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當你不停地說他、催他、罵他,他離你預想的就越來越遠

媽媽焦慮一直沒有停歇過,焦慮過重了,人也就慢慢變急躁

今年過完年後,孩子他媽開始恢復正常的上班狀態,去了一家便利店當店長,她的上班時間也變得緊湊起來。

不再是原來沒有任何約束的樣子了,每天早上孩子他媽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啟手機放兒歌,催兒子起床!像打了雞血一樣!

兒子總是在夢境中被媽媽吵醒,我都被搞得煩躁了,就說她著急上班也不是這樣子啊,一大早的就讓人煩躁得很。

其實,我理解她的做法,為的就是把孩子搞起床,然後趕緊出門送去幼兒園後,好趕去上班,其實她上班是不用打卡的,自己控制。

面對孩子,當你不停地說他、催他、罵他,他離你預想的就越來越遠

可是她的做法卻往往是事與願違

孩子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不願意起床

磨蹭個幾分鐘後,才不著不急地去上廁所

然後花幾分鐘把洗簌臺擦乾淨,再看看鏡子裡面的自己

再做出很努力的樣子擠牙膏,要裝上3到4杯水才開始漱口刷牙

刷牙倒是從來不馬虎,唰唰兩下搞定,洗臉也是一把搞定,就是這個準備工作太繁雜了

期間媽媽一直絮絮叨叨的說個不停:換好衣服沒有,還沒開始刷牙麼,尿尿了沒有,要不要屙臭臭,還不趕緊的,信不信我拿衣架來!用了好幾種語氣!

聽得我都也毛了,5歲多的孩子第一反應就是非常抗拒媽媽的言辭和態度,整個過程一直伴隨著慢慢的催促聲,一大早情緒就很糟糕。

面對孩子,當你不停地說他、催他、罵他,他離你預想的就越來越遠

我也第一次認知到,孩子拖延的毛病,根源在哪裡?

愛絮叨的媽媽,不太管事的佛系爸爸

相信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樣的:

孩子不聽話,家長才嘮叨!如果他都是自覺主動地完成了事情,我才懶得催他!

事實上的前因後果真的如此麼?

我看未必見得!

明明為了孩子好,可說一千遍一萬遍,可孩子就是不把大人的話放在心上

就像早上起床洗臉刷牙,本就很平常的事情,大人是為了上班不遲到,而一個勁的催促小孩子趕緊完成這些事情!家長們是想著完成自己的訴求,但卻沒有得到理想回應,而導致的惱羞成怒,於是就一個不停催促孩子:快點啊,還磨蹭什麼?你要搞到什麼時候?再不弄好我就不動你了!這樣的言語威逼,可是孩子依舊我行我素,不緊不慢的,看得大人更加上火。

媽媽不停地在催促,爸爸搞完自己的事情就早早出門去了,根本沒有關注得到孩子。

家長在不停催促孩子的時候,卻忘了換個角度去思考:當孩子面對家長嘮叨的時候,他在想什麼?

家長的出發點本沒有惡意,但孩子不一定這樣認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理特徵也不一樣,家長沒有設身處地地考慮孩子的內心,只顧自己講話,沒有關注孩子是否在聽,聽了是否理解,溝通本應是雙向的,有迴應才有效,如果單向輸出,那也是枉費心思,作為家長,更應該注意自己對孩子的溝通方式,應該怎麼說,什麼樣的語氣和態度決定溝通的有效性。

面對孩子,當你不停地說他、催他、罵他,他離你預想的就越來越遠

語言暴力的傷害

8090後很多人都是棍棒教育出來的孩子,相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沒少捱揍的。

身體之痛尚能忍受,但是心理創傷卻是很難癒合的。

當孩子不願意配合,跟媽媽較上勁的時候,媽媽就會高聲貝地說出一句話:能不能好好說話,能好好溝通麼?我聽了幾次後,發現不能好好說話的居然是媽媽,不是孩子!

晚上8點多,到了孩子洗澡的時間,但是他正在玩著玩具,媽媽用命令式的語氣說道:去洗澡了,別玩了!趕緊收拾好你的玩具!

當你自己樂在其中的時候,換成誰這個時候都是不樂意!

可媽媽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的,到點了該幹啥就幹啥!

於是乎兩個人就槓上了,孩子這個時候肯定是不樂意去洗澡的,但是媽媽就是要他去洗澡,

因為媽媽覺得這個點不洗澡就影響大人遲洗澡,然後睡覺的時間就被延遲,第二天就起不來,上學上班就遲到了,這是大人的邏輯。

媽媽就開始各種語言用上了:你想幹什麼還不去洗澡?要我拿衣架來請是麼,信不信我屁股開啟花你?等等,然而事情能得到圓滿解決麼?

到這裡,我們就大概知道了,問題不單在於孩子,更多是在家長一方!

父母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暴躁的家長,肯定帶來怯懦的孩子,語言暴力雖不攻身卻攻心,在語言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大多數心理的自卑感會強烈很多。

孩子就像小苗,在他成長的過程,需要父母呵護,切莫讓言語的狂風暴雨,先讓孩子折了腰。

面對孩子,當你不停地說他、催他、罵他,他離你預想的就越來越遠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告訴孩子怎麼樣做對,怎麼樣做不對,循循善誘,諄諄教誨,這就是言傳。

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良好行為影響孩子,這就是身教。

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出,每個父母,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曾子殺豬“”的典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曾子的妻子為了哄孩子,說要殺豬給孩子吃。孩子相信了,當曾子去準備殺豬,他妻子連忙上去制止他說:“我剛才是和孩子鬧著玩的,你怎麼真的要殺呢?”曾子認真地對她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騙了孩子,明天孩子學會了說謊話,糊弄你,再說了,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在心裡覺的母親的話不可靠,你以後再對他進行教育,他也許就不會聽了。這樣做,對我們的孩子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最後,曾子還是堅持把豬殺了。

這是言出必行的案例,說到做到,講誠信是人品值得信任的根本!

面對孩子,當你不停地說他、催他、罵他,他離你預想的就越來越遠

一句不經意的話,一件看似不值得提的小事,也許會影響我們孩子的一生。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教育孩子的實質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用行動教育孩子,要求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