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今日大輿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船長觀輿

:對於1-6歲的孩子來說,不要低估了他們的好奇心,也不要高估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應該儘可能避免讓他們接觸類似磁力珠的玩具。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事件詞雲圖

磁力珠又名巴克球,是一種具有強磁性可以相互吸附在一起的金屬球,由於可以藉助磁吸力隨意組合擺出各種幾何圖案,使得磁力珠逐漸變成一種極具娛樂性和創造性的益智玩具,備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只是不曾想到的是,這種能夠給孩子帶來樂趣的東西一直暗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因為好奇心強而生活經驗不足,總是喜歡用實際行動來檢驗大人們口中不能做的事情,以至於幹各種讓家長們不省心的事,而且事件型別千奇百怪,比如: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將小朋友綁起來用火烤、模仿《貝爺荒野求生》將活著的小龍蝦塞入肛門、模仿動畫撐傘從三樓跳下……當然,這些都是屬於比較極端的案例,發生機率比較小,而對於往耳朵裡塞珠子、口裡吞異物這種事情,就比較常見了。

近日,西安一名四歲男童,就因為吞食磁力珠,險些造成胃穿孔。讓其父母后怕的是這名男童所吞下的磁力珠還不只1顆,而是13顆,到醫院檢查的時候,這13枚磁力珠已經在腸道內吸附起來連成了一串,部分磁力珠甚至已經穿過胃壁至黏膜層,幸虧救治及時,醫生透過手術將珠子全部取了出來,要是再晚一步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陝視新聞截圖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孩童腹部片子

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像紐扣電池、硬幣等小型物體都是一些應該避免讓孩子接觸到的“危險”物品,以免發生誤吞情況,而像磁力珠這種自帶“益智”屬性的玩具則往往容易被家長們忽視。

當前,很多商家為了讓磁力珠能夠拼出更模擬的形狀,把磁力珠做出了各種繽紛絢麗的顏色,從外形上看起來很像糖果,再加上與各種影視劇中的反覆出現的“仙丹藥丸”形象非常相似,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吞食的想法,可怕的是,與吞食其他異物不同,誤吞磁力珠對孩子所帶來的傷害很可能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此前,魏老爸曾做過一期實驗,將市面上兩顆普通的磁力珠用A4紙隔開,來測試兩顆磁力珠之間能夠吸附在一起的最大障礙極限,

結果顯示兩顆磁力珠之間最多可以放入88張A4紙而不掉落,紙張堆疊厚度達到了1.1釐米,是兒童腸壁的9倍。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當兒童誤食一顆磁力珠的時候情況還稍好,可以透過腸道自然排出,而一旦誤食兩顆以上,危險係數就會成倍增長,因為磁力珠在腸道中相互吸附的同時,可能會將不同腸段吸附粘連起來,造成腸道堵塞,很難自然排出,只能透過手術取出。

情況糟糕的會因為磁力珠強大的吸附力與摩擦作用導致腸穿孔,遭受感染甚至壞死,出現這種情況後,治療手段基本上就只能升級為採用創傷性極大的腸段切除手術了。

這名西安男童吞食磁力珠的新聞報道後,有很多網友表示,其實當前市面上的磁力珠產品都有標註了安全注意事項,孩子誤吞的責任在於家長,是家長沒有做好引導教育和監督工作,不應該對磁力珠進行口誅筆伐,否則這與“遊戲侵害青少年而應該禁止遊戲”的說法又有何異,完全是因噎廢食的做法。

船長翻看了一下當前網上售賣的磁力珠,發現商家們確實都在產品上做了諸如“適用年齡:14週歲以上”的標註,部分產品還附有“巴克球具有強磁特性,不適合14週歲以下兒童玩耍,請在成人監護下使用,嚴禁吞食,如意外吞食請立即就醫”的提示話語。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有的商家為了防止孩童誤吞,還採用了特殊原料成分,將磁力珠做成苦味的。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這麼一看,孩子發生誤吞磁力珠事件,家長還真沒辦法去找商家的責任,只能用親身的慘痛的經歷換來一次深刻的教訓,只是讓人痛心的是這樣的教訓並沒有阻止類似事件的繼續發生,孩子誤吞磁力珠的事件每年都在不斷上演著:

孩子因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這種益智玩具為何如此危險?

兒童吞食磁力珠相關新聞報道

從歷年的新聞報道來看,

1至6歲是出現孩童誤吞磁力珠事件的高發年齡段,而且往往一吞就是數10顆,對孩子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因此,對於此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們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也不要高估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為了孩子的安全與健康,還是應該儘可能讓他們避免接觸此類玩具為好。