對自己的劣勢。

同時,常常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父母,也會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平和、輕鬆、愉悅的親子關係氛圍,促進親子關係更加和諧的溝通和互動。而且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從優勢出發的教育方式,的確能夠提升孩子在學校的幸福感和參與度,幫助孩子更順暢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從小學過渡到中學;提高孩子在工作中的持久度和幸福感以及有更好的學業成就,更能面對壓力和逆境,生活滿意度和自尊心水平更高,同時更低的抑鬱可能性。

人的自我具有無限的潛能,有多個自我面向,倘若你採用固定的視角去看待一個孩子,那麼他即使發生變化,你也很難去發現。就像盲人摸象一般,你一直以為自己摸到的就是一把扇子,但是當你以更加開闊的多方位的視角去探索時,那就會有很大不同。同樣,在看待孩子時,我們也應該採用多視角去看待孩子,綜合靜態和動態視角看到孩子的變與不變,觀察他的成長與蛻變,更要平衡批判與欣賞的視角,看到不足的同時也要多多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和優勢。當你看待孩子的視角發生變化時,你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就會發生改變,這也將催化親子關係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