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做法,讓寶寶比同齡人早說話2個月

這8種做法,讓寶寶比同齡人早說話2個月

關注寶寶早說話

有的人認為小寶寶說話早是聰明的表現,有的人看到別人家的小寶寶兩歲了還不會說話,就會來一句“貴人語遲,說話晚聰明”。那到底哪個對呢?

聰明是個很不好界定的概念,而且範圍很廣,目前也沒有科學依據用小寶寶說話的早或晚來斷定其是否聰明。而且影響聰明的因素,有後天環境,也有父母的基因遺傳。如果不談說話和聰明的關係,我們從實際看,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

1.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寶寶早說話。

2.說話早的寶寶,在自身語言系統的發展上,更進一步。

3.說話早的寶寶,能更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需求等,讓家長更早,更準確的瞭解他的狀態。

我瞭解到貴人語遲的出處有兩個,一個是“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另一個是“水深流去遠,貴人語話遲”。如果完整的看,這兩句話都是來告誡成年人說話慎重的,和小寶寶說話沒多大關係,所以我會注重安安在說話方面的成長。

說話的兩個階段

在幫助安安說話方面,我們所做的努力,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每一段時間的積累,就會有新的成長表現。

我總結安安的說話過程分兩個階段:

階段一、模仿發音。

這個時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說話,因為他不知道他發出的音是什麼意思,也不是在表達內容,只是單純的發音而已。

這個階段非常重要,他的發音代表了一個語種,是對一個語種的學習和適應。

階段二、真正意義上的說話。知道自己表達的是什麼內容,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中包括語言爆發期。

與身邊年齡相仿的小寶寶對比,我發現安安的說話狀態,在階段一,也就是發音階段,基本上相差不太明顯,他在10個月左右會發出疊音詞,最早是“mama,baba”等。

在安安一週歲左右,他開始有意識的叫“媽媽,爸爸”,並且也知道他叫的稱呼所對應的人。我把這個表現看做是階段二的開始。

真正讓我感到安安說話早,是從安安的語言爆發期開始的。

大概是在他一週歲六個月的時候,逐漸有了喜歡說話的表現,除了和我們交流,自己玩的時候會自言自語。

到了一週歲十一個月,安安在早教學校上課時聽的的古詩歌,已經會整首背誦《詠鵝》、《春曉》、《草》。

而且安安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能聽懂我和安安媽的一些對話,也能完成帶有好幾個指令的動作,比如在一堆各種顏色和形狀的串珠裡,讓他找到“藍色的橢圓並放到紅色的小碗裡”,或“把這件衣服拿到衛生間的拖布桶上紅色的盆裡”等這樣的指令。

起初我們認為安安的說話沒啥特別。後來瞭解了更多的寶寶,發現有的寶寶和安安同齡,但是說話的水平大概相當於兩三個月之前的安安。

有的寶寶比安安大兩到三個月,但是說話的水平還是會比安安落後。甚至還有一些寶寶比安安大五六個月,說話的水平與安安相當。這讓我們又驚又喜。

喜在哪裡呢?我們本來認為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大家應該都差不多,但是發現安安比大多數同齡的孩子說話時間都會早兩到三個月,感覺有一種“我家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錯覺。

驚在哪裡呢?就是感覺到我周圍的一些同齡的父母也好,孩子的爺爺奶奶也好,大多數都沒有意識到,讓孩子早一點學會說話對孩子是很重要的。

大家對這個方面的事情往往是順其自然。因為順其自然,所以就沒有對孩子有一些要求;因為沒有對孩子的這些要求和著力的培養,就會讓孩子晚一點說話。

早說話對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身心成長,其實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我才想把這些內容整理一下與大家分享,這也是促進我寫這篇文章的動力。

每個階段的具體做法

每一個階段的表現,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在第一個階段,我總結了三個做法,分別是:

第一,教。

安安之所以會說話,說什麼內容,是取決於我們的教,而重點在於他還不會說話前的教,這個階段稱為語言的積累期。跟他說的最多的就是讓叫“爸爸、媽媽”等。

除了教安安稱呼以外,還會跟他說一些家裡能見到的事物的名稱,包括水果、蔬菜、各類物品等,凡是看得見摸得到的都會跟他說,也會讓他參與觸控和看。

這個教的過程,我總結了幾個重點:

1.要吸引安安的注意力到我要說的東西的上面。不是我自顧自的說話,這樣沒效果。

2.要簡單說出這個事物的名稱,比如我指著手機說“手機”,而不是說“這個是手機”。

3.先從一兩個字的名稱上教,這樣簡單好記,另外除了稱呼我一般不會用疊音詞。儘量用正常的說話詞來教。

4.要注意吐字清晰,發音儘量普通話。

5.把語速放慢。

6.要經常重複。

7.經常問,多給他說的機會。

這個語言積累期一般時間比較長,當時教完也沒有什麼回饋式的表現,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還是堅持教安安,生怕錯過了或延誤了語言的積累。

第二,鍛鍊“硬體”。

所謂“硬體”就是指和說話相關的生理上的東西。我認為相關的有:口腔肌肉,舌頭,呼吸。

鍛鍊口腔肌肉和舌頭的方式,主要是透過吃、咬東西來完成的。最初我們給安安準備了各種咬膠,但是他並不是特別喜歡這類東西,經常是玩一會兒,就扔一邊了。

後來到了新增輔食的月齡,這個時候就很好的鍛鍊了他的

吞嚥和咀嚼

,輔食新增的好就會有助於開口說話。

安安在八個月時,我們會給他煮麵條吃,切蘋果片讓他自己咬著吃,或吃其它軟點的塊狀食物。

第三,學。

安安最初的發音很簡單,有“哦,啊,唔”等,每當他發出這些聲音的時候,我們都會用同樣的聲音迴應他,我還會跟他說或哼唱類似的嬰語,有時候安安認真的看著、聽著,有時候會被逗得呵呵笑。

學安安說話,對他是一種很好的反饋和鼓勵,告訴他我在認真聽,我知道你說的是什麼。

有一個現象,安安在掌握一個詞的發音後,就會在一段時間裡經常重複這個詞。

在安安一週歲左右,到了說話的第二個階段,

我們更關注以下五種做法:

第一、對於安安說話,儘量做到有迴應。

一般我會有兩種回覆:

1。在安安所說的問句或訴求時,我會回答他。

2。安安經常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想起什麼就說什麼,這個時候我會重複他說的話。

我回應了,安安的表情就恢復,他就會繼續下一個關注。但因為他發音不是很準,所以在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的時候,我會不厭其煩的反覆問他。

聽不懂的時候我儘量不應付、含糊過去,我發現有時候我的應付他能感覺到,他還會跟我重複他剛才說的,直到我重複對,或者我解釋我沒聽懂。

二、堅持給安安讀繪本。

無論是語言積累期還是語言爆發期,乃至以後,給孩子選擇合適的繪本,會有很大的幫助。現在我們每天都會給安安讀不同型別的繪本,有時候他自己也會抱著繪本來讓我們讀。從繪本里不僅僅能獲得各種詞彙,還有助於提高他的理解能力。

三、多讓安安說話,為他創造表達的機會。我分為兩種情況:

1。主動。有時安安想要一件東西了,經常用手去指,說“要這個”。這個時候,一般我都會問他,要什麼?這個叫什麼?他說出這件東西的名字,我還會讓他再完整的表述這個需求。這樣做不僅僅是鍛鍊孩子說話,也是為良好的表達習慣,打下基礎。

2。被動。具體的做法是

讓安安遞話。

比如安安媽跟安安說:“去找爸爸要一張A4紙”,安安就會跑到我這說:“爸爸我要A4紙”。從兩個字到一整句話,考驗的是安安說話、記憶、理解能力。效果很好。

四、最佳化語言環境。

我和安安媽說話的習慣(比如方言)會影響安安的發音和表達方式。尤其在學說話這個階段,我們儘量和他說普通話,也會避免在安安跟前說一些不太文雅的詞,也會注意情緒的表達。

五、關注說話質量。

有時候安安會故意含糊說話,出現這個情況,一般我會分兩步,第一是糾正發音,糾正好後,接下來我會讓安安大聲說出來,鼓勵他大點聲,再大點聲,從說到喊。他也很願意這樣。

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們知道小寶寶們說話有早有晚。但是說話早的,往往吐字不是太清楚;說話晚的,往往吐字比較清楚,只要會說話了,進步就很快。不知道具不具備普遍性。

我考慮形成這個的原因,是因為說話早的是大腦有了理解記憶,而生理上還不太成熟,所以表現就是寶寶有想表達的內容,但是“嘴”跟不上。

說話晚的是隨著月齡的增大,生理上已經發育很好了,但是大腦沒有形成足夠的理解記憶的內容,也就是語言的積累少,往往他心裡什麼都明白,但是就是說不出來。

安安屬於說話早的,所以發音不是很清晰或者不準確,但大部分還能聽得出來。

安安22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在和他描述新的事物或行為,他會認真看和聽,還會在我說完,本能的反問說:“嗯?”我會重複,往往會重複幾次。然後我就讓他重複這些話,由單個的詞開始,每個詞都會說了,就連起來說整句話。他說出來了,就說明他有印象了。

從詞彙的選擇上,我會盡量選擇抽象點的,比如形狀,顏色,大小,上下里外,前後左右,高矮胖瘦等。

透過教這些,我發現他的理解能力還是很強的,有的很快能理解,而且還會舉一反三。當我問安安,誰胖啊?他會說媽媽胖。問誰高啊?他說爸爸高。問誰瘦啊?他說阿姨。問誰聰明啊?他說安安。

現在安安2週歲,說話還算清楚,也會說比較長的句子,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願意說話。既處在語言爆發期,加上也處在模仿階段,就會出現除了他要表達的東西外,還會不假思索的重複任何人說話,只要他聽見了。當然也包括一些行為模仿,比如刷牙、洗碗等。

我瞭解了安安現在的這個特點,就會盡可能多的在語言上幫助他表達更多的東西。模仿會讓他更快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