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家庭教養方式直接影響星孩的社會適應能力

閱讀前請點選“關注”,每天都會定時傳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原來家庭教養方式直接影響星孩的社會適應能力

最近機構來了一個2周7個月的星寶寶,因為沒有語言家長帶來就診,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

小可(化名)眼神對視良好,但無語言,情緒不穩定,常有哭鬧,除了對特定的食物感興趣之外,對別的東西都不關注。

第一堂課老師以建立關係開始,拿出發聲發光的玩具吸引其注意,小可掙脫媽媽的懷抱走向玩具,本以為找到了強化物,但小可看兩眼就轉頭離開,並把玩具扔在地板上。老師引導小可撿玩具,小可便開始哭鬧的不停,同時把鞋子蹬掉,躺在地上不願起來。

這一幕在康復過程中很常見尤其是對於無語言的孩子來說,哭鬧往往是他們的“武器”。老師同家長的溝通中瞭解到,小可的家庭結構是三世同堂,奶奶對小可很寵愛,幾乎是不捨得讓孩子哭,都順著孩子,所以小可扔玩具的行為從來沒有得到過干預。父母也因為小可各方面發育遲緩,對孩子多了一份寵愛,也正是因為過度寵愛,導致小可的行為問題。

意識到小可的社會適應性差是家庭教養方式的原因,老師同媽媽宣教了教養方式的重要性。

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同樣,對於孤獨症兒童也不例外,

有研究表明,孤獨症兒童的行為表現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緊密相關,正性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培養孤獨症兒童感知及社會適應能力,而消極的教養方式則會造成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障礙。

關於孤獨症兒童的正性教養方式,有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參考:

1、注意分析孩子行為的功能

原來家庭教養方式直接影響星孩的社會適應能力

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很多東西都不懂,哭鬧只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長大就好了。但其實不然,

每個行為都有著不同的功能,家長不同的干預方式會起到不同的作用。行為的功能主要有4種:逃避、獲得想要的、尋求關注和自我刺激。

對於沒有語言的孩子來說,他們常常用哭來獲得想要的和尋求關注,如果因為孩子哭就給予其想要的,久而久之,哭變成了孩子的表達方式。正確的做法是教孩子伸手指物、拉大人的手去拿或發出聲音來表達需求。

2、堅持原則,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

原來家庭教養方式直接影響星孩的社會適應能力

由於語言溝通能力障礙,在做錯事被批評時星孩常常用丟玩具或發脾氣來表達情緒,甚至出現敲頭等自傷行為。一旦孩子出現這些行為,

家長往往都很著急,馬上予以制止,並“妥協”。家長的妥協其實是在強化孩子的這些不當行為,下一次孩子只會用更強烈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正確做法應該是,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在能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不制止孩子的自傷、發脾氣等行為,予“冷處理”方式,若孩子亂扔玩具被批評,則要求孩子自己把玩具收拾好。

當孩子每次扔玩具都要承擔“自己收拾”的後果時,扔玩具這個行為就會減少。

3、學會放手

原來家庭教養方式直接影響星孩的社會適應能力

星孩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缺陷,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大環境中會受到欺負,便把孩子保護起來。有時候由於表達方式不當,會出現與其他孩子起衝突的現象,家長立刻上前干預。其實,

如果是在可控範圍內,家長大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適當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如教孩子表達“這是我的”“你不要碰我”等等保護自己的方式,逃避只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同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由於學習障礙,教養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正性的教養方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幫助改善社會交往、語言溝通等能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相簿

文獻參考:

1。李婷婷,欒俊琦。父母教養方式對孤獨症患兒行為特徵的影響[J]。護理學雜誌,2015(03):63-65。

2。田琳,張婕,張立,師曉莉,成銀萍。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母親教養方式的研究分析[J]。科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0(06):7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