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講衛生,怎麼辦?

舉個例子

我家孩子不講衛生。比如,每次讓他刷牙他都反抗,又哭又鬧的;

上完廁所要麼不主動洗手,要麼隨便洗幾下敷衍了事。沒辦法,每次我都只能幫他刷牙、洗手。

[生病] 幼兒不愛講衛生,不僅易產生齲齒、感染寄生蟲病和消化道傳染病等影響身體健康的疾病,也會給人邋遢、髒兮兮的印象,影響幼兒的人際交往。

幼兒不愛講衛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家長大包大攬。

很多家長認為幼兒年紀小,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爺爺給洗手、奶奶給擦臉,照顧得無微不至,實際上卻剝奪了幼兒鍛鍊的機會。

正如案例中提到的,家長見督促幼兒洗手沒用,直接親自替幼兒洗手,這樣幼兒沒有鍛鍊機會,自然也就難以形成講衛生的習慣了。

其次,家長沒有進行良好的榜樣示範。

有些家長本身不愛整潔,家裡也亂糟糟的不收拾,在這樣的環境和榜樣示範下,幼兒是很難養成講衛生、愛整潔的習慣的。

再次,家長沒有正確教導幼兒或要求不嚴格。

家長沒有正確地教導幼兒,會導致他們不知道講衛生的重要性,也無法掌握正確的刷牙、洗臉、洗手的方法。

如果家長再不能做到對幼兒嚴格要求或適當監督,就會使他們產生對講衛生無所謂的態度。

家長對幼兒的放任和縱容很容易讓他們養成不講衛生的不良習慣。

[Twirl] 對幼兒進行衛生習慣教育時,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會他們怎樣刷牙、洗臉、洗手等

而是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使他們能夠主動、自覺講衛生。

因此:

第一,要讓幼兒充分了解講衛生的重要性和不講衛生的危害。

家長可以透過一些與講衛生有關的動畫片、故事等教導幼兒,如給孩子講《不講衛生的小豬》的故事,並在講完後詢問幼兒一些與講究衛生有關的問題。

幼兒在尋找答案和思考的過程中就會漸漸明白,懂得講衛生的重要性。

故事舉例:《不講衛生的小豬》

小豬不愛乾淨,每次看到它都是黑乎乎的小臉,黑乎乎的小手,還有黑乎乎的衣服。大家都不願意和它玩,沒有人喜歡髒娃娃。小豬卻總是把嘴一噘,滿不在乎地說:“沒關係,我還不想和你們玩呢。”

小豬沒有好朋友,就自己一個人在泥塘裡滾來滾去。可時間長了,小豬覺得太無聊了,看著別的小夥伴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做遊戲,它心裡不禁難過起來:“嗚嗚,沒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嗚嗚,我想和大家一起。”小豬傷心的哭聲被小夥伴們聽到了,大家紛紛跑來安慰它:“小豬小豬,只要你愛講衛生,我們大家都會喜歡你,也會和你一起玩的。”

小豬聽了,急忙擦乾眼淚往家跑去。哈哈,原來小豬是趕著回家去洗澡呢。

回到家,小豬打了滿滿一盆水,坐在裡面洗了起來。嘿,小豬洗得可仔細啦!他抹上肥皂使勁兒搓啊搓,盆裡的水黑得看不見底了,不過我們的小豬變乾淨了。

小豬,還等什麼?趕緊找小夥伴們玩去吧!

第二,耐心教給幼兒刷牙、洗臉、洗手等的正確方法。

平日家長可以利用和幼兒一起洗漱的機會,教孩子一些有關刷牙、洗臉、洗手的兒歌。

這既可以讓他們快速掌握正確的方法,又生動有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如果幼兒不喜歡洗漱,家長可以嘗試換一下洗漱用具,比如讓幼兒自己挑選牙刷、牙缸、毛巾等。

第三,幫助幼兒將講衛生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需要幼兒的長期堅持和來自家長的鼓勵。

家長需要給予幼兒充分的鍛鍊機會,即使幼兒做得慢或者不夠好,家長也不要包辦代替,因為幼兒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嘗試中進步的。

家長要基於事實多給予表揚和鼓勵,正面引導,同時對做得不對的地方及時糾正。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

另外,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家長要注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不能今天規定了,明天放鬆了;

媽媽嚴格要求,爸爸卻放鬆管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

[Peace] 今天分享內容到此結束,你家寶寶有這種情況嗎?

[Sun] 希望對大家在實際問題上有所幫助,也希望轉發給更多有需要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